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海绵城市区域化建设面积达37.61平方公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8 06:33   

全域海绵“最杭州” 韧性宜居“新上城”

杭州日报讯 “海绵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积水少了、绿化多了,环境越来越好!”提起小区海绵化改造,享受到成效的上城区南班巷小区居民都赞不绝口。

在上城,市民不难发现“海绵元素”:老旧小区里,下沉绿地、透水铺装,让积水点纷纷消失;未来社区里,绿色屋顶、宅间绿化有效缓解热岛效应……

“我们深化落实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以群众获得感为导向,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核心理念,探索形成了‘大小海绵协统筹、改旧控新相结合、景观海绵巧融合’的特色路径,建立健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机制,不断探索完善防洪排涝体系,为居民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上城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底,已推进全区海绵区域化建设面积共计37.61平方公里。

“海绵+旧改”:微更新、大变化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民心工程,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改造,必须直击痛点,特别是解决雨污混流、管网失修、积水内涝等问题。

上城区使出了“海绵”这一法宝。“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在密集的建筑区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形成特色的‘海绵+旧改’建设经验。目前已推进了一批老旧小区微更新(海绵改造)项目,使老旧小区海绵改造形成区域化推广应用的态势。”上城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于一般新建小区,老旧小区、老旧建筑的海绵改造存在更大的难度,也更需要因地制宜。

那么,上城区老旧小区是如何进行“海绵”改造的?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小营巷社区微更新。

提起小营巷,老杭州人肯定不陌生。这里不仅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还是杭州条件最复杂、人群最老龄、空间最密集、各界最关注的老旧小区之一。

“之前,小区绿化面积仅11%,道路都是硬质化道路,很容易出现积水点。所以在进行景观节点设计时,我们将1000平方米下沉式绿地、3680平方米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景观;在进行建筑外立面改造时,将雨水断接和雨水高位花坛结合,共形成十余处高位花坛断接点。”小营巷社区负责人说。

经过改造,小营巷社区增加了海绵设施,修缮了破损管网,保障了排水功能,减少了径流污染,消除了改造前的积水点,真正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风貌有提升”。“现在我们住着更加舒适,小区也有了休憩的场地,特别好。”小营巷社区居民王女士说。

小营巷社区旧貌换新颜,是上城区“海绵+旧改”的生动缩影。“我们还协同市海绵办共同编制完成《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低影响开发建设指引》,着眼低影响开发技术、植物选型与配置、设施养护与运维等方面提升建设成效。”上城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系列“海绵+”精心规划和实施,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

“海绵+未来”:新场景、新生活

不仅是老旧小区,上城区还着力于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广落实到全域人居环境中。

驾车从秋石高架路过望江地区,几幢现代化十足的高层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外立面有垂直绿化带、屋顶是空中花园。这里就是始版桥未来社区的一处安置房。

立体花园是该安置房的海绵特色之一。

“立体花园,指的是小区顶楼的空中花园,每家每户外面都有绿植空间,楼层间安装了全自动水肥滴灌系统,可以日常收集雨水,根据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自动养护绿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专业的维保团队后续会对绿植空间进行养护,不给居民增添麻烦。”始版桥未来社区负责人说,“我们希望能够给居民创造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

今年2月份拿到新房钥匙的吴女士已经开始期待搬家:“新家门口都是绿植,阳台上也是花花草草,住进来肯定很舒服。”

立体绿化的精巧运用让始版桥未来社区九号地块项目成为了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据介绍,项目设计1977平方米下沉式绿地、708平方米雨水花园、3362平方米绿色屋顶、346平方米透水铺装以及160立方米雨水回用池。在常规雨量的情况下,可以做到路面不积水、不湿鞋面;雨量较大的情况下,雨水可以在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汇集,通过溢流口流向雨水调蓄池;当遇到长期暴雨的天气情况,超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调蓄量时,可以通过地块东南侧的新开河排放。

“望江单元未来社区九号地块充分贯彻绿色、生态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海绵城市与全方位的立体绿化结合,达到功能性与景观的融合,满足未来城市居民对于自然生态的体验需求,使未来生活更舒适宜居。”上城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说。

“海绵+学校”:软科普、塑共识

从一块砖、一条路,到一个社区、一个公园,“海绵城市”已渐渐融入上城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值得一提的是,“海绵校园”也有了成功的应用典范。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海绵城市?知不知道海绵城市是什么?你们知道你所就读的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大海绵’吗?”前不久,一系列“海绵城市进校园”活动在杭州市钱学森学校举办,上城区海绵办和专家们“变身”海绵讲师,为小学和初中学生上了几堂生动有趣的海绵科普课,并开展了“海绵探园”实践活动。

杭州市钱学森学校的海绵城市设计贯彻“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通过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相结合,达到“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的排水模式。学校里的道路、屋顶、绿地、景观水池等都经过海绵化处理,通过4400平方米透水铺装和1450平方米下沉式绿地对雨水进行汇集,再加上北侧地下设置的400立方米蓄水池,总调蓄容积可达到617.5立方米。

“在学校园林式的布局中,还设置了各种主题的下沉庭院和屋顶花园,实现对回收雨水充分利用的同时,给小朋友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生态怡人的教学和生活环境。”海绵讲师们也发现,校园内多个庭院在雨水灌溉和同学们的细心照料下,越来越生机盎然。

“海绵校园形成了特色的‘建—学—用’海绵设施。一些屋顶花园还可以种植花草果蔬、开展农业教学,受到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现在城区许多学校都开始逐渐流行绿色屋顶设计。”上城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说。

海绵城市建设,绘就了一幅“水清景美、韧性宜居”的新画卷。展望未来,上城区将继续秉承绿色、生态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更加扎实的步伐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居民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展现“最杭州、新上城”的独特风采。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昭奕 通讯员 周慧英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