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学校、供水 2023杭州这三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如何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2-22 08:04   

幼儿园小朋友可以和爸爸一起“上下班”

2023年,杭州新建成9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都市快报 记者 林建安 通讯员 方琳嬿

试卷四:“抚幼育苗”在杭州

题目: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72所

成绩: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98所

答卷人:杭州市教育局

阅卷人:前进小趣幼儿园小朋友温煜晨的妈妈

爸爸去上班的路上,顺路就能把小朋友送到单位边上的幼儿园。今年9月,3岁的温煜晨小朋友一家实现了“爸爸去上班,我上幼儿园”的梦想。

前进智造园在三丰路与梅林大道交叉口东南口,今年9月,园里建成了一个占地4043平方米的幼儿园,设8个班。幼儿园有个很可爱的名字,叫“小趣”,温煜晨就在这里上幼儿园小班,是幼儿园的第一批小朋友。爸爸呢,就在旁边上班。

这是杭州市级人才公寓配套的公办幼儿园,北面不远处就是江东人才公寓,目标是办成一所智造产业核心区的美好幼儿园,打造“一个玩创成趣的现代化幼儿园”,“小趣”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温煜晨的爸爸妈妈都是“新杭州人”,儿子能在爸爸单位“门口”上幼儿园,妈妈觉得,“这件事,杭州办得很贴心”。

前进小趣幼儿园建有一个160平方米的室内幼儿活动室,设置了美工室、木工坊、趣味工坊等3个专用活动室。室外还打造了一个趣玩场,建有超大的塑胶场地、沙水游玩区,能基本满足小朋友的运动和玩乐需求。

为了让小朋友亲近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前进小趣幼儿园还在楼顶开辟了“方寸田野”。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体验种植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

“老师还是比较负责的,小朋友也很快就融入了集体。每天放学回家都挺开心的,也变得开朗了。”3个月下来,妈妈对幼儿园很满意。妈妈期待着,幼儿园未来能增加一些配套设施,让小朋友有更多玩耍、运动的地方。

“抚幼育苗”在杭州 成绩单

“抚幼育苗”在杭州,是2023年杭州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由杭州市教育局牵头。

年初目标: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72所;新增学位6.1万个;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50个。

目前完成: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98所,完成率136%;新增学位8.4万个,完成率138%;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85个,完成率170%。

“杭州改造模式”让市民用上“放心水”

2023年二次供水改造超额完成 惠及16万余户家庭

杭州日报记者 任彦 通讯员 沈丹 金叶 吴吉灵 葛畅

让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

二次供水设施是保障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安全的重要一环,是关系百姓生活品质的大事。2018年,杭州启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试点;2020年起,“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连续4年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今年,市城管局牵头的市政府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00个”已提前超额完成。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改造303个小区,完成率151.5%,惠及居民家庭16万余户、居民55万余人。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二供改造牵头单位,该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服务落实落细落满意”的要求,以更好、更快、更优的“杭州改造模式”让市民用上“放心水”。同时,持续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各地积极发挥镇街、攻坚小组作用,建立小区项目工作群,搭建与居民实时沟通的桥梁,引导居民自治,开展志愿服务,协调解决改造中居民利益诉求问题,构建全民参与、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强统筹 建机制

“四个一”工作法助力改造

滨江区长河街道倾城之恋小区建成于2007年,二供改造涉及21幢高层住宅共1496户家庭。由于当年建造技术等方面的局限,使用的铸铁供水管道非常容易生锈腐蚀,存在漏水等现象。“改造前,水龙头里流出的水经常又黄又浑浊。”在小区居民来先生记忆中,用水问题困扰他家许久。

滨江区城管局收到小区申请后,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了改造清单。区城管局邀请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代表共同实地踏勘、多方联动协调,确定位置和样式后,开始全面施工。同时,针对老年人使用电脑存在困难、无法进行一户一表登记等问题,主动进社区设点集中办理服务;针对部分用户在外地的情况,开发二供改造项目线上申请小程序,实现用户申请线上线下一体推进。

随着二供改造的不断深入,滨江区总结出了样板看一次、综合改一次、最多跑一次、服务多一点的“四个一”工作法。同时,在区城管局二供办的指导下,各个改造社区都建立了一套五方联动沟通机制,由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水务公司、施工队共同建立联系群,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全体居民及时了解施工进程,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居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

不仅是滨江区,为持续做好民生实事项目,上城区统筹推进各类改善项目协同施工,顺利推进东港嘉苑、新风丽都、明桂苑等十余个小区二供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结合实施,减少施工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真正实现“综合改一次”,让环境好起来、满意提上来、影响降下来。

强合作 促协同

项目联审破解泵房选址难题

上城区紫阳街道通江桥高层、皇城花苑小区建成于1995年,是杭州市最早的高层住宅小区之一,共4幢,其中3幢为通江桥高层小区、1幢为皇城花苑小区,共有居民522户。两小区共用一个生活水泵房,由一家物业公司管理。

