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春夏咻冬”的感觉?杭州的秋天确实“缩水”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23 07:40   

image.png

昨天西湖边看晚霞的人 记者 夏阳 摄

随着一股冷空气强势南下赶跑“秋老虎”,杭州人终于切身感受到了一抹浓浓的秋意,连续开工了三个月的空调,也总算能喘口气了。

受冷空气影响,杭州今天也会很凉快,气温和昨天差不多,早晨最低气温20℃,白天最高气温25℃左右。天气也不错,白天多云到阴,偶有阵雨,夜里阴有阵雨;明天阴有阵雨或雷雨。风力也不大,东北风3-4级。

本周气温总体比较舒适

杭州这几天不仅白天降温,夜温也明显下降了。新的一周,最低气温基本都会在20-22℃。这里天气小姐姐也提醒大家注意夜间保暖,不要贪凉。

冷空气发力,秋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向南方蔓延。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冷空气前沿昨天已抵达广西中部、广东北部一带,有20个省会首府直辖市创下气温新低,太原、银川立秋以来首次降温到10℃以下,武汉、南京、长沙是立秋以来首次跌破20℃。最低气温方面,今晨华北南部、黄淮北部很多地方都只有10℃上下;广州、南宁最低气温会降到20℃出头。华南都能体验到一丝秋凉了。

而在冷空气和降雨联手压制下,昨日我省气温不仅退出高温“群聊”,而且最高气温均不足30℃,截至16时,全省最高气温大部只有25-28℃。前天的“冠军”龙泉气温还有36.8℃,昨天降到了26.7℃,一夜暴跌10.1℃,秋凉日益明显。

不过随着冷空气的影响渐渐结束,25日起气温将再次回升。但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杭州人已经熬过了夏季最热的时段,这次气温回升幅度并不大,25日-28日,预计杭州主城区的最高气温多在28-30℃,体感上还算比较舒适的。

秋高气爽,正适合骑行打卡

杭州作为“世界十大自行车友好城市”之一,气候、道路、配套、舒适度等骑行六大指标总分排名亚洲第一,无论新手小白,还是资深骑友,都能在杭州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骑行路线。

趁着阳光明媚,气温不高,昨天,不少橙友都纷纷加入了骑行大军。

橙友“琦”直呼骑得超爽,“凉风习习,从曲院风荷出发,途经花港观鱼、杭州动物园、虎跑、太子湾公园、苏堤、净慈寺、雷峰塔、柳浪闻莺、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西泠印社等多个西湖景点,一条西湖玫瑰路线成形了”。另一位橙友“有些人”也感叹道,昨天是最近100次11km骑行中唯一一次没出汗的。

目前看,本周的气温都较为适宜,挺适合骑行的。虽然没有完完全全的大晴天,但也是以多云到阴或者阴天的天气为主,24-25日有弱降雨过程,其他时间只有零星的雨水造访。

中国气象局原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朱定真也特别提醒大家,秋季骑行还需要注意天气变化。第一,需注意温差,这个温差不光是指早晚的温差日变化,还有山上山下的温差,背阴向阳的温差,在秋季都变得非常明显。第二,秋季还会经常出现一些大风,特别是山区,受地形影响容易出现狭管效应,对于速度比较快的骑行者来说,这种侧面风也是有危险的。第三,秋季容易出现大雾天气,有一些地区还经常出现团雾,能见度突然变低,这时也要注意交通安全,提早采取一些避让措施,甚至停下来等一等。

杭州的秋季“缩水”了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昼夜均而寒暑平。”昨天是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此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日渐寒凉,我国大部进入凉爽的秋天,江南也将完成夏秋转换。

但中国天气网盘点气象大数据发现,1991年至今,我国多地的秋季都在推迟,总体来说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明显。对比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入秋日期,郑州、宁波、深圳等地的秋季推迟幅度最大,超过10天,南京、合肥、杭州、南昌、厦门、福州、青岛、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城市的秋季也比之前晚了5天至9天。

论文《气温突变对我国四季开始日期的影响》研究也表明,从全国平均来看,20世纪90年代开始,春季、夏季偏早,秋季偏晚。

入秋时间推迟与气候变暖关系密切。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地气温逐渐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影响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气温升高,必然对以平均气温来衡量的气候季节产生影响。

秋天不仅来得晚了,长度也在逐步缩短。不少科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很多地方的入秋时间和入冬时间推迟,而且冬季、春季和秋季的长度均变短;从区域来看,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明显,东部地区变化比西部地区明显。

中国天气网整理了近30年的气象数据发现,1991年以来,我国多地秋季的变化情况与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大城市中,长沙、宁波、杭州、上海、郑州、银川等地秋季明显“缩水”,如宁波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秋季缩短12天,银川、杭州、长沙也变少了7天至9天。

怪不得有不少网友说杭州的春夏秋冬逐渐演变成了“春夏咻冬”,秋天“咻”一下来了,又“咻”一下走了,飞快得好像没有来过,你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宋赟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