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连续8年捧回“大禹鼎” 杭州精彩书写“治水文章”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03 07:25   

近日,杭州生态治理喜讯连连——

杭州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23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金鼎,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这是杭州市连续8年捧回“大禹鼎”、连续2年夺取金鼎;同时,杭州再度荣获2023年度美丽浙江工作考核结果优秀市,杭州已连续9年获此荣誉。

近年来,杭州市通过实施“十四五”规划、共保规划、碧水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市控以上水质断面优Ⅲ比例、功能区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3年实现“3个100%”,主要水污染物指标不断下降,水环境总体向好,并取得了较稳定的提升,水质指数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于前列。

杭城治水10年,治出了水清岸美、治出了民生福祉、治出了转型升级、治出了全民护水。

因水而兴,因水而美。通过不断治理与保护,杭州一条条美丽河道勾勒出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图景。

一江十溪润富春 持续推进小微水体建设

自2014年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以来,富阳治水已走过10年,今年富阳再获全省“五水共治”的最高荣誉,这是对富阳治水成效的高度肯定,这也是富阳捧回的第三座“大禹鼎”。2023年,全区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富春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出境(渔山)断面水质自2015年以来持续保持优秀;全区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区累计建成省级美丽河湖7条(个)、水美乡镇15个、小微水体治理样板86个,贯通滨水绿道1000余公里,串联滨水公园、文化节点100余处。

治水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的不仅是科学系统的长效机制,更要从小切口出发、从百姓实际需求入手。比如富阳多年在做的小微水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考虑水质提升、视觉审美、文化融合、百姓便利和社会效益。

富阳区现有小微水体1233个,全区累计投入资金8600余万元剿灭334个劣Ⅴ类小微水体,极大改善了小微水体水生态环境、提升了水质。2021年开始,全区累计投入资金995万元,用于小微水体治理样板创建工作,共创建样板86个,其中10个获评区级“最美小微水体”、4个荣获杭州市级最优小微水体创建样板,分别是场口镇的西边塘、长塘,鹿山街道的羊角塘和龙门镇的砚池。

位于富阳区场口镇的千年古村——东梓关村,如今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不仅可以尝到富春江江鲜,更有充满诗意韵味的江南美景。而这个山清水秀的古村落背后,也少不了治水的文章。

为了治理好村中6个小微水体池塘,村里尝试引进了“黑科技”,运用微纳米曝气——固化生物缓释技术和清洗废水闭环单向处理技术,对6个小微水体进行集中整治,为水中生物“再造”一个新的生长环境——利用水生物的生长,减少水中的氮、磷含量,消除富营养化;以“鱼草养水”技术,建立水、草、鱼动态平衡,维持水生态系统安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尊重长期以来当地村民一直保留的池塘清洗物品的生活习惯,此次整治在每个小微水体旁设置了清洗区,根据使用高低峰时段,污水定时自动抽至农村生活污水终端,实现对水体水质的保护和对污水的及时闭环处理,让古村清水长流。

位于富阳区春江街道的八一村,有一个叫羊家浦的小微水体,1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百姓唯恐避之不及的池塘,经过数年的水生态治理和环境打造,现在已成为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我们一路引富春江水到羊家浦,再凿水渠,让水自东面来、从西面走。”八一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吴彬说,“村里还有一块面积很大的共享菜园,找了专人打理,种出来的农作物送给村民,而浇灌这块菜园的就是羊家浦池水,也就是富春江水。”

八一村还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关停周边造纸企业,并对羊家浦旁老厂房进行改造,室内新增集文化休闲、大众娱乐、全民健身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功能区和数字化未来乡村展示大厅,成功打造了一个多功能的共享中心。

一湖碧水让古村落焕发新生 打造“山清水秀、鱼翔浅底”的“最美水城”

近年来,桐庐县坚持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全力以赴打造“山清水秀、鱼翔浅底”的潇洒桐庐“最美水城”。2023年,主要河道水质均保持在III类及以上(其中Ⅰ类、Ⅱ类水质占比92.38%),区、县(市)交接断面连续9年考核优秀,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近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公布2023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优秀市县名单,桐庐再次荣获“大禹鼎”铜鼎。

以美丽河湖、水美乡镇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小微水体“乡村水客厅”行动,桐庐县治水转型工作成效非凡。2023年共完成美丽河湖创建1条、水美乡镇建设1个。莪山畲族乡西金坞水客厅成功申报浙江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小塘下池塘、横村镇双溪村水客厅分别获得2023年度杭州市“五水共治”20佳最美池塘、10佳最具特色乡村水客厅。

凤川街道翙岗村地下水资源优质丰富。翙岗村水系主要以一条贯穿南北的水澳为主线,全长约2000米,自南向北,明沟暗渠交替出现。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古村落水系,近年来凤川街道积极开展五水共治工作,通过小微水体治理、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河长制、流域共治等工作,引导全民参与治水,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今年暑期,凤川街道的“洗街”人气火爆,全国各地的朋友纷纷来这里打卡。走在这条街上,如同踏入小溪,让游客体验夏日别样清凉。

凤川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洗街”是翙岗村特有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已延续三百多年,后谐音为“喜街”,寓意祛灾纳福、平平安安。近年来治水工作更好地提升了水质,让百姓在这里感受古韵、享受清凉。

桐庐县江南镇也同样保留了传承千百年的古村落古水系,主要以深澳村为代表。完整的古水系保护着深澳,使其尽可能不受水旱灾害的侵犯,是中国古代“先规划后建设”村镇建设的典范。

近年来,镇村通过不定期开展水系内垃圾清理、清淤行动,改善水系水质和水域生态,确保水岸整洁、河面清洁。此外,在古水系沿岸还开展了“污水零直排区”“自来水管网”建设,推进江南古水系沿村企业、农户截污纳管工作,实现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增强村民参与文明乡村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陈爱民 记者 俞倩 文 记者 张之冰 摄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