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海峰到黄雨婷盛李豪 打响奥运“第一枪”的 为何总是中国射击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28 07:47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首金。40年后,中国两位“00后”双子星拿下巴黎奥运首金。

奥运会射击比赛一般都安排在首日开赛,且比赛节奏快,所以40年来中国射击队都站在夺取首金的最前线。从许海峰到陶璐娜、杜丽、庞伟,从易思玲到张梦雪、杨倩,再到黄雨婷、盛李豪,中国射击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奋勇夺金。

站在靶位上沉着冷静、弹无虚发的“神枪手”,到底是怎样练成的?

天赋 

单手叠空弹壳,最多能叠几个?

每一个优秀的射击苗子,都具备一定的天赋。射击非常考验运动员的稳定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般来说,射击教练在挖掘苗子时,有一套针对性的测试方式,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叠空弹壳。

黄雨婷的启蒙教练林克寒回忆说:“我们当时选黄雨婷,觉得她的协调性与稳定性都比较好。”挑选队员的测试包括叠弹壳,由学生左手端住平面玻璃板,右手累加一定数量直径为5.6毫米的小口径弹壳,一次累加八九个弹壳是较为优秀的。林克寒说,黄雨婷在测试中的表现“挺不错”。

东京奥运会射击冠军杨倩也一样,当年在参加宁波市体校射击队招生时,她垒了7颗弹壳。“别人一般只能垒三四颗。”杨倩的启蒙教练虞利华对爱徒的第一印象是“眼神有灵气,专注、自信、有胆量”。事实证明,虞利华没有看错。

不论是杨倩还是黄雨婷,儿时对射击都不了解,入教练员的眼缘,天赋很重要。“神枪手”一定视力出众?这也未必。

以10米气步枪为例,靶纸只有一元硬币大小,10环的直径仅0.5毫米,想靠裸眼在10米之外看清靶纸,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运动员从瞄准到扣动扳机,靠的都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动作肌肉记忆,近视也可以成为冠军。

训练

端枪15分钟,提高稳定性

成为射击职业运动员之后,训练的内容就更专业,针对性更强了。

突出的成绩,离不开平日刻苦训练。射击运动员的稳和准,都是一点点练出来的。不过,像比赛一样尽量打高环的训练只占一小部分,运动员平时会练习长时间端枪、猜环数,还会为高分、低分做好预案。不摸枪的训练也很多,为了加强肩袖、核心稳定性,还练深蹲、长跑等。

击发就在一瞬间,不少运动员会在扣动扳机那一刻,屏住呼吸以保持稳定性。稳定性是精确射击的前提,日常训练时,持续端枪训练是提高姿势动作稳定性的训练,每次15分钟,可以改善运动员端枪姿势的稳定、枪支晃动范围和枪支在靶心停留时间。另外的训练方式还有,在不装子弹和不进行实弹射击的条件下,进行端枪、瞄准、屏息和击发。

心理

要有屏蔽外界声音的能力

射击项目比赛竞争激烈,冠军归属往往在毫厘之间,运动员又背负着自身和外界的压力,心理很容易出现波动。之前多届奥运会射击比赛排名,都在最后一轮发生巨大反转,专业运动员脱靶的情况也有发生。

近年来射击比赛的一些规则改变,也增加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比如资格赛成绩更精确、决赛成绩清零、采取末位淘汰、允许观众喝彩和现场播报运动员名字等。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会结合技战术,通过给运动员施加不同难度要求的训练任务和模拟高压环境来提高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心理辅导老师也会定期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测试,与教练员共同帮助运动员面对压力。

越是高水平的运动员,抗压越有自己的一套,黄雨婷坦言,这些年参赛,已经有了屏蔽外界声音的能力:“看似平静实际紧张,最好的办法是接受压力、调整自己。”接下去,黄雨婷还要参加女子10米气步枪角逐,台州姑娘表示:“这块金牌不是压力,也不是动力,只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能力。对我来说,还是要从零开始。”

【比赛多看点】

在昨天结束的巴黎奥运会射击项目的另外两个项目预赛中,巴黎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的资格赛中,中国选手谢瑜以第6名的成绩晋级决赛。李雪和姜冉馨则分别以预赛第6和第8的成绩,晋级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

今天15点30分将举行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18点则是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期待三位中国“神枪手”能有更出色的发挥。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殷佩琴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