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办一场赛,靓一座城——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13 08:27   

杭州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这也将是继北京(1990年)和广州(2010年)之后,中国城市第三次主办亚运会。

2022年9月底,亚运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在广州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

他认为,对于没有主办过重大国际综合性赛事的杭州来说,“主办亚运会是很大的考验,也将是提升城市能级的绝佳契机”。

杭州新亚运

《瞭望东方周刊》:陈卫强副市长,感谢你在出差途中接受本刊采访。我们今天采访所在的城市广州也曾是亚运之城。但与广州亚运会不同, 杭州亚运会的定位是“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新亚运”的“新”,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卫强:首先,中国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明年为数不多的重大国际赛事,杭州亚运会也将肩负新的历史使命。

杭州亚运会的“新”,还体现在科技之新。

我们希望,杭州亚运会最大限度的展示科技之新,将各种新技术应用于开闭幕式和办赛过程之中。同时采用云上转播方式并融入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元宇宙”概念来提升观赛体验,亚运村和奥体中心主场馆之间的往返通勤也在谋划无人驾驶。

杭州亚运会的“新”,还体现在增设了一些新项目,如电竞和霹雳舞,都是首次进入亚运会,可以说是紧跟体育发展潮流的创新之举。

《瞭望东方周刊》:北京和广州主办亚运会,都对城市发展有巨大提升作用。在你看来,亚运会将如何提升杭州的城市能级?

陈卫强:这个问题,问到了杭州的痛点——在此之前,杭州还没有主办过重大国际综合性赛事,甚至连全国性的运动会都没有办过。主办亚运会对杭州是很大的考验,也将是提升城市能级的绝佳契机。

首先,我们将借亚运会的东风,大幅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此前,杭州地铁的建设速度差不多是每7-8年增加70-80公里。现在我们一年就建设了200多公里,地铁总里程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浙江高速路网的建设也同样突飞猛进。

其次,我们将通过主办亚运会,提升杭州的城市韧性和张力。

亚运会期间,会有大量海外宾客来到杭州,这对城市的接待能力——也可以说是韧性和张力——都将是一个重要考验,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和预案。

对杭州来说,提升城市能级的一个重要内容,还在于国际化程度的推进。实事求是地说,杭州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一次要接待这么多外宾,各方面都是一大考验,包括东道主的表现,所以这段时间,杭州也掀起了学外语的热潮。公共服务的国际化,如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的建设,也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

“智能”亮点

《瞭望东方周刊》:“智能”是杭州亚运会的理念之一,在打造“智能亚运”方面,杭州亚组委有哪些巧思?

陈卫强:杭州亚运会有八个字的办赛理念: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我们希望,“智能”将成为杭州亚运会的一个亮点,能够贯穿于整个筹备和办赛过程之中,在办赛、参赛和观赛各层面深度应用。

我们办赛的指挥体系,叫做MOC(Main Operation Center),通过一屏三个端口达到高效指挥效果。“屏”就是总指挥部的大屏,三个“端”中,一个是“亚运钉”,所有工作人员都在里面,可以实时传递照片和视频,沟通非常方便。另外一个“端”用在参赛侧,叫“杭州亚运行”,在这里运动员、媒体和技术官员可以完成注册,还能查到赛程安排、疫情防控等参赛相关信息。

还有一“端”用在观赛侧。我们开发了一款比较成熟的应用产品——“智能亚运一站通”,已经运行了两年多,拥有2000多万用户,日活用户超过100万,围绕“食、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需求,结合票务功能和相关政策,整合各类城市服务,为观众提供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美食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

“智能”还会体现在开闭幕式效果的呈现和亚运村的日常管理上。

《瞭望东方周刊》:比赛场馆的再利用是所有综合性体育盛事之后的一大挑战。杭州亚组委明确提出要办一届“节俭”的亚运会,在场馆利用方面具体是如何规划的?