“这两个小区的改造难点是新建泵房受场地限制,而且各种设备均不符合改造条件。”上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他们牵头组织住建、规资等部门开展二供改造项目联审,遵循“尊重现实、因地制宜”原则,通过改建小区内部原煤气站,作为小区水泵房,保证现有建筑现状防火间距,避免迁建水泵房运营期间对邻近住户造成噪声等影响,解决了二供改造泵房选址难题。今年9月,两个小区顺利完成二供改造。

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改造提速增效。在今年的二供改造中,这样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临平区南苑街道东湖公寓建于1998年,小区由12幢住宅组成,共360户居民。因小区供水设施年久失修,这些年,居民的生活用水出现了水量不足、水压偏小、停水通水后水质发黄带沙等情况。

2022年下半年,小区率先启动了改造。为最大程度减少各项改造工作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区住建局、南苑街道、社区、业委会等多方协商表示,希望将二供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同步实施;同时,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方案对接,最终在新建的邻里中心一层设置了泵房,解决了水泵房选址问题,让小区居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强党性 推共治

“红茶议事会”民主促民生

位于拱墅区小河街道的小河佳苑小区,是区里最早一批拆迁安置房小区,分为南区、北区,共46幢住宅、3768户居民,常住居民1万余人。为了切实解决小区供水安全“最后一公里”问题,小河街道会同长征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红茶议事”的作用,不断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以“民主议事”的方式,与业委会、物业、党支部、楼道长等多方协同商议,共同将小河佳苑小区二供改造工程落到实处。

该项目被纳入2023年二供改造计划后,社区先后组织了多场“红茶议事会”,一是总结之前未成功的经验教训,二是综合大家的意见建议寻找解决思路。

“我们小区人员结构复杂,出租户多、寻找业主困难,社区党委充分调动多方人员启动了多轮走访,第一轮安排楼道党支部的成员冲锋在前打好头阵,第二轮安排小区的热心业主志愿者上门,第三轮安排业委会成员上门,第四轮安排全体社工上门,四轮下来签约率已达95%。对于剩下的5%,社区党委特别安排对应的小区专员上门走访、多次沟通。”社区党委书记徐淑蓉说,在“街道—社区—业委会—楼道党支部—小区志愿者—热心居民”的多级联动机制下,居民同意率达到了100%。

位于富阳区银湖街道的云水山居小区建成于2003年,二供改造涉及125幢、1107户、3000余人。在前期走访过程中,云水社区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脏乱等问题,多次带头召开联席会议,探讨相关事宜,“在今年的改造过程中,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家通过昼访夜谈,上门做好解释工作,最终得到了居民的理解与支持。”社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小区二供改造工程已完工并通水。

觅新径 破难题

小切口解决系统性矛盾

“感谢惠民工程给我们带来的福利,让我们用上了‘放心水’。”余杭区良渚街道锦云坊小区的业主顾先生拧开水龙头,“哗哗”的水流声和顾先生发自内心的笑声,成了对此次小区二供改造的肯定。

锦云坊小区与良渚七贤郡大东区共用一个供水系统,因地处半山区,受高峰期供水压力不足的影响,居民二供改造意愿迫切。

接到改造任务后,区二供改造专班会同区环境(水务)集团主动靠前、积极行动,分析供水主要矛盾,打破传统设计思路,及时提出解决路径——一是结合七贤郡大东区供水实际存在的问题,把处于地势最高点的锦云坊从大东区二供系统中独立出来,以此缓解整个大东区供水系统压力,避免内部抢水问题;二是通过设置提升泵站对市政进水进行二次加压,有效解决了补水压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在区住建局牵头组织下,相关单位对地面泵房进行联合会审,确定在小区东北区域新建生活水泵房,有效解决了泵房空间难题。

临平区临平街道中都广场小区建于2000年,共有119户居民,由于小区竣工图纸缺失,改造难度大大增加。小区原生活泵房与消防泵房合用,二供水箱为混凝土水箱。考虑到用水安全性,区住建局、水务集团、街道多方协同、实地调研,最终将小区废弃多年的食堂“变身”为水泵房,原混凝土水箱继续作为消防水箱使用。改造后,老旧供水管线和生锈的水箱全部弃用,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智慧泵房设施,并增设了排水沟,增加了用水消毒设备、除湿机、监控、门禁系统等。自此,小区居民迎来了清澈的“放心水”,实现了“用水自由”。

实事普惠民生 绘就幸福底色

2023年新增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点127处、停车位18288个

杭州日报记者 任彦 通讯员 程凯 章嫣 葛畅

从丰潭文化公园沿着莲花港绿道向北不远,地铁丰潭路站C出入口南面,是一片由绿植、院墙围合而成的“中式园林”,影影绰绰间非机动车井然有序地停放。

也许你不会想到,这样集绿道、中式园林景致于一体的市中心精致小公园,是今年新改建的丰潭路站C口非机动车停放点。

让地铁绿色出行更便利,“新增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点110处,非机动车停车位12000个”被纳入2023年杭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据悉,2023年,市城管局一以贯之坚持“小空间,大民生”的宗旨,新增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点127处、非机动车停车位18288个,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民生实事任务。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多年攻坚实践,杭州市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点建设逐步形成了“提前谋划、精准衔接、圈地借力、功能延伸”的机制体系,基本实现“地铁站点开通运营,停放场地紧跟投用”。

