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滨江 成大业 杭州高新区(滨江)面向全球发出诚挚邀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4 09:16   

过去20年,杭州成为国内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之一。如今,杭州城区总人口已突破千万,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许多人才和企业“逐杭州而居”,无外乎杭州提供了更强的生存支持和梦想变现能力。人才来杭州,到何处落脚?很多人把目光投注到正在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高新区(滨江)。

常言道,人随产业走。人口增加、人才到来,核心“引力”还是产业。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集聚了大量新兴产业以及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互联网+”和“物联网+”产业的重要起源地。高新区(滨江)更是浓缩着杭州的产业画像,该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866.1亿元、占GDP比重为75.6%,坐拥海康、新华三、网易等一批头部企业,超10万经营主体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着大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涌入这座创新之城逐梦。

在2024滨江国际人才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我们获悉一组数据——2023年高新区(滨江)引进各类人才超4万人,无论是应届大学生引进数、海外领军人才创业类培育数,还是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数,都位居杭州首位。

人才兴产业

高新区(滨江)的人才增量从哪里来?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连续15年不断迭代升级的“5050项目”展现了超强引力。

“5050项目”实施十五年间,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1063个,培育上市企业8家、上市后备企业26家;在最新公布的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中,5050人才企业上榜46家,占全市总数的11%……在“5050项目”的牵引下,“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滨江路径”逐渐走出辨识度。

“5050项目”是如何诞生的?2010年,高新区(滨江)在全省率先推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5050项目”,目标5年内引育50名国家级专家、50家年营收超千万的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此后,高新区(滨江)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产业扶持资金滚动支出超80亿元,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引才留人,让更多全球英才来到高新区(滨江)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成就光荣与梦想。

一路回看,高新区(滨江)抓住了杭州每一次跃升的时与势,在大的坐标系中谋划引才动作,从而不断向着全球英才倾心向往的创新创业新天堂进发。

2016年,是杭州城市能级起跳的重大转折点,G20杭州峰会的召开,让“天下从此重杭州”,在此之后,杭州不断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高新区(滨江),是杭州挺进国际舞台战略版图中耀眼的一个存在。这一年,“5050”首次将国内博士人才纳入认定范围,引才对象从专注海外高层次人才转为国内国外人才并举。

2023年的一场亚运盛会又让杭州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无可比拟的世界级曝光度,实现从“天下从此重杭州”到“天下再识新杭州”的大跨越,世界的目光,也又一次聚焦到杭州,投注到滨江。进入后亚运时代,高新区(滨江)正在以更加开放的胸襟集聚人才、拥抱人才,“5050项目”也将迎来新一轮迭代——政策再升级,覆盖广度更广、认定维度更多。比如,设立1亿元“5050”人才基金,给予单个企业最高1000万元的专项投资支持等。

已经形成显著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不只是“5050项目”。作为全国首批、全省第一的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滨江)始终把人才作为全区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每年5月如约而至的滨江国际人才活动,让“滨朋远至、江成大业”“才链全球”“HI TECH”等多个高新人才品牌逐渐打出名号。“硅谷天堂”全球人才蓄水池持续扩容,超过48万的人才总量,已成为高新区(滨江)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聚人才

城市想要一直保持人才引力,就需要持续提升产业承载力。近年来在产业集群布局上加快脚步的新一线城市,已经逐渐接过一线城市吸纳人口的接力棒。杭州、成都、武汉等城市入列超大城市,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此。

围绕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高新区(滨江)现已全面拉开“一园三谷五镇”产业框架,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国视谷、国际零磁科学谷、中国数谷的建设均有新突破。踏上高新区(滨江)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每平方公里就有超1家上市企业,每天平均新增75家市场经营主体。产业持续向高向新攀登,带来无限就业前景。

人才来滨江,都去了哪些行业?高新区(滨江)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人才流入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人数的46.56%、28.91%、8.03%,与近年来滨江区内主导产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近三年,仅海康、大华、阿里、网易、新华三、吉利、正泰等头部企业就吸纳人才超6万名。

他们从哪里来?从生源高校看,滨江引进的人才来自全球5000余所高校,其中浙江省内高校199所,浙江省外高校3430所,境外高校1500所,人才占比分别为37.58%、61.35%、1.07%,这也折射出滨江对于全国乃至全球一些地区的虹吸效应。

除高端产业外,高能级科创平台也成为滨江引才的“强磁场”。近年来,高新区(滨江)在巩固企业创新优势基础上,通过与北航、浙大等顶尖高校的合作,接连实现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零的突破”,迭代形成了“1+2+6+N”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尤其是在上月,高新区(滨江)还官宣建设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为充分释放高能级科创平台对于人才的引力,高新区(滨江)以“一平台一政策”的形式,共支持极弱磁大设施、北航杭研院和重点实验室引进高端人才400余人。

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为全球人才成就梦想搭建更大舞台,高新区(滨江)已启动新一轮谋划——

今年的2024滨江国际人才活动开幕式上,高新区(滨江)不仅要迭代升级“5050项目”,还将发布青年人才创业“青链”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更多青年创新创业企业融入高新区(滨江)的产业框架,通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元宇宙、未来网络等一批前沿赛道此次被纳入重点扶持领域。为“呼唤”全球更多人才来滨江创业,高新区(滨江)还将与吉利、大华、英飞特、海亮、贝丰推出首批全球人才驿站。

给政策、给资金,让人才吃下“定心丸”。高新区(滨江)还瞄准人才的“关键小事”,为年轻人关心的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方面面提供保障。比如,海创基地围绕“五心”服务打造了Bin-hub暖企小站,为人才提供周到服务;连续实施的“人才房三年倍增计划”,让新引进人才得以在滨江安居乐业。

打造更一流的引才环境,也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绣花功夫”。高新区(滨江)已在全省率先试点国际人才评价互通做法,并率先开展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居留办理“专窗受理、全链审批”,从而提升人才流动便利性。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同时,高新区(滨江)也一直致力于提升青年的归属感。“融滨一本通”让初来乍到的青年有了生活指南;“天堂硅谷精英沙龙”“HI TECH”“才链全球”“人才四季”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让青年人才与城市在“双向奔赴”中互相成就;高新区(滨江)还正在谋划赛演经济专项政策,充分发挥“大小莲花”等亚运场馆的价值,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文娱休闲、体育健身服务。

在2024滨江国际人才活动开幕之际,高新区(滨江)再次面向全球英才发出诚挚邀请:来滨江,做主角!

来源:潮新闻  作者:王心慧 贺之晏 肖鳕桐 赵月腾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