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站为核高水平打造杭州云城 在推进“两个先行”中建设杭城新中心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9-22 07:17   

共富西望 乘云起航

杭州日报讯 金色的晨曦投射上白色的屋面,新的梦想与使命,从这一刻扬帆起航。

这是杭州“喜迎党的二十大,迈进‘两个先行’新征程”的坚实一步。新一轮《杭州铁路枢纽规划》的核心项目,“轨道上的长三角”重要节点工程,杭州亚运会重大配套设施——杭州西站枢纽,与合杭高铁湖杭段、杭州机场轨道快线、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等“两点两线”重大项目同时投运。

一套空铁联运、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将在长三角辽阔的版图上,振翅高飞。

高,在于交通能级。西站铁路线规划中北衔南京、东临上海、西通武汉、南抵黄山,对浙江打造省域一小时交通圈,促进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意义重大。

高,在于设计理念。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从进站方式到节能节地的革新,让这座新一代高铁枢纽标杆性作品,不断激发人们的无尽想象。

高,在于发展站位。从站到城,身处杭州云城的核心区,它不仅将成为云城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颗锚点,更将成为余杭建设“城市新中心”雄心的具象表现。

忽如一夜春风来。从此,天地更宽,梦想更辽阔。

开篇:

“交通强国”稳步迈进 “城市新中心”雄心初现

笃行不怠

迈进“两个先行”豪迈征程

2021年10月,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134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204个县跨入高铁时代。

共同富裕,交通先行。一条条路,就像一把把促进区域协调和平衡发展的“金钥匙”,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眼下的杭州,西站成为激活数把“金钥匙”的节点之一。

世纪之初的城西,仍是河港横流,无桥不路,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向城西的长驱直入,成为这段“西进”故事的启幕。相距10年,杭州西站的落子,无疑又让这条稳步上扬的故事线,跃动出一个高潮章节。

除了结束了城西居民“绕到城东坐高铁”的历史,以西站为核心建设的杭州云城,继续丰实城市的路网密度,从三墩互通主线、235国道、运溪高架等一系列“大动脉”,到运溪路、杭腾大道、绿汀路、良睦路等“微循环”,从跨城区交通到城市单元内部交通的全面进化,为资源汇聚打通了“通道”。

而西站能快速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的禀赋,极大提升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紧密了长三角城市群、杭州都市圈的交通联系,有利于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以西站为锚点,云城范围内的民生、科创等公共服务平台的辐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这个雄踞城西科创大走廊、处在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积聚的“暴风眼”中心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将助力“轨道上的杭州”、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与助力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广布通衢

丰实“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势能

2017年,“复兴号”在京沪铁路上大放异彩,让中国再次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此时,杭州的下一座铁路枢纽,也正在酝酿。

同年,《杭州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获批,规划中提出杭州铁路枢纽“一轴两翼”的格局,杭州西站面目初现,定位杭州“西翼”的主力车站,它将承担着杭州东西方向的高铁客流,让浙西、浙北的铁路交通网熠熠生辉。

彼时,杭州已经有3座始发火车站,但杭州东站承担的客流量 “一家独大”,而西站能有效地分担东站旅客出行发送的需求。

5年奔竞,如今的西站,已是继杭州东站、杭州机场之外的杭州城市第三大门户交通枢纽。

处在“长三角”腹地的杭州西站,向北可衔接杭宁、商合杭高铁,直抵南京、合肥;往南可与杭黄、杭温、杭衢高铁衔接;往东与沪杭、规划中的沪乍杭等高铁衔接,打通沪杭新通道,不仅使在国家城市群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杭州,提升其在长三角区域的战略能级,对加快“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构建长三角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站城一体

绘就“城市新中心”“高质量融合发展”美好图景

今年8月1日,余杭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全会报告中提到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这一雄心,与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的愿景交相呼应。

西站规划伊始,恰逢“十三五”规划提出,杭州要努力将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成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当时预计,到2020年,这里将集聚30万创新创业人才。前景广阔,对能在长三角范围内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交通枢纽的需求,也空前高涨。

2017年10月18日,杭州交投集团发布了西站的设计规划方案征集公告,公告中写道:“以西站枢纽作为核心区域,一体化开发枢纽及周边地区,着力建设成站城一体、三生融合的现代化高铁新城。”建一座和城市相融的车站的想法,渐渐浮出水面。

自此,城市与杭州西站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云城坚持“以人为本,综合配套、站城一体、三生融合”,以西站为核心谋划建设,它已成为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的“新锐”,也是余杭打造“城市新中心”的重点发展单元。西站的辐射效应,将助力云城打造一批“中心级”的城市配套,使其成为具备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的城市,并以出色的交通禀赋,“反哺”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助力余杭区建设“城市新中心”底气更足。

谋划: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打造新一代高铁枢纽标杆性作品

以新谋新 在新发展理念下,构建新发展格局

西站是云城的“核心”,云城是西站的土壤,让站与城共生共荣,西站的设计思路颇为明晰——“站城融合”,其中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将交通枢纽建设与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融合发展,推动城市能级提升,是新发展理念下新型城镇化的新形态。

