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的集体回忆,曾整体搬迁!西湖边这双巨大的“花鞋”是一个消失的奇迹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3-16 15:05   

2

两代皇帝同游聚景御园排场惊人

宋高宗不愿劳民伤财 聚景御园逐渐被冷落

我们现在去柳浪闻莺,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地铁坐到吴山广场挺方便,向西走一小段,就能看见柳浪闻莺的大门了。

宋高宗、孝宗爷俩游幸聚景御园可不这么低调,两代皇帝同时出游的排场大得惊人,尤其是晚上各回各家时,禁卫仪仗点起数千个火把,附近老百姓争相围观,夜晚的临安城都因此热闹了起来。

相对应的,如今的柳浪闻莺景区在景观营造上走的是“亲民路线”,而南宋聚景御园作为皇家园林,自然不免有奢华之气。可就是这么一座营造考究、所耗不菲的园林,居然还会遭到“嫌弃”。

宋高宗退位之后就住进了德寿宫,过得也挺知足。但宋孝宗可能是太孝顺了,三天两头请太上皇去聚景御园开派对,搞得高宗心里有些想法。乾道三年三月初十,孝宗又约高宗去聚景御园嗨一下,没想到这次“贴不上”。高宗让来人给孝宗带个话,大意是:“儿啊,爸爸知道你孝顺,但老是出去玩,排场搞那么大,太烧钱了,手底下的人也太累了。爸爸这里后花园的花也挺好看,不如请你来我这玩玩吧。”

别说,孝宗第二天还真带着老婆儿子去德寿宫找高宗玩去了,爷俩吃喝玩乐了一天,直到都喝高了才散场。打那以后,孝宗也摸准了高宗的心思,索性给德寿宫重新装修了一下,在里面打造出小西湖,供高宗赏玩。关于小西湖的营造,大家可以去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看看。

高宗不愿劳民伤财拒去聚景御园,孝宗以及之后的光宗、宁宗自然也不好太铺张。《宋史》上能查到这三位皇帝去聚景御园的记载,仅仅19处。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宁宗陪着太皇太后去聚景御园春游了一趟后,那里就基本和冷宫画了等号,渐渐废弃。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聚景御园即使废弃,风华依然不减。据《咸淳临安志》记载,“惟夹径老松益婆娑,每盛夏芙蓉弥望,游人舣舫绕堤外。守者培桑莳果,有力本之意焉。”可见园子里面的繁茂景观依旧吸引游人。从《西湖繁胜全景图》中也可以看到,咸淳年间的聚景御园花团锦簇,绿柳与红梅依然格外醒目。

3

宋朝灭亡之后 聚景御园沦为坟场

直到康熙御笔亲题之后

在原址北边重建柳浪闻莺

现在有一些介绍说柳浪闻莺的前身就是聚景御园,这话并不准确。

应该说,“柳浪闻莺”这一景观特色最早源自聚景御园,但现在的柳浪闻莺公园和南宋聚景御园,并不是同一个地方。

这件事得从元灭宋说起。宋亡之后,失去皇家园林光环的聚景御园逐渐沦为坟场。等朱元璋建立大明时,聚景御园剩下的只有柳浪桥和花光亭,可以说是徒有其名了。

到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西湖十景得到了御笔亲题,十景所在地要创建亭榭,用以供奉御碑。其他九个景点都还好说,柳浪闻莺的御碑亭该修建在哪里?想到这里,地方官的汗都下来了。

当时,能和柳浪闻莺扯上关系的,只剩下那一湾浅浅的柳浪港,聚景园旧址已成了坟地和狐狸的家园,湖港两边的池塘也被土豪给占去了,拿来种荷花赚钱。在这样的地方供奉康熙亲题的御碑,那是万万不可。

最终,柳浪闻莺整体北移,这才把碑亭的事情办妥了。碑亭在如今的钱王祠以西,成为清代柳浪闻莺“搬迁”的一个明证。

那么,当年的聚景御园究竟在今天的哪个位置呢?若将现在的地图与《西湖繁胜全景图》对照,不难看出,在学士公园这一圈范围。

△ 《西湖繁胜全景图》部分截图 点击看大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 谢俊 摄影 李忠 动画 张妍 蒋波 刘鹏​ 配音 李维和 制图 叶丛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