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里联通世界 杭州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9-18 07:07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制图 王璟


杭州日报讯 交通强则百业兴。

自杭州东站启幕,至杭州机场三期和杭州西站枢纽同步启用,再到今年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下沙港的开通,这是杭州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的里程碑。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杭州名列其中。

枢纽崛起,接轨国际。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杭州进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底气,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铺就。

杭州东站枢纽

A 铁路枢纽:城市布局的关键落子 “‘东杭州’和‘西杭州’的城市新格局”

俯瞰杭州城,除了一座城站火车站屹立百年,一东一西两大铁路枢纽,都在近10年内建成投用。

这是杭州发展迅速、变化最大的10年,铁路枢纽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关键节点,与城市共同生长。

走进杭州东站,候车大厅人潮涌动。这是浙江最大最忙的客运枢纽,也是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国际铁路站之一,开通10年来,列车开行对数由143.5对增长至319.5对,增幅122.7%;历年发送旅客人数由2961.7万人次最高增长至7195.1万人次。

彼时,为配合老彭埠大桥(钱江二桥)的建设,也是铁路交通“中取华东”的需要,杭州彭埠新风村和笕桥弄口村区域被选为临时过渡的火车东站,也就是现在杭州东站的前身。

而当2008年全国初步开启“四横四纵”的高铁网络,杭州作为东部中心城市,是高铁站点布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杭州市做出决定:拆除老东站,修建新东站,在原址上建一座功能齐全、规模亚洲第一的交通枢纽。

“应该说,当时城站火车站的条件更好些,毕竟城站的线路、站房等基础设施更完备。”了解当年情况的一位当事人说,“但恰好那时杭州有‘城市东扩’的发展规划,城市中心东移,东站就来了。”

铁路枢纽是城市布局的关键落子,由此可见一斑。

去年9月开通的杭州西站枢纽,也是同样的逻辑。它突破了杭州高铁站在城市东片的线性布局,彻底改变了城西的交通格局和区位条件,让“西杭州”从交通末梢,转变成辐射内陆的前哨,形成了杭州铁路枢纽“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

在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看来,杭州城市发展格局由此发生改变,未来杭州的城市版图,可形成“东杭州”和“西杭州”的城市新格局。

不仅仅是东、西两座铁路大站,根据2017年批复的新一轮杭州铁路枢纽总图,杭州将有杭州站、杭州东站、杭州西站、杭州南站、机场高铁站、钱塘站六座铁路客运枢纽,其中钱塘枢纽设计方案已于近日公布。

一座车站,带动一座新城。杭州将再度拉大城市框架,推进多中心发展。

B 航空枢纽:空中门户开阔畅通 “进一步融入长三角机场群”

今年4月,世界物流巨头、集装箱海运“一哥”马士基,飞到了没有海的杭州,杭州—芝加哥货运定期航线正式开通。

引进马士基、开通洲际新航线,对于杭州高质量建设“空中门户”,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实践意义。

多年来,杭州机场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直在扩建中——投资超百亿元的二期工程新建了第二跑道和两个航站楼,三期项目一阶段投入使用,完成投资270亿元。

对此,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党委书记蒋福敏的解释是:杭州机场是浙江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前沿,定期营运的国际客、货航班量承担了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作为亚运保障链中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要求机场进一步改善环境、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2012年12月30日,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建成启用,杭州机场跨入了“双跑道、多航站楼、多机坪”运行的时代,机场的航班综合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去年9月,杭州机场三期带来的,是国际航班设计容量跃升至原有的近3倍,全球通航点将从以往的60多个升级到100多个,这为杭州乃至浙江打开了国际航班拓展的巨大空间,进一步为城东智造大走廊以及其他高新园区高端人才的往来和商务接洽提供便利,辐射带动临空经济,吸引更多产业聚集。

随着能级不断提升,机场对临空产业的孵化和带动作用正在凸显。

2017年,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让杭州新增了一个分量十足的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今年,杭州启动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将新增3000亩建设用地,并腾出2800亩产业空间,带动城东智造大走廊加速崛起。

总投资24亿元的杭州机场东区国际货站项目在今年7月建成投运。东区国际货站占地面积是原有国际货站的近5倍,年货邮吞吐量保障能力达60万吨,为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提供优质保障,也将有力推动浙江国际航空货运基础设施提能升级。

未来更可期。杭州机场高铁主线已全面开工,运营后,将实现高铁、地铁、飞机零换乘,杭州将进一步融入长三角机场群、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

