齐白石一生有没有来过杭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23 08:12   

一个小女孩在文龙巷见过“胡子阿爹” 

这段民间记忆能否破解一桩历史悬案?

76岁的陈英伟老先生,给快报写来一封信,讲述了母亲生前回忆的一段往事:她小时候,在杭州文龙巷见过大画家齐白石。

胡子阿爹

母亲晚年的两句话,使我又惊又疑。那天我坐在她身边欣赏几本画册,翻到一本封面有齐白石画像的画册时,母亲突然指着画像说,他是齐白石,住在文龙巷,他家我去过,我叫他胡子阿爹。齐白石的传记我是看过的,书中并没有提到他来过杭州。在我急切的催促下,母亲把我带进了那段尘封的往事——

日本鬼子进杭州的那一年,母亲十岁。外婆家有一位多才多艺的账房唐先生,会画扇面,歌也唱得很好听。

一个盛夏的午后,母亲拿着《苏武牧羊》的歌谱,正要向唐先生请教,他却说,要去文龙巷拜访一位叫齐白石的老先生,是个大画家……不一会儿,向左拐进文龙巷时,母亲顿时感到眼前一暗,四周一片寂静,一丝凉风迎面袭来……

唐先生在一扇漆黑木门前站住了,并叩响了门上锃亮的铜环。看门的是一个佣工模样的胖嫂,听了来意后,先是回绝唐先生,说是找错门了。后经唐先生说了自己的住址,胖嫂立即客气地请唐先生和母亲进去,并说老先生午睡也快要起来了。

走进一方洁净的小天井,来到堂前,胖嫂端来两杯清茶。唐先生悠闲地品着茶,母亲却有点犯迷糊了,似乎又回到了家里:正中靠墙一张紫漆的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加一个茶几,只是右墙上少了一幅“朱伯庐格言”的大字画。

没多久,一声门响,一位穿浅灰色长衫的清瘦老人从左边厢房走出来。唐先生忙起身向老人鞠了一躬,又示意也站起来的母亲向老人问候。母亲抬头看着老人慈祥的面容下一缕长长的胡须,轻轻地叫了一声。唐先生连忙摇摇头,要母亲大声点儿。母亲深吸一口气,又响亮地叫了一声“胡子阿爹”,声音很响,连胖嫂都跑了进来。

在老人又吃惊又疑惑的表情中,唐先生用普通话解释了这句杭州话。老人摸着胡须,朝着母亲连连点头笑了。

母亲的回忆太简略了,再多的细节,我一再追问也没用,毕竟她已89岁了。

据传记所述,那时已定居在北京的齐白石也有七八十岁了,且家人众多。唉,也许在那个非常岁月,老人是不得已才抛家远走,暂栖在杭州也未可知。而老人的这段“隐私”,传记是难以捕捉的……

陈老先生和妹妹 都听母亲讲过“胡子阿爹”

在永宁坊,我见到了陈老先生,76岁了,精神蛮好。陈老退休后还在为出版社做文字校对,陈老说母亲去世的前两年,他一直守在她身边,烧饭洗衣照顾。

“妈妈叫吴梅君,生于1927年。小时候我的家在文星巷4号,外婆家是巷子斜对面,门牌是文龙巷3号。两条巷子多是高高的风火墙,住着不少大户人家。外婆家过去是丝绸商,大户人家,家里有大铁门,还有门铃。进去就是会客厅,左手转弯是个大院子,后院就是工厂,织丝绸的机器有10多台,工人很多。

“妈妈一生蛮精致,是旧家族的大家闺秀,有7个弟弟妹妹。外婆家和我家是斜对门,爸爸妈妈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他们都是勤劳诚实的人,所以妈妈说的往事,我相信是真的。”

陈老的妹妹是书画界人士,对妈妈这段故事,她说,这事她也知道的,大概是1937年,妈妈10岁大点,外婆家的账房先生带她去见过齐白石。

“外婆家过去是大户人家,家里的账房先生,自然很有能耐。这个账房先生名叫唐耀宗(音),非常有才能的,唱歌画画十分厉害。画画人跟画画人见一面,没什么稀奇。只不过,齐白石后来有大名气了。画家也要靠卖画糊口,如果杭州有朋友,就请他来:这里有生意,你来卖几幅画。我妈妈见到齐老的时候,他桌子上面还摆着画作。齐老当年是从湖南到北京的,杭州有生意他过来,很正常的事。

“文龙巷那边,以前有大墙门。大墙门里,有很大很大的前花园后花园,我都有印象的。像齐白石这样的朋友来了,主人自然不会让他住旅馆,会安排住在家里。妈妈生前跟我们讲过这个事,我听过好几次了。”

陈老先生讲述了母亲最后的那段日子——

“妈妈除了有点高血压,身体很硬朗,有次医生做检查,问家属电话,她顺口报出了三个孩子的电话。医生蛮惊奇:老太太口齿流利,记忆力很好。

“2016年夏天一个中午,我陪妈妈午睡后,起身去读书,听到房里一声响,跑进去看:妈妈倒在床前,背靠着茶几。我急忙打了120,医生赶来,妈妈已去世了……

“母亲已逝,但她与齐白石的故事,或许是赠给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份厚礼吧。”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程潇龙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