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近日,“超大特大城市俱乐部”又扩容了。杭州,正式跻身超大城市行列。
据杭州发布消息,市长姚高员近日在全市“打赢经济翻身仗”四季度赛马活动动员部署会上指出,“当前,杭州已经跻身全国超大城市行列,打赢经济翻身仗是杭州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里程碑、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这是杭州官方首次明确表示,杭州拥有“新身份”。此次,处于“临界点”的杭州何以跨越这道“门槛”破土而出?继上海之后,作为长三角第二座超大城市的杭州又该如何继续发力? 未来长三角城市群格局会有哪些新变化?
产业快速发展、城市品质提升
成为杭州敲门砖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杭州以城区总人口1002.1万踩着门槛,顺利跻身超大城市行列,成为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武汉、东莞之后,全国第十座超大城市。
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杭州城区人口数为874万人。
杭州何以在两年内跨越1000万人这道“门槛”?
“产业集聚带来人口集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米红分析,杭州经济多年来快速增长,尤其是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强劲,“为杭州吸引了大量中、青年人才,杭州近年在流入人口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
中国城市经济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主编单菁菁也提到,杭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由政府管理者和全体市民营造的“软环境”也是使杭州能迈过超大城市门槛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后,人们对综合环境、城市品质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在这一块,杭州有它突出的优势。”
“超大城市就意味着超大的本地市场,结构多元、层级丰富的劳动力市场。”单菁菁认为,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人口增加,这背后反映的恰恰是城市能级的提升,“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对杭州的城市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则向记者表示,迈入超大城市行列,无疑使得杭州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这对吸引人才、投资,获得发展机会大有益处。曾刚认为,从更深层次看,杭州作为特大城市,将成为支撑国家未来发展非常关键的力量,这也必然获得政策、资源上的倾斜。
“总之,跨过了超大城市门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经济网络、全球城市网络中,杭州的地位都会进一步提升,对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本、产业、人才也会有更大的辐射力、吸引力。”单菁菁说。
长三角“抱团升级”
杭州如何占先机
事实上,不止杭州,合肥、苏州此次也分别以650.4万人、500.08万人晋升特大城市。至此,长三角地区的超大、特大城市数量达到了5个,分别为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州。
但这些城市的成长故事并不相似。曾刚提到,安徽集全省之力来推进合肥的建设,以科创为中心,把产业做大做强,人口也增加了;而苏州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跃升更大程度上得益于统计口径的变化,“把苏州工业园五个街道纳入主城区统计。”
“长三角城市陆续跃升为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说明了长三角自身的吸引力和发展能力。”单菁菁指出,这是发展的结果,同时,势必又将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发展有一定的轨迹和惯性,三个城市在规模上的跃升,将进一步巩固长三角在整个中国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毋庸置疑,“抱团升级”更意味着长三角内城市关系将进一步洗牌重构。单菁菁表示,未来,以这些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中心,长三角内部无论是加强合作,还是良性竞争,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将来一定会面临的情景。”
不过,更多的人口,在另一个层面也意味着更复杂的情况。迈入新阶段,也对杭州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层级的创新人才的迁移,实际上是受不可迁移的、本地化的资源吸引。” 正如单菁菁所强调的,原来产业布局的逻辑是人跟着资本走,现在实际上是资本和产业跟着人走、跟着高端的创新人才走,“杭州未来要根据常住人口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对此,米红也直言,城市发展,并不是人口越多越好,如果人口快速聚集也会出现一系列“城市病”:“杭州离真正的一线大城市还有一段不远的路需要追赶,未来重心应该落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上。”
日后,随着城市层级的提升,更多产业将在杭州“落地开花”。如何提升专业化的、接轨国际的服务、管理能力亦是重中之重。
“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可判断的和减少各种摩擦成本的发展环境,对企业和资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曾刚建议,杭州接下来更需做好“原创”这篇文章。他说,这些年,引进人才、引进科研成果、引进产业,杭州确实蛮成功的,但比起北上广深等,城市内生的张力和活力还有距离:“引入并非长久之计,作为新晋的超大城市,杭州更需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