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康“山海情” 共谱“协奏曲”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2 06:42   

杭州日报讯 打开中国地图,地处钱塘江之畔的萧山,位于茶马古道的康定,相距2000多公里,两地山水相隔,却情同手足。

2021年6月,浙川两省明确了新一轮结对关系,萧山区“牵手”康定市。

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路虽远,情相近,心相连,手相牵,为了对口支援事业,萧山区送技术、引资金、抓项目、聚英才、促发展。

浙江省驻甘孜工作队康定市工作分队队长王靖江表示,自2021年萧山区与康定市结对以来,借助浙江对口支援甘孜州契机,聚焦城乡融合、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基层治理,推动萧山实践经验在康定的落地探索,以打造“产业协作、数字化转型、消费帮扶、文化交流、援派铁军”五张金名片为目标,为“浙川山海情”融入更多来自“千万工程”源起地的万千新气象,切实增强康定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对口支援及社会力量等各类资金近1.8亿元,援建打造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产业协作项目3个,搭建完成2个数字化基层治理平台。

自两地携手以来,康定市连续三年荣获四川省对口支援工作考评“优秀”等次。

教育共富新篇章

日前,康定二中高二(5)班的孩子们坐在设施先进的教室里,亲身体验了大模型AIGC的强大“魔力”。把AI送进康定溜溜的城,让孩子体验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魅力,从小埋下科技梦的种子,得益于康定二中功能设施齐全。

2021年6月,刚到康定,萧山区援派干部就把康定二中摆上了重点工作日程之一。不仅因为它是浙江援建甘孜州单体投资最大的教育类民生项目,更是因为这所学校建成之后,将填补康定市城区无市属高中的空白,会有成千上万个孩子因此受益。当地人因此把它称为是一座“六最”学校一一领导关心最多、资金投入最大、功能设施最全、建设布局最优、校园环境最美、援建力度最强。

学校建设期间,萧山援派干部会同康定各级部门严把项目质量关、安全关、环保关,经过萧山和康定两地的协同,各方努力,2022年8月29日,康定市第二中学开学,1400多名学生到校报到。

王靖江至今还记得,孩子们入学时看到这所学校的表情——那种眼里带着光的惊讶,这所学校太美了。康定木兰傲然挺立,格桑花开,学校绿化率为35.2%,营造了绿意盈盈的教学环境。学校还建有一个4泳道的室内游泳池,是目前甘孜全州唯一一所拥有恒温泳池的学校。

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做到“软件”“硬件”全面同步提升?萧山区援派干部搭起一座两地“沟通的桥梁”。萧山区选派优秀教师,组成“萧山班”,开展授课式教育帮扶,以生动实践谱写“教育共富”的新篇章。

在对口支援过程中,萧山区通过云上教程共享共学,构筑数字教育新平台,让萧康两地教育实现“零距离”分享。此外,萧山区钱江世纪城商会爱心企业在学校设立专项冠名基金500万元,用于资助奖励优秀教师、学生等,并定期组织两地学子假期研学及教师互访交流。

在“组团式”的教育帮扶下,康定市第二中学本土教师已取得国家级学科奖项2人次,省级学科奖项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2023年,康定市“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中期考核被评为四川省级优秀,并获得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教育厅通报表扬。

乡村万千新气象

萧山作为“千万工程”源起地,从梅林村起步,推动“千万工程”全域深化,打造了一个个令人向往的现代版“桃花源”。随着萧山与康定结成帮扶对子,“千万工程”的创新种子也在一曲曲“康定情歌”中在康定深耕下来,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迤逦展开,也为“浙川山海情”融入更多来自“千万工程”源起地的万千新气象。

在海拔3000多米的康定市雅拉乡王母村,当地通过对民宿、民居进行风貌、庭院的提升,零星绿地的改造和景观植物的种植,以“康定溜溜调”文化为基础,融入川西建筑特色,打造“康定溜溜调”情歌为主题的村落,王母村一跃成为康定情歌旅宿村,并被评为2023年度甘孜州乡村振兴“双百工程”精品村。通过这次改造,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王母村,爱上这里的山水和民俗。康定栖溪温泉山舍民宿老板杨晓君表示,民宿开业一年多来,生意越来越红火,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随着王母村民宿产业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村里人的经济来源也从每年进山采药转变为开办民宿赚“轻松钱”。王母村村民王友军表示,自己此前依靠进山采药,虽然也有一定的收入,但十分辛苦,而且纯靠天吃饭,收入并不稳定,现在搞民宿,不用那么辛苦,收入稳定,还能让更多的人听到康定情歌。

在康定,萧山区援派干部与当地部门就以农旅融合为顶层设计,带领越来越多的康定乡村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融合发展新路,带动村民增收,开启乡村振兴的“高光时刻”。

在距离康定城90公里处的甲根坝镇木雅村,也是对口支援打造的村落之一。以3100万元援建资金为“支点”,以“田园木雅村 花海湿地镇”作为规划设计主题,结合木雅村为甲根坝镇政府所在地、折西特有的木雅文化以及万亩青稞庄园进行打造,致力开发打造集农文旅一体的田园观光旅游,木雅村被评为2023年度甘孜州乡村振兴“双百工程”示范村。

萧山区援派干部秉承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理念,紧扣“共同富裕+数字乡村+低碳发展”三个关键,让村民过上现代化的美好生活,让乡村有了更深层次的美。“榆智汇”数智基层治理平台作为甘孜州首批12个“数字甘孜”前期启动项目之一,该平台建有数字党建、民族团结进家庭、乡村振兴等九个应用场景,使农村管理更加精准化,社会服务更加人性化。

向美而行新赞歌

有一位当地群众,30多年前上山挖虫草时不慎摔跤,腰背部经常出现疼痛,慢慢地开始驼背,近几年病情加重,走路也开始跛行。还有一位当地姑娘,后背像座“会移动的山峰”。

2022年,在萧山区援派干部的牵线搭桥下,萧山区在康定启动“重塑人生脊梁”荣盛援藏健康关爱基金项目,为康定市脊柱畸形患者开展免费筛查与诊治。萧山中医院脊柱畸形患者筛查队一到康定,立马就投入了前期筛查工作,萧山区援派干部积极做好配合,最后27位患者纳入赴萧手术名单。

脊柱畸形患者的康复周期很长,有的需要一年。目前两期14位患者完成脊柱矫形手术,疗效显著,已为这些患者减免医疗费用60余万元。“重塑人生脊梁”项目已向康定市周边县市延伸实施。

看着这些患者恢复健康的样子,不仅仅是萧山区援派干部,全体医护人员、患者亲属以及社会各界都由衷地为他们高兴,这不仅仅是救助了一个病人,更是帮助了一个家庭。

萧山区援派干部还联合闻堰街道乡贤联谊会启动了“睛彩人生”项目,为111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手术。阿里巴巴公益“加油木兰”“母亲健康快车”“乡村基层医疗卫生室提升改造”“乡村基层医疗培训平台”等普惠性医疗项目在康定启动。去年,萧山区对口支援康定市购置价值360万元的移动式健康体检车,把体检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这也是康定市首台多功能、一体化的大型数字化移动体检车。

这三年的萧康对口援建工作,萧康两地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定不移推进共建“萧康共力·向美而行”这一愿景,共同交出对口支援工作的高分答卷,产业援康援出发展内生动力,教育援康为贡嘎山脚下培桃育李,医疗援康用医者的仁心仁术全力救治当地民众,文化润康不断拉近两地群众距离……一批极具康定辨识度的援川品牌,让萧山康定携手唱响“溜溜调”新曲。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丽华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