C 水运枢纽:打破发展瓶颈 “与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系更进一步”

7月18日上午,伴随着八堡船闸23米宽的千吨级双线船闸闸门缓缓升起,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正式通航。

二通道运营1个月有余,水运市场还在适应期。“现在来评价为时尚早,但我们算的是一笔通江达海的大账。”杭州市公路与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航运处副处长蔡琪说。

内河水运,是杭州交通发展的“潜力股”。三堡船闸通过能力饱和,与它衔接的京杭大运河杭州市区段,则受桥梁、船闸、地形、两岸道路及建筑等诸多因素制约,原有的五级航道等级无法改造升级,只能通行300吨级的内河船舶,严重制约了运能和运力。

浙江已基本形成京杭运河、杭甬运河、钱塘江构成的Y形千吨级海河联运大通道,杭州是其中的交汇点。二通道工程,相当于把运河杭州市区段东移,新辟了一条三级航道、一个设计通过能力达7000万吨的八堡船闸,能让千吨级货船借此通江达海,杭州内河航运瓶颈就此打破。

浙北、浙东及浙中西部的航道由此完全贯通成高等级内河水运网,进一步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对发展临河产业、拉长航道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杭州也将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水上物流集散中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谋划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时,杭州也把下沙港的建设提上了日程,“如果没有一个配套的港口,那么二通道对于杭州来说,仅仅是一条过境水道,对杭州的经济推动作用微乎其微。”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一笔生态账。在下沙港的带动下,如果杭州港区所有集装箱码头达到最大吞吐能力60万标箱/年,送达目的地为宁波舟山港,预计整年可减少约1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植树80万棵。

这是一笔经济账。据测算,在大宗货物运能方面,一条千吨级船舶相当于40辆货车运量;而水运的成本仅为铁路的1/3、公路的1/7。发展内河航运,降低大宗货物运输成本,将是未来提升杭州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借由下沙港,杭州乃至浙江与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系更进一步。杭州可通过海河联运等方式,将优势产业链延展至长江腹地,形成战略性的经济走廊。

与此同时,杭州还实现了港口辐射的全覆盖——下沙港辐射区域为钱塘区、临平区、萧山区、上城区、拱墅区等地,与东洲港、十里埠港辐射的富阳区、余杭区、萧山南部区域、建德市、桐庐县等地形成整体布局。

杭州西站枢纽

D 引领城市发展新局面 “这是一把把通向未来的‘钥匙’”

得枢纽者得天下。“枢纽不是一个点,而是多个点线结合成的一张网。”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重大枢纽连起更密集的高铁网、航空网、城市轨道网、高速路网,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它影响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布局,更是杭州的发展战略之一。

在杭州西站、合杭高铁湖杭段启用通车之际,浙江交通集团轨道交通管理部总经理叶翰松就给出这样的评价:“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杭州城西片区通往全省乃至全国大中型城市的道路。”

7月底,杭州西站枢纽管委会发布消息,西站开站至今总客流已突破500万人次,累计开行列车达17000趟次。这组数据释放出信号:杭州不再拘泥于“区域型中心”的定位,而正在打通深入中西部地区的大通道,扩大城市格局和影响力,目前已效果初显。

枢纽崛起,是在更高更广站位,引领城市发展新局面。

杭州西站枢纽,让“站城一体”概念真正走进浙江,给出了交通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一个范本。

通过整合,西站枢纽采用高架站场替代地面站场,让车站不再成为割裂两侧城市发展的节点;同时融入多种大运量公共交通,并将商业、办公、会展等城市功能有序穿插其中。

“成为目的地,把人留下来。”一位从事建筑与规划设计的专家这样理解交通枢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可以说,城市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倒逼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高水平建设的枢纽又为城市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骨架,让交通设施与产业发展形成有机生命体。”

“跳出杭州看杭州”,站在全国的视角,会发现杭州的更高期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合肥与浙江省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平台城西科创大走廊“一线签”,人才、资本等要素将加速流通;杭州、金义、温州三大都市圈的联系将更为紧密,形成一条连接浙江南北的共同富裕之路和最美诗画走廊。

这是杭州的下一站,这座创新活力之城在奋力向上跃迁,努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雄心使然。今年2月,《杭州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发布,在强城如云的长三角,一座座枢纽是一把把通向未来的钥匙,引领“头雁”杭州乘势而上。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李清 文 记者 张之冰 李忠 摄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