陈卫强:赛后场馆再利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杭州亚运会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推迟一年举办。但在2022年3月31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就已全面竣工并通过赛事功能综合验收。

于是这些场馆就有了一年多的空档期。我们决定,让杭州的市民群众先去使用。这是赛事场馆利用的一个新尝试——亚运会没有办,场馆已经实现“惠民”,

我们专门开发了一个应用软件“亚运场馆在线”,亚运会的所有场馆都可以通过手机端来预订,很受欢迎,累计已有200多万市民来体验。

“节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物尽其用,让广大市民群众更多地使用参与。另外,我们也注重场馆的利用效率。85%的亚运场馆都引入了专业团队来运营,通过专业化管理,让效率最大化。未来这些场馆还能够举办更多的大型高端国际赛事,从而打造“赛事之城”。10月中旬,亚运会场馆要举办CBA比赛(注:正在进行),乒乓球馆正在对接WTT(世界乒联)大满贯赛事。

电竞“入亚”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注意到,杭州亚运会还首次将电子竞技等“智力项目”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陈卫强:电竞是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的时候,作为一个邀请项目而非正式项目首次亮相亚运会。这一次我们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是有多方面考量的。

首先,我们设置的运动项目要跟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体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更好更全面地发展。传统体育项目侧重于体力和体能,但人要全面发展,智力也至关重要。

电子竞技就是一项广受青年朋友喜爱的智力竞赛项目。我们发布了“电竞入亚”的消息之后,网络关注度数以亿计。8个电竞小项的内容一经发布,就冲上了微博热搜。这些都反映了青年朋友对电竞比赛的期待。

第二个考量是更长远。电竞的背后是什么?是产业,产业的后面是什么?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新经济的发展。

亚运会电竞场馆所在地的杭州拱墅区,已经吸引了很多电竞产业的“头部”企业入驻,比如腾讯、网易、完美世界,支撑起了一个电竞产业集群,推动了新经济的发展。体育不仅仅是体育,也在引领经济的发展。

亚运遗产

《瞭望东方周刊》:您曾谈到,一届成功的亚运会,要实现“三彩”——办赛精彩、文化多彩、交流出彩。在文化多彩和交流出彩方面,杭州亚组委规划了哪些创新的举措?

陈卫强: 运动会不仅仅是体育,也是文化、经济和外交。文化多彩、交流出彩,是与比赛精彩同样重要的目标。

在办赛过程中,我们会充分考虑亚洲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文化活动,比如亚洲美食节,交流各国美食文化。主题歌曲的征集,我们也希望能够体现多元文化融合。最近我们还在拍一个纪录片,全景式展示第1届到第19届亚运会筹办的历程,从文化的角度来梳理亚运走过的路、举办城市的风采和运动员的体育精神。

开幕式的表演,也会体现“亚洲一家亲”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办赛之时,我们会搭建平台,让各国有机会呈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亚运村将会非常尊重各国文化的表达。

交流出彩,国际传播很重要。作为一场亚洲各国都来参与的体育盛会,我们要让更多亚洲的人民了解亚运、支持亚运、参与亚运。

在亚运会主题歌的征集过程当中,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在亚洲其它国家能否也会有好的传播效果。我们还计划拍一部亚运主题电影,让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感同身受。

《瞭望东方周刊》:你希望,杭州亚运会将留下哪些“品牌遗产”?

陈卫强:首先,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亚运场馆。很多业内人士说,杭州亚运场馆建设水准很高,举办奥运会和各项世界锦标赛都没问题。这些场馆将成为浙江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创作的一系列口号、吉祥物、核心图形、体育图标、火炬、奖牌等亚运文化美学元素,也将成为视觉和精神遗产,其中一些已成了中国美术学院的重大学术成果。

我们希望,亚运主题电影、纪录片和主题歌也能作为文化遗产留存下来。除此之外,亚运会的智能应用和数字技术也将成为城市遗产和知名案例。


来源:杭州2022年亚运会微信公众号  作者:  编辑:高婷婷
返回
2022年9月底,亚运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在广州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