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良渚古城迎来八方来宾,一场世界级的文明对话拉开帷幕。12月3日上午,就在这片闪耀着文明之光的美丽之洲上,“良渚论坛”主论坛将开启。
一个半月前,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
当世界的目光再次汇聚良渚,我们不禁要问:在这场文明对话上,人们将探讨什么?良渚又何以“对话”世界?
“良渚论坛”青年汉学家分论坛现场
一
要说清楚“良渚论坛”,得先了解“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一带一路”,上百种语言共存,各国各地区拥有不同的历史渊源、迥异的文化背景。越是如此,越需要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那么,良渚文明何以成为各国认识中国的“窗口”?良渚文化对中国来说,分量很重。活跃在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的良渚文化,被认为是东亚地区最早迈入早期国家形态的区域文明。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世界广泛公认。
良渚是独特的。近20万公斤炭化稻谷遗存的池中寺“皇家粮仓”,独一无二的良渚玉器,仅外围堤坝总土方量就达288万立方米的超大型水利工程……最近据报道,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周边新发现疑似水坝近20处。良渚以一系列考古实证向世界证明,这里有东亚和中国史前稻作文明的卓越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良渚是包容的。在良渚,考古学家发现了具有红山文化特征的玉器、与大汶口文化相似的八角形刻画符号。环钱塘江流域与西辽河流域、黄河下游一带,在五千多年前就有着深度交融,这种开放的态度,也推动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良渚是世界的。在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良渚古城遗址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独特的见证,具有世界突出普遍价值。”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时至今日,良渚先民的审美和智慧,依然令世人感到惊艳。
“良渚论坛”在良渚举行,正是希望在这片独特的、包容的、世界的美丽之洲上,让世界看到如中华文明一般璀璨的诸多文明,让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以文会友,博采众长。
二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人往来。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首届“良渚论坛”,是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良渚论坛”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举办的,意义深远。
举办“良渚论坛”,一方面是展现。邀请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将以良渚为代表的灿烂多姿的中华文明铺陈在他们眼前,这种在场感、真实感是看任何报纸、书籍、视频都难以比拟的。另一方面是交流。以良渚之名推动文明对话,推进不同文化互学互鉴,在沟通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促进世界文明的美美与共。
从11月23日开始,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陆续抵达浙江,开启了这场“文明对话之旅”。
这是一场动情交心的盛大相聚。朋友间走动多了,自然感情更深。比如,参加“良渚论坛”的嘉宾中,一部分是来自83个国家的84位艺术家。他们聚集于初冬的江南,来到良渚、西湖、大运河等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气韵。
面对同一片江南风光,艺术家们必然将产生不同的体悟和感受。采风过程中,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将越发深入人心,透过艺术家之眼,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共性与特性也将越发清晰。
这是一场深入深刻的文明对话。他们将聊些什么呢?从主论坛、分论坛主题上看,有说中华文明的,有说文化丝路的,有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有说艺术交流的……无疑,这是一场多学科、跨文化的交流。
可以说,“良渚论坛”为文明对话搭建起平台,邀请有识之士共同探讨人类发展的大命题。在理念碰撞、文化激荡之间,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绝佳范例又将诞生。
这是一个美美与共的全新起点。正如丝绸之路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路,“良渚论坛”的意义,也将为文明互鉴的未来之路打开更多想象。可以预见,“良渚论坛”建立了对话平台、连接通道后,更多交流沟通将由此不断开启、不断加深。
文化和旅游是世界共通的话题,以此为纽带,凝结心灵、传播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三
世界并不平静,“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沉渣时而泛起。在传播文化、传递友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我们又该如何进一步发力?笔者着眼浙江来说一说。
从宽度上寻求共通。提升文化传播力,既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文明,也要积极将自己的声音传出去。诸如打造“良渚论坛”等重磅平台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往后对它们的高效利用。
笔者以为,未来,可以以此通道为依托,更主动地通过多方向、多渠道加强与各国在考古保护、文物展陈、文旅交融、智库共建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并行;此外,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鉴的桥梁,开展研学、采风、展会、青年对话等活动,在互通之中实现“双向奔赴”。
往深度上提炼挖掘。讲好中国故事,除了好平台,好内容同样重要。如浙江有万年上山、八千年跨湖桥、七千年河姆渡、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韵、百年红船……文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丰富多样。
对内,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从整体上了解中华文明与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充分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深化内涵、创新形式,借用“良渚论坛”这样的平台,把好故事讲好,把伟大的文明讲透彻,当好文化“讲解员”。
比如,就良渚而言,可以借助“一带一路”交流对话,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推动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中国早期国家社会代表”入编更多国际权威学术著作和各国历史教材,进一步提升其国际辨识度、知名度。
在长度上实现长效。借本次“良渚论坛”,良渚文明得以充分传播,体现了大型活动对文化传播的重大作用。往后,我们应借势借力,持续放大论坛的综合效应。
此外,争取产业项目、文化机构、大型活动等多多落地,进一步将良渚文明这张金名片打造成浙江文化的鲜明标识,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代代传承、永不停步。
在美丽之洲话文明之路,于良渚而言,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圣地的又一次“出圈”传播;于世界而言,将再次说明,世界文明虽有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性,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才是正确之道。唯有基于平等的交流,才能绽放出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