破题解难 绘幸福底色

地铁丰潭路站位于西湖区核心区域,周边学校、商务中心、大型住宅区林立,自2017年开通以来,非机动车停放需求巨大,但当时并未规划地铁站口非机动车停放点,导致大量非机动车胡乱停放在站口附近的人行道上,堵塞了道路,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周边居民叫苦不迭、多次投诉。

破解“丰潭路站非机动车停放难”成为当务之急。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城管部门多次进行现场踏勘,与土地原产权单位反复协商,联合市地铁集团、区财政局、区园文局、属地街道共商共议,历时3年,终于在今年9月底完成丰潭路站C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点建设并投入使用。该停放点可容纳约300辆非机动车,设计上也进行了巧妙规划:通过院墙式分隔实现功能划区;采用人、车分流避免人车抢道;个别区块加装雨篷,免除非机动车日晒雨淋。

“没有这个停车场之前,每到早晚高峰,文二西路上从我们小区北门人行道,到莲花港桥南边约200米的人行道,几乎停满了非机动车,有时行人根本没法通行。”地铁站边上的南都德加小区业主陈飞表示,现在乱停车现象看不到了,小区门口的环境也变好了。

“今年共计建设人行道施划点位43处、绿地改建点位16处、机动车停车场共停点位3处、综合体广场共停点位1处。”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区两级城管部门从盘活延伸空间资源、借力社会共享资源等方面入手,为居民出行描好幸福底色。一是利用地铁出入口背侧空间、人行道空间、城市高架桥底等更加多样化的空间资源建设非机动车停放点;二是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管理主体的支持,除了借好借足地铁上盖综合体、写字楼、广场等场地资源外,还盘活了机动车停车场资源;三是在属地、园林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绿地提升改造拓展非机动车泊位,这也逐渐成为啃下“硬骨头”的有效途径之一。

用心用情 显为民情怀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民生实事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创新提升的理念从未懈怠。地铁口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不仅要建得好看,而且要建得实用,提升百姓换乘的幸福感。”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城管部门依托绿道、“口袋公园”等景观,统筹一体化建设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点,适当点缀中式园林、宋韵文化等元素,扮靓颜值、传承文化、提升点位品质感。比如,地铁学院路站A口东北侧、距出入口约10米处,有一个精致实用的口袋公园,这就是今年西湖区城管局对绿地进行全面升级后改造的非机动车停车场,不仅美观,和周边整体环境也很协调。

地铁人民广场站A1口的非机动车停放点,有点特别——在场地中以不同颜色的地面铺装区别停车区、行车区,简单易识别,让市民停车更便捷;人行道场地则注重人行道坡道、礼让盲道等细节,尽量保障人行道行人通行空间。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建设更注重细节,充分考虑人、车分流需求,科学规划非机动车行进路线、停车引导标志等环节。

地铁文一西路站E出入口北侧,在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两侧开辟了一块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泊位上不仅设有雨棚,还配置了充电设备;地铁学院路站A口非机动车停放点专门设置了“残疾车辆专用停放点”,满足残疾车辆停放的需求……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暖心之举”也是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的亮点,在停放点增设充电桩、雨棚,利用桥下空间、架空层拓展泊位,配建外卖专用泊位、残疾车专用泊位等,让百姓停车更有保障、让停车服务更人性化。

善作善成 善“民生”之治

地铁金沙湖站B出入口的非机动车停放处,车子停放整齐有序,经常被路过的市民点赞。今年以来,属地中队参考“路长制”“河长制”,建立管理“站长制”,每个出入口安排专人执勤,劝导和引导部分不自觉的车主,定人定岗进行序化管理,维持地铁口周边的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同时,中队还联合运营企业共同试点“物防+人防”的管理机制,通过监控视频发现车辆违停或车辆倒伏等情况时,执法队员会第一时间到场进行处理,将影响降至最低。

除了合理利用空间增设停车泊位,今年以来,各区城管局采用“高峰驻点、平峰巡线、低峰控片”模式,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聘请第三方人员等途径加强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截至目前,地铁口常设管理人员由382人增至805人,累计出动序化管理人员260525人次、搬运规整非机动车2868617辆。同时,通过制作停放区引导牌、设置隔离护栏和禁停区警示标志、开通播音循环宣传告知等形式强化宣传引导,分流非机动车停放压力,截至目前共设置各类宣传引导牌897个。

“针对地铁口早晚高峰期间共享单车堆积问题,全市禁止共享单车企业在地铁出入口附近(100米范围)投放车辆,同时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对市民骑到地铁口的车辆,及时清运、有序摆放。”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城管局已编制了《2024年“美丽杭州”城市侧环境品质长效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将地铁口秩序提升等纳入克难攻坚重点工作之一;同时,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实施“530”运维机制,即监管执法部门在巡查检查时发现共享单车积压等问题时,通过政企联动小程序将情况发送给共享单车企业,企业须在5分钟内响应、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置。

来源:杭州日报、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