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唯有敢于创新的城市,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
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企业、社区;从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到一个产业的飞速递进,再到一项技术的傲立于国际视野……在杭州发展的历程中,处处闪烁着科技创新的点点星光。
十年来,随着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速度不断加快,不断蓄积的科创力量,正成为杭州走向世界一流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劲“引擎”。
本期,让我们走进党的二十大代表吴连锋、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方琦的主阵地,感受“一种创新”背后蓬勃的科创生态,奋力拥抱科创的星辰大海。
点评
郑莉娜
唯创新主动,能赢得发展主动。
无论是吴连锋在西湖大学实验室里勇攀世界科技巅峰的雄心壮志,还是方琦在富通集团工厂车间里刻苦钻研光纤制造核心技术的工匠精神,都在为“创新活力之城”写下生动注脚。
十年来,杭州创新实力今非昔比,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正是坚持创新发展,杭州避免了发展的“平庸之路”,走上了一条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的跃升之路,一条内生动力强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日新者必日退。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今天,对“创新杭州”的最好致敬方式,就是紧握创新,勇做开路先锋,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吴连锋:
在科创沃土上
生根发芽、向阳生长
二十大代表 吴连锋
在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里,吴连锋博士拿过一个线虫培养皿放在电子显微镜下,有点不好意思地对记者笑笑:“放心,线虫培养皿已经消毒过了,感兴趣的话可以观察一下。”
正是通过研究线虫,吴连锋团队发现了生命早期缺乏维生素B12,会引起成年期的肥胖或生殖缺陷,为临床指导孕期和儿童时期的营养摄入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也为可能具有早期起源特征的代谢疾病提供了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
——心无旁骛,在空白领域中开拓进取,是吴连锋向往的工作状态,也成为他和西湖大学共同的印记。
2017年9月,在当时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如今的西湖大学云栖校区,赴美深造归来的吴连锋“白手起家”:学校初具规模,但细处尚未完工,吴连锋进“实验室”甚至还要戴安全帽。
幸运的是,学校筹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西湖区还帮助寻找了一批拥有合适实验室的院所和企业,让研究人员先在区内其他平台开展实验。与此同时,学校建设者们争分夺秒,环境一天一变样。亲历这一切的吴连锋感言:“没有党和国家,没有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全力支持,不会有今天的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鼓励创新的学术评价体系,激发了科研活力。
在这里,吴连锋团队潜心研究代谢与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研发相关病症的治疗策略,屡屡取得成果。
随着尖端研究人才持续涌入、国内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学术界看待科研成果变得更加务实、更重视效率。“十年前,在《细胞》《自然》或《科学》这样的杂志发表文章,可以在全国拥有很高的曝光率和重视度。而现在,我们更加关注文章本身的学术贡献。”吴连锋说。
讲求实干、注重效率、支持创新、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加上致力尖端科技突破、遵循科研规律的校园氛围,吸引“大牛”们不远万里选择浙江杭州、选择西湖大学。吴连锋也说,在生命科学领域,西湖大学成为许多朋友与同行回国开展独立研究的首选。因为“群贤毕至”的场面正让学校的“人才池”加速扩大。“科研需要有人交流,需要有人能听懂你的想法,需要有人给你挑战、碰撞,甚至批评。”
吴连锋也深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科研人员还需赶路。身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自己也将带去科学家们对科研、人才政策的期待与建议,带去自己在浙江、杭州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告诉大家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西湖大学这粒种子如何生根发芽、向阳生长。
方琦:
科技创新,
将梦想接入现实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 方琦
干净、整洁,机器轰隆隆地运转,在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只有几位工作人员时刻监测着十几个大屏幕。车间的一面墙上,写着大大的几个字——光纤,将梦想接入现实。
这是富通集团旗下的其中一个工厂,这里拥有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流的光纤光缆生产设备,这里拥有国内唯一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合成光纤预制棒,这里也集聚了一批通信行业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和专家……这里,也诠释着富通集团对科技创新的深刻理解。
“在推动科技创新这条通往星辰大海的大道上,富通集团已奋力奔跑36年。”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富通集团党委书记、常务总裁方琦说。
36年里,富通集团有过三次转型升级——
从产业基础的铜线缆事业起步,到成功研制中国第一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合成光纤预制棒,再到光纤、光纤预制棒技术的国家标准制定,这一系列跨越,实现了产品的创新和转型,是富通集团经历的第一次转型升级。
2012年以来,为实现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富通集团开始实施“双主业”战略,也就是第二次转型升级,即在巩固光纤通信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以“高温超导电缆,高压和超高压电缆,海洋光电复合缆以及高纯无氧金属新材料”为核心的能源电力线缆传输产业,以此作为富通发展的“两翼”。
第三次蝶变,是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产业链纵向整合,供应链横向联合,导入人工智能,形成抱团集约的发展模式。”2016年富通集团投资建设一体化全产业链工厂,实施“产业组织模式、生产制造组织模式和市场(商务)模式”三个维度的创新。
“科技创新,是源动力。”方琦说,回看这每一次的“转身”,都是企业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的成功实践。
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一方面,富通集团建有富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3%以上;另一方面,与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众多院校以及之江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
如何攻克许许多多的技术难题?“把党员的先锋力量放到技术攻关的现场。”方琦说,这是制胜法宝。多年来,正是依靠党组织的优势和党员的作用,把党建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富通捧回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先后获得“全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富通集团党委还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市场在变、需求在变、产品在变,不变的是创新制胜、塑造变革的精神。而企业创新势头越来越足,也与多年来创新创业大环境的持续优化息息相关。
富通集团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科技自立自强,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家企业如此,一个国家亦是如此。”方琦信心满满。作为中国光通信产业头部企业,富通集团正在积极实施“科技自立自强三年行动计划”。“科技自立自强”有足够的力量让企业跨越每一次的突破,赶上每一趟疾驶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