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2-01 08:01   

授牌“概念验证中心” 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

市委书记刘捷:科技工作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 科技投入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 鼓励创新创业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

全球城市未来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创新实力的竞争。杭州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昨天上午,一场关乎杭州未来的大会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召开——杭州市科技创新大会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推进会。

召开此次大会,杭州目标很明确——表明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决心、信心和雄心,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战略支撑。

“科技工作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科技投入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鼓励创新创业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的三个“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则进一步表明杭州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态度。

为什么这次科技创新大会

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召开?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片东西长约39公里,规划总面积约416平方公里的区域,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最具吸引力和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和创业沃土。

城西科创大走廊之于杭州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在于这里集聚了全省超过60%国家科技奖、超过7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80%的国家“杰青”“优青”人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和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和创业沃土。

在于这里汇聚了浙江大学、阿里巴巴、中电海康、之江实验室等众多科研机构和院所;不仅拥有了杭州超过1/3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更有18家上市企业坐落于此。

在于这里集聚了数十万25到35岁的青年人才,2021年新增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到了整个浙江省的1/10,浙江省1/5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也都在这里。

杭州的未来,也在这里。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举全市之力”五字,足见其对于杭州的极端重要性。

这里是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抓手,是杭州迎接城市未来竞争的砝码,更是杭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动力引擎。

因此,这次杭州市科技创新大会选择在这里召开,其深意不言自明。

授牌“概念验证中心”

搭建成果转移转化桥梁

有目标,更要有办法。推进科技创新,杭州瞄准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

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最初一公里”。它们之间的空白,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如今,杭州在它上面架起了一座桥梁——授牌15家杭州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

概念验证中心,简单说就是依托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主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测试等验证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类似“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的中转站”。

一般而言,技术研发,指向的是“高精尖”,但市场化的产品追求的是稳定与成熟。即使作为头号科技强国的美国,也曾有过“科研不接地气”“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烦恼。2016年前,美国大学近75%的发明专利从来没有得以商业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成立概念证明中心这一新的组织模式,试图以此提高大学科研成果商业化能力。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于2001年建立第一个高校概念验证中心,随后,麻省理工学院等更多高校陆续建立概念验证中心。

汽车安全带、心脏起搏器、维生素D、小儿麻痹症疫苗、含氟牙膏、核磁共振成像……这些对人类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都是在美国大学校园中验证研发后推向市场的。

杭州15家首批概念验证中心, 从产业分类上看,重点聚焦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低碳等。从创建单位来看,有6家单位是大学及所属学院,如西湖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政府资助高校概念验证,其实质是政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前移,更多地分担创新创业中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孵化的早期风险。也就是说,在科技成果转化前期,从众多优秀的基础研究成果中,尽可能早地识别出那些具有商业化和社会化前景的项目。

此次“杭州首批概念验证中心”授牌,让杭州迈出了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的重要一步。

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

26位特聘专家中10位是两院院士

昨天的大会上还公布了杭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名单公布。

这份专家咨询委员会名单共有26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和原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担任主任,原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和原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张卫星担任副主任。

从这份26人的特聘专家大名单,我们不难看出杭州推进科技创新,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雄心。

比如成果转移转化,首先需要人才和智力支持。名单中仅两院院士就有10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分别是施一公、元英进、叶志镇、陈云敏、房建成、徐世烺、谭蔚泓;中国工程院院士有3位,分别是任其龙、高翔、谭天伟。

这份名单还展现了杭州在战略布局上的平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关键是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所谓“产学研用”,就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

专家中有11位来自知名高校的院长或教授。比如刚刚提到的元英进,是天津大学副校长;谭天伟是北京化工大学校长,徐世烺是浙江大学高性能建筑结构与材料研究所所长。此外还有清华大学技术转移院院长王燕,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姚卫浩等。

成果转移转化,离不开企业和资金的支持。特聘专家中还有9位来自数据智能、医药、科创投资等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总裁等。比如方毅是每日互动董事长兼总经理,吕梁是华东医药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陈玮是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专家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房建成

目前,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要扛起头雁担当,这次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和设立概念认证中心,就是很好的措施。科技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好了,人民才能生活幸福。

我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杭州来工作,就是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什么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单说就是创造一个极端的环境条件,做原始创新。

从科技角度来讲,要先有科学发现,才有成果转化。只有认识了世界,才能慢慢产生手段,慢慢去改造世界。我们要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绝不是说说而已。科技的自立自强,一定要重视基础和前沿研究,一定要打造原始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杭州市光机所光电功能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副所长董凯

我们行业里普遍有共识,就是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当中,它有一个称呼叫做“死亡之谷”,90%以上的科技型初创企业都会倒在这个“最后一公里”。

因此我认为,概念验证中心的核心功能和核心作用,就是帮助这些企业在“死亡之谷”的边缘找准一个最佳起跳点、提供一个初始加速度,帮助他们走出这“最后一公里”。

这场大会过后,我们杭州市光机所光电功能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未来几年会继续一如既往地深耕光电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我们中心“选—育—嫁”这种模式,选择一批好的技术,培育一批好的项目,贡献一批优质企业,向社会展示我们的成绩和成果。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汤晨琛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昨天上午,一场关乎杭州未来的大会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召开——杭州市科技创新大会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