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暴雨、高温天都顶得住
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 记者 江玥 摄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即将开启!
9月8日,西湖边涌金广场,第一棒火炬手将擎着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奔跑向未来。接下去,一共2022名火炬手将在浙江省内11个地市完成火炬传递,至9月20日再回到杭州。
9月4日下午,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在浙江宁波方太理想城正式交付,2000多把火炬依次装车运往全省11个地市,这也是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实物首次完整亮相。
火炬传递筹备基本就绪
早前,杭州亚组委已经发布了火炬“薪火”的形象,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造型自下而上“生长”,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
活动现场,杭州市、宁波市等11地市代表共同上台接受火炬。“火炬的交付标志着我们整个亚运会火炬传递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随时可以进入到启动阶段。”交付仪式上,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火炬传递指挥中心副指挥长杜作锋表示,通过火炬手们的手手相传,“薪火”将向世界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
据悉,本次交付的火炬及其延展物资,均由宁波方太集团生产并捐赠给亚组委。
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正式启动,于9月8日-20日在全省传递,按照“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的主题策划路线,展现浙江风采。杭州举行启动仪式之后,将依次从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丽水、金华、衢州进行传递,各个城市都对本市的火炬传递路线进行了精心的编制。
4项专利加持,防风抗雨耐高温
和历届大型赛事的火炬相较,这次杭州亚运会火炬,在设计中可谓独树一帜。“薪火”火炬以玉琮为表征,以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在动静之中迸发出由外向内融合的运动员力量感和汇聚态势。方圆相融的造型,在整个火炬的组成以及制作工艺上都与传统火炬有所不同。
火炬制造团队围绕自主研发的直喷火稳焰技术、密簇网燃烧技术、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双射流混合技术四大燃烧技术,开展了燃烧系统专项突破。测试人员反复测试,累计编制26份试验指导书,出具测试报告超60份,先后突破了工艺、材料、生产等多项技术瓶颈。
为了使火炬能够适应长时间的户外燃烧、适应多种复杂天气环境,“薪火”火炬历经2年研发制造,从根源上实现了火力最大化和防风防雨性的最强化。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挑战跟困难是要保留火炬顶端代表良渚文明的玉琮元素,又要维持火炬自身火焰美观、防风防雨性能完好等功能。”火炬项目技术负责人俞瑜介绍,传统的火炬会在表面打孔,增加空气的流通性助燃火焰,“薪火”在制造时为了保留玉琮设计的完整性及表面两组螺旋纹,放弃了打孔工艺,采用了隐藏式进风口,使其“颜值在线”;同时采用了4项专利技术,在火炬内部增加了一个很小的“值班火焰”,类似防风打火机稳焰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防风性能。
据介绍,“薪火”所采用的技术最高可以达到即便8级风也不熄火。此外,考虑到火炬传递时间有可能遇上台风季,出现大雨或者暴雨等极端天气,所以针对火炬的防雨设计也做了优化与改良。
9月23日,期待主火炬的点燃
作为历届大型综合性体育大赛的保留曲目,无论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还是全运会、省运会或者市运会,火炬传递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火种采集、火炬传递、点燃主火炬塔……每一项仪式都标志着该届运动会到了一个全新的筹办节点。
1990年北京亚运会,火炬传递来到杭州,当时杭州万人空巷的场景,至今看来仍令人热血沸腾!
火炬传递是友谊和团结的象征,代表着亚洲国家相互支持与合作。亚运会中的圣火采集、火炬传递路线、距离、人数、人选等都由主办城市的组委会来决定。
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期间,全亚洲的目光都将聚焦浙江,浙江11地市通过火炬传递,充分展示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秀美的自然风光,无形中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亚运会还推出了亚运数字火炬手,支付宝搜“亚运”进入智能亚运一站通即可参与,目前有超过8000万数字火炬手,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将以“数实融合”的形式完成主火炬点燃,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向全球观众发出共筑未来、点燃希望之火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