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归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12 10:10   

“吼吼!这还是小时候3路车经过的临安大厦吗?”

“衣锦街大变样!可以慢慢探索隐藏打卡点!”

“大美临安,大美衣锦!”

这些天,临安人的朋友圈因一条衣锦街而格外火爆,无论80后、90后,还是50后、60后……都因“衣锦归来”而兴奋不已。

衣锦街是曾经的“临安第一街”, 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记忆:临安第一家百货商场、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家国营饭店、第一家人民医院、第一家新华书店、第一条公交线、第一家肯德基……

曾经这里车水马龙、行人如织,1700米长的衣锦街上饭店、服装店、水果铺、理发店、炒货店、沿街菜贩绵延不绝,是临安最具“烟火气”的街。

去年10月,衣锦街(天目路至苕溪南街段)开启综合整治,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个9月,衣锦街即将焕然一新重新亮相,许多临安人得知消息,赶来抢鲜打卡。

65岁的张大伯说

小时候管衣锦街叫“直街”

65岁的吕家弄居民张伟星就是其中之一,他对家门口的这条街如数家珍。

“小时候,我们管这条街叫‘横街’(普通话为‘直街’),直到1981年,它才更名为衣锦街。”张伟星说。

根据《临安县志》,衣锦街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当时临安只有一条街道,长900米,宽不足5米,中嵌石板,鹅卵石铺面,街的东段叫治前街,西段叫直街,正是衣锦街的前身。抗战后为了通汽车,直街改为泥石路面。

“我从小就在这条泥石路上跑来跑去,读书的代代红小学(今衣锦小学)就在直街边上,每天经过。”张伟星说。

在直街上,他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大闹天宫》。“那时候我10来岁,五一礼堂里放映《大闹天宫》,彩色片,非常火!3分钱一张门票,礼堂里五六百个座位爆满,那是临安的第一家‘电影院’。”

上世纪60年代,每逢节假日,直街上最热闹。“大人们用毛竹搭起牌楼,欢度国庆,整条街上要竖起三四座牌楼。那时候街上没什么汽车,自行车也不多,但满是人。”

上初中后,张伟星上学要走过整条直街,直到临天桥头的学校。“一路上有小商铺、水果铺、裁缝铺、为民理发店、国营一店和二店,一根油条才3分钱。”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农用拖拉机开上了直街,因为街上有很多五金店,农村人吃饭也方便,在国营饭店吃个片儿川只要1毛2,凭票。

那时候的直街是热闹的,但称不上繁华,一眼望去都是一二层的低矮平层,很多是木头老房子,走楼梯“吱呀吱呀”的,许多人的日常洗刷用的是江桥头的溪水。

陪伴这条街65年

从繁华、落寞到“重生”

1981年,直街正式更名衣锦街,以吴越国王钱镠“衣锦还乡”之意和临安古地名“衣锦城”命名。

也正是这一年,22岁的张伟星顶替父亲成为一名木匠,开启了新生活。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衣锦街上的高楼多了起来,也有了国贸百货,汽车也跑上了这条“临安第一街”。

几年后,临安有了第二条街城中街,但人气根本无法和衣锦街比。

1988年,衣锦街由原来的900米延长至1700米,人气再度攀升。每当节假日,衣锦街上万人空巷,还会舞起龙灯。

上世纪90年代初,临安的第一条公交线也在衣锦街上诞生了,此后随着岁月更迭,钱王大道、苕溪南街、苕溪北街……越来越多的道路将临安城大大拓展,也分散了衣锦街的临安唯一商业街的职能。

“到2000年初,衣锦街还是临安最繁华的街,临安第一家肯德基也开在这儿。2004年衣锦街还迎来了一场道路拓宽的大整改,奠定了道路的基本格局,但此后19年一直没大动作,随着临安城的不断扩张,其他道路的商业起来了,衣锦街就逐渐被冷落了。”张伟星说。

如今,衣锦街经过近一年综合整治,“重生”后“衣锦归来”,张伟星迫不及待地去走了一圈:“唔——相当不错,路变漂亮了,老底子的味道回来了,还植入了许多吴越文化,热度也回来了,人气也回来了。”

何以“衣锦归来”

人和地利天时加匠心独运

为什么要开启衣锦街综合整治,让衣锦街“衣锦归来”?

人和、地利、天时。

首先是人和:一直以来,衣锦街不仅承载着吴越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见证了千年古城临安的变迁与发展,汇聚着许许多多临安人的历史记忆,人们对昔日“临安第一街”的关注度和改造期待都很高。

其次是地利:衣锦街处于临安城C位,底子好。公元889年,衣锦城的建营,后成为五代吴越国一座极为重要的城市,是“一军十三州”中衣锦军军治所在。历经千年,衣锦城城址、坊巷格局依旧存在,从未消失。

还有就是天时:近年来临安的城市发展迅速,许多新路连接商业中心形成商业多点开花格局,衣锦街的改造也被临安区提上日程。随着去年8月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搬迁,衣锦街的拥堵得以缓解,是最佳整治时机。

为了让“衣锦归来”呈现最佳效果,衣锦街的综合整治可谓匠心独运。

“我们从文化、记忆角度深入挖掘,发现衣锦街上不仅有深厚的吴越文化,还有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年后等不同时代的烙印,于是提出了‘修旧如初’的理念。”衣锦街综合整治工程总设计师、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徐斌教授说。

修旧如初

变得更有个性、更有记忆

“修旧如初”不同于“修旧如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譬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水磨石建筑,在综合整治下,只是恢复水磨石外立面最初的原貌,去除此后不同年代的装饰,避免变得不伦不类,可谓“天然去雕饰”。

如此修旧如初,衣锦街也就轻松拒绝了千篇一律式的老街统一改造,而变得更有个性、更有记忆。随着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后不同年代的原貌都被修整,逛衣锦街,如同品尝一个“千层饼”,能勾起不同人群的不同回忆,深深被共情了。

“‘修旧如初’就是‘衣锦归来’的风格。我们挖掘衣锦街上每一幢房子背后的故事,通过一幢一设计,一店一店招,让人与业态对话,越乡土、越国际,越个性、越鲜活。”徐斌说。

“一条衣锦街,半部吴越史”,衣锦街的综合整治中,独具匠心地融合了“泛博物馆”理念。在不同的街角、小巷、节点中植入吴越、衣锦城、三世五王等城市肌理,也让高大上的吴越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不经意地为市民、游客所触、所知、所爱。

“衣锦归来”定位九个字:“烟火气、市井味、文艺范”。

“这样的整治是基于保护衣锦街原有业态,促进商户升级上的,目的是拉动实体经济,真正让老百姓获利。同时也考虑到当代年轻人的需求,通过雅俗共赏的节点打造,给市民、游客带来松弛感、疗愈的文艺范儿,简单来说就是‘一半诗意一半烟火’。”徐斌说。

“衣锦归来”尽显人性化温暖,沿途有千年衣锦、衣锦还乡、吴越瑰宝、临食嗨吃、福地安民、东南乐土等开放性文化空间,真正做到了把空间还给老百姓。

譬如东南乐土的大片城市公园让人与绿化融合、叠加,提升了配套,是人们享受广场舞、音乐的好去处;吴越瑰宝引用了醒目的苏轼字体,可欣赏国宝文物、撸猫喝咖啡;临食嗨吃则是一片极具烟火气的美食街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王斐帆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