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更偏爱长三角,大城市人口引力为何开始复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17 08:23   

城市发展进入下半场,“逃离北上广”的呼声在消退,青年人一边在互联网上高呼“回老家躺平”,一边收拾行囊奔赴城市寻求梦想。

将一线城市视为职业和生活选择的唯一目的地,是许多70后和80后年轻时的想法。20年来,中国城市的飞速更迭,让“Z世代”的年轻人多了许多新选择,城市对于人的吸引力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我们发现,广州等城市18-24岁的年轻人优势度普遍走低,部分长三角新一线、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优势度超越广州等城市。”8月15日,在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平行圆桌论坛上,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观察到了这样的新趋势。

长三角城市为何能够受到更多“Z世代”年轻人的青睐?作为新一线代表城市的杭州魅力何在?作为2024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平行圆桌论坛邀请了多位专家、年轻创业者,用不同的视角,诠释新时代青年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多种可能。

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城市选择摆脱“主流模式”

在城市高速成长和变化的时期,城市的吸引力总是与工作机会密切相关。“年轻人通过进入核心资源聚集区,以换取更高的成功概率,总归是划算的。”杨宇东说,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节奏放缓,年轻人对于城市的需求改变了,比起“奋斗北上广”,他们更愿意选择“高性价比”的生活方式。

第一财经发布的2024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的报告分析显示,从未经历过物资匮乏的一代,从出生起就是城市生活的体验者,天生享受着现代化城市带来的便利和多元,因此他们在选择城市时,更期待与自己的关系是“气味相投”“双向奔赴”,而非单纯的利益羁绊。

从这一角度看,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生活方式的“便利”,便是其魅力的展现。“一方面,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一定是人口流入的基础。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这两年,新一线和一线城市的人口发生了回流,大城市的吸引力开始复苏,年轻人还是向往有经济活力的地方。”杨宇东表示。而另一方面,年轻人则更加关心城市给人带来的“情绪价值”。

以杭州为例,重点企业的发展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之一。通过2017年与2024年重点企业的数据识别对比图,可以清晰发现,杭州的创新聚集区数量有明显增长,且在地域上向四方延展,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潜力。

品牌门店的布局是消费活力的外在显现。通过2024年与2017年的对比发现,杭州的西部和北部的商业副中心都出现了明显增长。与此同时,文化教育设施的布局与商业消费中心的成长基本一致,这让新中心的功能变得更加复合。

“通过对创新、消费、休闲要素的叠加分析,我们能够看到,杭州19-24岁年轻人的居住集聚区,基本就围绕在这些要素叠加的地块。”杨宇东说,这恰恰认证了“年轻人追求生活性价比”的观点。

发展文化提高韧性

综合气质展现城市魅力

基于“Z世代”年轻人对于城市新的选择观念,如何能够在新一轮的“抢人大战”中脱颖而出,便有迹可循。

“我们特别提倡城市在给年轻人的精神消费方面提供足够的资源,在本土文化打造上发力,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杨宇东表示,现在二三线城市都在举办演唱会、音乐节,以及承办马拉松等体育赛事,这些不仅仅是文旅方面一时的带动,更是整个城市气质的打造。通过这些精神消费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城市街头,与城市提供的空间、设施、资源以及其他人充分互动,这也成为了城市最容易被人感知的一部分。

来自福建的创业者吴建斌,正是因为被杭州特殊的文化特质所吸引,进而选择留在杭州,加入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展示的行列。“作为创业者,杭州给予了我们优厚的创业补贴和资源。作为生活在杭州的市民,我能感受到近些年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装置艺术,这对我们感受这座城市有极大的帮助。”吴建斌说。

“针对不同的人群,城市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复合空间,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表示,她关注到杭州作为数字经济之都,吸引了许多互联网电商行业的从业人员,但这个行业流动性大,他们工作两年以上的比例不超过5%。“我们需要关心他们为什么来了又走,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他们对城市产生认同。”张蔚文说。

张蔚文在圆桌论坛上曾提到杭州钱塘区白杨街道的案例。作为一个聚集了大量制造业青年产业工人的大社区,这里的社区学堂、“小候鸟暑期班”都切实解决了他们遇到的现实问题,也成为了他们选择留在这里的现实理由。“每个城市都在抢人,但只关注那些最顶端的人才需求是不够的,也要关注更多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张蔚文说。

在论坛的尾声,诸多专家都提到了“信心”二字。当下,城市发展下半场的耐力赛已经鸣哨,面向未来,城市发展与青年发展的共振频率,用“信心”二字形容的确恰如其分。年轻人怀抱着对城市的信心加入到奋斗的行列,这份信心又将反哺城市,让商业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美好生活创造诸多基点。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刘俏言 见习记者 华晔 视频 马赛洁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