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3月1日,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率余杭代表团赴深圳南山区考察学习。
从考察阵容看,这是余杭近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考察学习活动,大部分余杭区四套班子领导,12个镇街党(工)委书记以及16个区直部门、三大产业平台和四大区属国企主要负责人悉数参加。
2022年,南山以不到余杭五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3倍于余杭的地区生产总值。经济总量上的倍差,是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多维度差距的综合显现。
余杭代表团此番考察南山,学到了什么?
“此次南山之行,带着使命学、带着虚心学、带着问题学,鼓足了信心、干劲,找出了差距、方向,也取到了良策、真经。”刘颖表示,“规划建设既要大手笔,又要精细化,科技创新既要建高峰,又要抓转化,产业培育既要筑生态,又要更聚焦,营商环境既要树品牌,又要再提升。”
南山懂得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经济、文化等多领域联动,建设适合创业,更适合生活的“中心城区”。
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是余杭取得的良策之一。
深圳湾文化走廊的发展,加快了南山“文化+科技+旅游”的文化产业聚集带建设的步伐,已然成为推动南山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余杭决心将“廊道式发展模式”跨界运用于文化建设,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
探索廊道式发展,是余杭取得的良策之二。
滨江、西湖
推进“拿地即开工”等极简审批改革 发布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0条”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招商引资的催化剂。营商环境好,出门招商才有底气。
2月来,西湖、滨江区都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上下了大功夫。
年后上班第一天,滨江区委书记章登峰就去了趟滨江区政务服务办事大厅,走访调研审管办。
章登峰强调,要进一步擦亮高新区(滨江)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推进“拿地即开工”等极简审批改革,持续完善企业服务专区和“创新创业陪跑工作室”,推广“移动审批车”等服务,当好助力经济开门红的“勤务员”。
2月最后一天,西湖区举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发布了西湖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0条”,拿出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加速奔跑。
西湖区这次的力度有点大,比如,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就给出了“最高5000万元”的补助。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知道。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董毓民说,春江水暖,企业先知。
会上,西湖区首次公开征集“西湖区营商环境体验官”,请他们监督、建议和宣传西湖区的营商环境,在营商环境上“再造一个新西湖”。
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仗
各区、县(市)都在努力
2023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打好经济翻身仗尤为重要。
早在“新春第一会”上,杭州就提出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夺取开门红、打好翻身仗”。杭州市两会上,杭州又定下了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的预期目标,并布局了“九方面工作”,第一件便是“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仗”。
“全力”二字,足见杭州的决心之大。
当下,杭州各区、县(市)纷纷将拼经济摆在全年工作的突出位置,并使出浑身解数抢占发展先机。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十三拼和街力赛”栏目也将继续聚焦杭州区、县(市)破局的好经验、好方法,鼓足未来干劲,合力打好经济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