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奥理事会官员点赞杭州比赛场馆达到奥运会标准
形成杭州标志性的IP赛事,营造浓郁的体育氛围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已经圆满闭幕。“杭州怎么利用好‘亚运遗产’,打造国际赛事之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杭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姚高员说。
从杭州亚运会筹办开始,杭州就提出目标,不单单要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后亚运时代,如何打造国际赛事之城,对于杭州来说,是一个契机,也是一道必答题。
杭州比赛场馆以及亚运配套设施 被认为达到了世界一流标准
亚奥理事会代理总干事、亚奥理事会国家奥委会与国际关系兼市场部主任维诺德·帝瓦里说:“我曾多次到访杭州,亚运会各方面的规划和筹备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赛场馆无疑达到了奥运会的标准,亚运村、主媒体中心和官方酒店等配套设施也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准。”
维诺德·帝瓦里认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能给杭州带来丰厚的亚运红利。亚运会为杭州提供一个向世界展示自我的窗口,亚运会之后杭州将成为像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中国的著名城市。历史上,亚洲运动会曾多次助力主办城市崭露头角,为亚洲城市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跳板,比如2006年卡塔尔多哈亚运会,为这个海湾国家成为国际体育赛事的重要参与者提供了契机。得益于亚运会的举办经验和赛事曝光,卡塔尔现已加入世界顶级赛事主办国行列,有能力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去年的国际足联世界杯就证明了这一点。
“据我多年观察,亚运会对主办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杭州也将受益匪浅。”
打造杭州标志性的IP赛事 宣传高标准的独有赛事场馆
我们的城市我们建,杭州如何打造国际赛事之城?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发起了征集活动,请杭州市民说想法提思路,很多热心市民积极建议建言。
媒体工作者朱老师:要打造赛事之城,首先得有赛事,这是第一步有比赛。其次,赛事应该尽可能契合城市的文化或内涵。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比赛都办。一个城市一定有符号性的标志赛事,叫人一想到城市就想到这个赛事,或者说起某赛事就想到这个城市。
北上广包括成都现在都在喊赛事名城诸如此类的,我个人认为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和上海具备了特色赛事。广州没有,深圳成都跟杭州现在处于同样水平,是个比赛拿过来再说。
如果杭州能跟某个国际体育组织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建立一个为我所独有的,形成最终IP的赛事,这就是短期目标。
针对目标赛事,由体育局牵头,各协会执行,常态化地建立民间业余赛事,一来可以建立高级赛事专业赛事与市民的联系,二来可以延伸赛事价值,打造健全相关项目等级,从而影响市场,丰富赛事商业回报,吸引投资。让赛事不是打一枪就走,而是可以留存为杭州本地赛事品牌,变成杭州必须来,非杭州不可,这才是真正的赛事之都。
小结一下——
1.全球顶级赛事IP持续引入,尤其是由专业赛事团队持续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头部赛事为赛事之都带来持久的影响力。并且起到破冰作用,有利于国际重大赛事筹办人才的储备和交流;
2.与体育总局、智库、高校合作,联合设计各级赛事的评价体系,形成标准化,可量化,可评价的系统。通过考核、财政扶植、补贴等手段,促进全市多点多维度的赛事之都氛围和市场活跃度;
3.全球高等级赛事筹办的智库搭建;
4.赛事法规知识产权等方面专家人才的往来交流。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徐忠正:1.杭州还是要定位在自己城市的轨道上,杭州是旅游城市、新经济城市;
2.赛事要突出专业性,比方温布尔顿,凭借网球一项赛事,成为举世瞩目的赛事之城;
3.提供市民观赏水平,需要有群众基础,比赛需要人们的热情。
英超球迷小范:温布利是英格兰国家队以及英格兰国内杯赛的决赛场地,举办过世界杯决赛、欧锦赛决赛、八次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建成期间每一届的英格兰足球联盟杯决赛,还举办过1948和2012两届奥运会的足球决赛,温布利球场每个月都有一两场比赛,不论男足女足,场场座无虚席,这一点,在国内很少感受得到。
我们的体育场馆,大众关注度其实还是集中在文娱方面,比如哪位歌手要在黄龙开演唱会了,至少在我自己玩体育的圈子里,虽然大家喜欢看比赛,却不会期待有什么大型赛事在杭州举办。
北京举办过奥运会、亚运会、冬奥会,因此也有很多大型体育赛事在鸟巢举办,甚至国外球星来中国的自由行,第一站毫无疑问都会选择北京。
从球迷的视角思考,国外球迷到中国来,选择第一站都是去自己想看的比赛所在的城市。所以很有助于增加杭州在外国游客内心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从硬件上来说,大莲花是可以和鸟巢对标的,要打造赛事之城,得把场馆宣传做好。
赛事要办好观众很重要 建议营造浓郁的体育氛围
健风社区工作人员沈洁:杭州第19届亚运会刚刚结束,从整场盛会来看,这届亚运会无疑是成功的,从亚运开幕式,各类比赛,再到闭幕式。很多市民感叹,亚运会结束了,可是比赛还没看够,亚运勾起的体育热情还没消退。这亚运燃起的火,必须传承下去。杭州已经有了新目标:打造赛事之城。
通过赛事举办,杭州打造了多个亚运比赛场馆。为了能更好地宣传体育精神,打好全民健身的体育基础,可以将亚运场馆有序开放(根据场馆的赛事、训练等),向杭州市民开放,让市民也可以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随着近几年好多大规模的体育赛事都在杭州举办,杭州的各个居民小区都已经陆续建立“家门口的体育场”,但是数量上还不够多,功能不够齐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多功能的体育场所,方便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体育的热情;对于体育运动,杭州有着非常好的大众基础,特别是青少年校外培训也是安排得非常丰富,但是针对中老年人的体育活动相对举办得比较少,可以多多举办中老年体育活动,丰富老年活动,打造“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体育氛围;杭州的民营健身场所非常多,各类年轻人、上班族都比较喜欢进健身房锻炼,杭州也可以多多鼓励和推动这些健身场所延长夜间开放时段,并给予优惠,既可以满足“上班族”消费者的夜间运动需求,也进一步推动体育经济发展。
新湾街道工作人员“莲尘”:杭州要打造赛事之城,建议充分利用好“亚运遗产”,将亚运赛事“流量”逐渐转变为“留量”。体育赛事带动效应明显,历经8年的亚运筹办历程,城市基建基础不断夯实、文旅产业迅猛发展,真正实现了“提升一座城”。若结合“吴越文化”、“西湖印象”等杭城独特文化元素,持续开展城市专项提升行动,构建美好生态图景;鼓励全面健身、场馆开放、提供专业课程等赛事场馆运营模式,浓郁体育氛围,以优化完善外部环境与丰富内部精神面貌,双线并行,助推构建具有国际知名度且具备杭州文化特色的“赛事之城”。
自由职业者李娜:可以由街道为单位多做一些全民普及类趣味赛事,普及各类比赛的规则和技巧,让老百姓能在看得懂的基础上更好地体会到赛事乐趣,增加少儿团啦啦队的分布,降低门槛,给老百姓更多参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