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条体育场路 真的很体育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0-11 08:34   

大马鞍

1966年,马路对面兴建起一座全国唯一的马鞍形悬索结构体育馆,成为当时杭州市的标志性建筑,最初命名“浙江省体育馆”,后更名为“杭州体育馆”。

杭州体育馆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保存完好的马鞍形悬索结构建筑。1969年正式落成,如今已被列入予以保护的五十年以上重要历史建筑。

老杭州人都还记得,体育馆正门口有一排巨型石雕墙,矗立杭州籍世界冠军的铜像,洋溢着“世界冠军摇篮”的满满情怀。这里,也长期作为浙江男篮、杭州男篮的主场,见证过无数场激烈比赛。2019年为了迎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体育馆进行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修旧翻新。除了馆顶悬索、前厅石柱、马赛克壁画、木扶手等完全保持原件、原型、原材、原色外,各项设施都做了全面加固、更新和调整,做到外形修旧如旧,功能迭代提升。

亚运期间,这里是拳击项目场馆。

天水池的日与夜

离体育场路不远的小北门,是杭州游泳馆,杭州人欢喜叫天水游泳馆,造型独特,如同一艘风帆。

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的前身是天水小学的天水游泳池。1999年,游泳池改建成为“杭州游泳馆(健身中心)”。

除了游泳,在这里还能打羽毛球,打保龄球,项目很多。很多杭州伢儿的暑假,都是在这里愉快度过的。

除了学游泳,这里还承担了杭州体育中考耐力项目游泳测试的场地。

亚运会期间,这里是水球项目的训练馆。

羽星摇篮

文龙巷小学可能是杭州最小的小学,它就低调地藏在十五家园社区里面,稍微不熟悉一点连校门都很难找到。

因为十五家园靠近省体工队,这里也住着不少运动员,运动员父母又培养自己孩子成为运动员,都与文龙巷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杭州亚运会开幕点火仪式,李玲蔚高举火炬出场,勾起无数人的回忆。这位上世纪80年代雄霸世界羽坛的“羽坛皇后”,如今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协执委会委员等要职的名宿,也起步于文龙巷小学。

不仅如此,陈雨菲、郑思维、黄雅琼、王懿律、黄东萍、陈刚、张宁、龚智超、龚睿娜等羽坛名将也或多或少与这所小学有关。

1979年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的傅春娥,她家就住在十五家园,离她夺冠的体育场不过200米,可谓是家门口走几步就拿了世界冠军。

退休后的傅春娥仍然住在体育馆附近,经常回文龙巷小学指导羽毛球启蒙教育,她还把孙子送到这里学习。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王小明、李矛、王跃平、黄伟成、程建煌等人为代表的浙江男队两度夺得全国团体冠军,以宋幼萍、桑燕琴、殷海晨、潘真理等为主的团体多次闯入全国前三,浙江羽毛球队跻身一流强队。

其中,王跃平、宋幼萍、殷海晨、潘真理等球员均来自文龙巷小学。

1987年,王跃平与宋幼萍退役,成为浙江省队教练。后来两人结婚,生下女儿王琳。

父母是全国冠军,女儿是世界冠军,好家伙,一门冠军。

从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每个十年学校都会走出一位羽毛球世界冠军。

当年曾住在十五家园20多年的杭州本地人黄鹤,自己女儿就是文龙巷小学念的书,虽然女儿最后没有走上运动员的道路,但对这一带他再熟悉不过。

“1990年北京亚运会那时候氛围很浓的,我在上虞春晖中学读书,孟关良和我还是一个学校的。晚自习结束以后大家就一起听收音机,中午食堂边上有个报刊栏,我们就跑去看海报,发布奖牌数。有一个事情我记得很牢的,中国奖牌数变成了亚洲第一。”黄鹤回忆。

