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创客启示录④ 农业无人化绝技背后是什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4-30 06:58   

无人值守已成为农创客的得力帮手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从昔日的“人畜劳作”进化到现今的“机器换人”,在杭州的农田里,昔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景象,正被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现代化场景所替代。农创客们以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焕发勃勃生机,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绿色传奇。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和无人化农业装备正催生出澎湃的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农业无人化的背后

是生产力的飞速提升

在杭州良渚,当地人都习惯称何林海为“蔬菜大王”。何林海跟蔬菜已经打了20多年的交道。起初是在萧山从事本地蔬菜销售工作,在这期间,他在与菜农的接触中,掌握了很多蔬菜种植的基本技术。2010年,他开始发展蔬菜种植业务,并在良渚承包了50亩土地,建起了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14年时间,当初的50亩土地已经发展到3500多亩,涵盖蔬菜、水果、水稻、小麦种植及水产养殖,成为杭州市重点“菜篮子”基地,每天上市供应的叶菜量达22吨。

走进何林海合作社的现代农业园区内,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让人眼花缭乱。气吸“滚筒式”秧盘精量播种流水线、起垄覆膜机、自走式移栽机、有机肥撒肥机、双臂自走式喷灌机、叶菜收获机、包装流水线等高端农机设备应有尽有。在这一系列的农业机械帮助下,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叶类蔬菜耕、种、收、装“一条龙”的机械化操作。

农业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同时,也为园区的“无人值守”化生产管理提供了底气。“机械化生产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也大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合作社的产值,带动了农民增收。”合作社理事长何林海表示,未来,园区还将继续优化农机装备、建立2.0版现代数字农场管理系统,不断提升生产经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在杭州,农业机械的运用广泛且深入。在钱塘区,农创客马鑫女已将无人机玩得出神入化。以往需要农户们亲力亲为地施肥,现在只需要轻点操控屏幕就能实现。“以前,施肥的时候,大家会提着塑料桶去地里。一片35亩的农田,靠人工施肥得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用无人机作业,只要一个人就能完成,1天时间就可以在500亩的地上完成施肥作业。”

了解农业设备无人化的马鑫女深知农业机械设备的重要性。为此她不仅学习了农业知识,还专门研究了农机设备。“一开始操作并不熟练,后来我把自家农田当作试验田,每天练习操作,现在熟练多了。”现在马鑫女顺利考取了植保无人机驾驶证,从之前的生手变成了现在的达人。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也逐渐成为农户们的新农具。

越来越多无人化设备

被用于农业生产

无人设备给农业带来的变革深刻且剧烈。在西湖龙井的茶园里,由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器人与装备创新团队研发的智能采茶机器人与采茶工一起采摘明前龙井茶,成为茶园里的一道新风景。 通过AI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算法,它能够精准识别茶叶嫩芽并进行采摘。从两支机械臂增加到四支机械臂、从两台固定识别相机减少到一台移动识别相机,采茶效率比上一代提高了50%,一台机器能够替代1.5个人工,一天可采摘干茶1.5斤。在富阳区新登镇潘堰村东山坞,农田捡石机边“行走”边“吞吐”土壤。“我承包土地2300余亩,其中不少是新改出来的田地,有了这台捡石‘神器’,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而且还拣得很干净。比如这块近30亩的地,通过机器拣两遍,就能拣出10多吨石头,都是拳头大小般影响耕作的石头,这要是用人工拣,简直不敢想象要费多少精力。”钟妙富说。

杭州市十佳农创客谢杭军也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实施水稻覆膜机插栽培技术,将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水稻机插技术相结合,解决“草害”、提高单产。富阳通过“科研院所+基地”合作模式,深入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已成功开展机插秧同步机械撒施除草剂技术、秸秆回收再利用育秧生物基质技术等项目的试验示范,为水稻产业机械化生产提供示范样板。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农创客,依托北斗卫星,熟练运用无人农机为广大的乡村带去了无限可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和无人农业设备的不断更新,为农村带来了科技与创新,这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也是农创客可以大有所为的农业新领域。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朱光函 摄影记者 严嘉俊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