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浙商、娃哈哈集团创始人昨逝世 宗庆后留下的六个背影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2-26 08:00   

商战硬汉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即将加入关贸总协定(后来的“WTO”)的消息,在浙商群体间传开。宗庆后撸起袖子,准备迎战。“娃哈哈要迎接挑战,必须办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上档次、上规模的企业。”早在1993年年初,他便瞄准了国际同行一流企业的水准,要将娃哈哈来个脱胎换骨,再创一个娃哈哈。很快,娃哈哈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了下沙生产基地,“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

1998年,非常可乐投产,1999年就占据了国内碳酸饮料10%的市场份额,总体产量超过和逼近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产量。事实证明,洋品牌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在我们涉及的产品领域,无论是水、奶还是可乐,我们不怕来自全球任何角落的竞争。”宗庆后总是信心满满,娃哈哈总是在“战斗中成长”。

1996年,娃哈哈积极探索引入外资,牵手法国乳品与饼干业巨头达能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起初双方合作愉快,直到2007年初,达能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娃哈哈其他非合资公司股权,遭到了宗庆后的顽强抵抗。达能一纸诉状,将之告上国内外法庭。这就是世人瞩目的“达娃之争”。

“他问我,你反正很会赚钱,这点钱一两年就回来了。我说,我赚的钱,为什么要送给你?”宗庆后据理力争。

这是迅速勃兴的民营资本与强大跨国资本的勇敢碰撞。最终,国内、国外数十起诉讼均以败诉而告终的达能,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娃哈哈,退出合资,双方达成和解。宗庆后的坚持,让他在这场艰难的博弈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实体经济守护人

实体经济,是宗庆后一辈子的牵挂。尽管在实体经济遇难时他的观点一度遭到误解,但在宗庆后身上,这份企业家的深沉情怀始终不变。

2016年12月25日,央视请来多位企业家探讨中国制造业日子不怎么好过的问题。其间,主持人谈及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新资源,可能会构筑一个新的世界这一观点时,宗庆后说:“唯有新技术最值得实体经济去借鉴”“我认为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老爷子说话向来耿直,此举却让宗庆后被打上了“缺乏创新”“思维守旧”“跟不上时代”的标签。

事实上,这样的误解背后,是宗庆后对于中国制造过去、现在、未来的深深情感,是对实体经济的拳拳之心。

他曾无数次在互联网金融火爆时大声疾呼:要大力发展实业,发展制造业,不要把虚拟经济搞过头。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本、富民之本。

“互联网对我们是有影响,但最大的影响还是网上的谣言。”多年后,宗庆后曾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回应:“实体经济和虚拟电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双方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一种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这也算是他对之前大众刻板印象的一个有力回应。

员工大家长

2016年,宗庆后的一张照片登上了各大媒体头条。网友@_惗念念拍摄了他在高铁上偶遇的宗庆后,彼时他轻松自在地坐在二等座上,还逗弄着邻座的小孩。

“我本就是穷人出身,不管别人怎么看,这已经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自己觉得挺自然舒服的。”宗庆后的勤俭低调已成为习惯,但他对员工的关怀却像“大家长”一样。

宗庆后不仅每年都会请留守员工一起吃年夜饭,还坚持每年给员工涨工资,2016年考虑到物价上涨较快,员工生活压力较大,又在原核定年终奖额度的基础上增加50%。

娃哈哈一次次成了网友羡慕的“别人家的公司”,比如2018年起员工在儿童节可以放假1天,陪伴孩子;拆除秋涛基地食堂大楼,建成10万平方米的员工公寓;为员工解决食堂、宿舍、班车等设施,配置澡堂、健身房等生活配套。

“我认为企业家有能力了,应该主动给员工增加收入,员工增加收入了,内需拉起来,经济就活起来了,企业日子也好过了。搞好企业要靠全体员工的努力,如果员工和企业利益共享,那么企业也会做得比较好。”宗庆后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郑亚丽 朱承 来逸晨 陈佳莹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