2010年,法国世锦赛,王琳勇夺女单冠军。3年后回到浙江队当教练,和父亲成了同事,不仅带队闯入全运会团体四强,还发掘出东京奥运会女单冠军陈雨菲。

1983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给文龙巷小学颁发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银质奖牌,如今是学校“羽星摇篮”荣誉馆的镇馆之宝。

文龙巷小学羽毛球事业几乎与浙江羽毛球事业同步,校队只比省队晚几年组建,经过最初几代人的筚路蓝缕,后来人的传承发扬,终至大放光芒。

不止体育场路

体育场路很长,西到保俶路,再往西延伸,就是曙光路。但依旧延续了体育场路“很体育”的气质。

宝石山北,黄龙洞对面的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诞生了无数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陈经纶体校游泳项目尤其出彩,这个曾经培养出罗雪娟、吴鹏、杨雨、傅园慧和叶诗文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摇篮。前来学游泳的孩子不会接受传统意义上的“集训”,而是科学采取“走训”。一周7天,只有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两个小时,小队员会泡在泳池里训练。

每年夏天,陈经纶体校游泳馆、浙江黄龙体育中心包玉刚游泳馆都会人气爆棚,泳池里全是孩子。

科学选“苗”,科学训练。浙江泳坛培养的,不仅只是拥有超常运动技能的运动员,更是一个文化知识兼备的人才。

江南水网密布,浙江人爱水,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提到,每年农历八月钱塘大潮来时,善水的浙江人会搏浪吞波,弄潮儿的基因代代相传。

杭州的群众性游泳比赛,每年多达十几项。比如,每年夏天的横渡钱塘江比赛。

叶诗文就曾在这群游泳爱好者中。2007年,11岁的叶诗文已经完成横渡钱塘江,并获得了女子青少年组冠军。

群众基础好,基数庞大,苗子就多,陈经纶体校开启夏季招生,1000人的选才名额,三天就能招满。

2000年落成的浙江黄龙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更是近年来浙江体育、杭州全民运动的标志性地点。

黄龙体育中心也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足球项目比赛场馆和决赛主场。

文脉风流

体育场路又不仅仅只是“武”,它也很“文”。

从文龙巷小学到陈经纶体校、黄龙体育中心,中间是省体工大、杭州市体育馆、天水游泳馆,在民间有“贡院金三角”一说。

贡院说的就是当年舒鸿停下脚步的梅登高桥这个位置,边上的杭州高级中学,过去就是贡院。

1897年,在杭州举行乡试。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一般三年一次集中在省城贡院举行。乡试过了的叫举人,才有资格去北京考试。乡试发榜的时候,正值桂花飘香之时,因此被称为“桂榜”。又因发榜取寅、辰日,又称“龙虎榜。”

杭州贡院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杭高,是明清时期全省各府县举子们“秋闱”乡试的地方。浙江人文渊薮之地,上自官宦,下至升斗,都很重视学文和科举,向来是科举的大户。

贡院一开始有4850间号舍,一个考生一间。不过,浙江读书人多,到康熙五十年,号舍已经有12000多间,可以容纳一万多人同时开考。贡院也成为当时杭城最大的建筑群。

每逢科考大比之年,上万名学子云集杭城,要住宿要吃饭,要车马舟船,贡院周边也催生了“考试经济。”

他们到了杭州,大多会首选贡院附近一带安顿,因此,以贡院为中心,从青云街、长宁街,东到三角荡文昌阁,西到横街观桥、清远桥,南到仙林桥、五福楼、长庆街,西南到登云桥、有玉桥一带,商铺林立,帷幕云连,形成了相当繁荣的“考市”。 

从一条体育场路,我们可以读懂这座城市,品味这座城市不同凡响的一面,它为何武能冠绝三军,文能诗采风流,读书人多,武状元也多,进可以居庙堂之高为国为民,退可以处市井巷陌修身齐家。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杭州,在体育场路,百年来,他们一代代都做到了。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作者: 记者 吕磊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