如何让西站枢纽迈出这一步?站场抬高、站场拉开、中部进站成为“题眼”。

西站站房被整体抬高了14.5米,站房高架桥下有约10米的净高空间,在不割裂城市南北通行的同时,让原来在传统广场布设的公交、长途、出租、商业等配套业态可以布置在铁路车场下方,既集约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大大缩短了旅客的换乘距离,也让站房内部的公共空间得以增加。

西站将湖杭场、杭临绩场两个车场拉开28米,再加上车场抬高,人们可以从车站中部直通站台,南北两端留给城市综合开发,同时让站房的东西向有了一条与车场平行的城市通廊——“云谷”。它贯穿了西站的地铁层、广场层、轨道层,联通了候车层,成为了高效的中央进站系统。通过公共交通方式进入西站的旅客,从“云谷”乘坐扶梯就能从中部直达候车大厅。

聚零为整

交通、城市、产业的共生共荣

“站城融合”,“题眼”同样在于“统筹”:统筹交通枢纽、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

雨棚上盖开发及云城南北综合体,正是生动注脚。它们不仅是西站在铁路交通地上地下综合开发、空间多维利用上的一次尝试,也是在城市能级提升、人才大量涌入的时代背景下,对土地集约利用要求的一次精准回应。

去年7月19日,西站枢纽雨棚上盖项目“交地”当天,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向开发单位同步发出了该项目两处“地上空间”建设用地的不动产权证书。这本证书成为全省首个“地上空间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雨棚上盖开发项目也成为浙江省政府和国铁集团实现“路地合作”的全国首个新建高铁站雨棚上盖商业开发项目。

这一尝试,将国铁红线与地方开发红线合并,以一个大红线总括开发,同时通过增加竖向产权划分,使更多开发主体能共同参与开发,避免了TOD发展遇到的非人性化、各自为政等痛点。可以说,西站枢纽雨棚上盖项目为全省TOD开发,在节地政策支持上开辟了先例。

视野投射进西站,穿过雨棚上盖的空中连廊连通起整个西站枢纽,适宜的开发尺度与业态、功能定位,也与南北综合体相互区分,不会“抢戏”。

另一个彰显西站城市功能的云城南北综合体,也汇集了酒店、办公、观光、服务型公寓等多元业态,突破了传统站房两侧广场建设形式。其中,作为西站的“压舱石”,方正厚重的“云门”同样也是站与城的“中间地带”。对西站南北两侧广场区域实施高强度一体化综合开发,既利于铁路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复合,又大大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让西站不仅仅是一座铁路客运站,更是云城乃至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商业中心、一个市民出行的目的地,“城西CBD”的图景跃然而出。

刀刃向“绿”

节能“黑科技”与绿色出行理念的交相呼应

绿色,是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底色,更是检验探索共富成色的一面镜子。

去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要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半个月后,西站站房及相关工程获评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成为全市首个交通枢纽类三星级绿色建筑。

从站房规划设计之初,杭州西站就明确了绿色建筑目标,最终在绿建三星评分上位居前列——这很大程度上由于“站场抬高”“两场拉开”,阳光、自然风能够“自由进出”西站站房。

和这些设计大方向“打配合”的,还有一系列“黑科技”的运用。

为了改善建筑物内的空气流通,西站枢纽还增加配备了智能电动开启扇,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在35%以上,玻璃幕墙可开启面积在10%以上,还可接入车站智慧中脑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消防排烟及日常自然通风功能。

杭州西站天窗下安装了特种玻纤硅涂层工艺制造的高透光膜,有别于普通透光膜的黄色暖光,更加自然舒适,同时具有吸音降噪功能。

西站枢纽屋顶外表面还采用了辐射制冷膜,能将屋面的热量进行反射,实现不耗能制冷。数据显示,采用这项技术可实现整体空调系统综合年节能率约35%—45%,电力需求削峰比约60%。站房屋顶还同步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

杭州西站站房综合体的屋面铺设有1.5万平方米、装机容量3兆瓦的单晶硅光伏组件。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231万千瓦时,可供车站部分运行使用,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3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00余吨。

不仅有众多绿色节能的“黑科技”加持,西站枢纽在建设上特别注重绿色出行和慢行系统的打造。在站房外部31米标高处,设有空中花园连廊,人们通过步行就能通达站房、雨棚上盖和南北综合体。

生长:

万众一心 凝心聚力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红色枢纽” 让城市建设有了向心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凝心聚力、只争朝夕。

西站枢纽建设3年来,路地各级领导高度关注,省市发改部门加强协调,在杭州云城建设管理指挥部牵头抓总下,杭州交投集团、杭州西站枢纽公司与各参建单位,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挑战中往往蕴含机遇。面对一座如此体量的大型铁路枢纽,和时间赛跑是“必选项”。西站枢纽项目建设施工主体多、施工交叉、场地交叠等特殊情况众多,但这也是西站践行党建联建的丰沛土壤。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正是3年来西站建设始终保持“加速度”的原动力。

2020年底,云城指挥部与西站枢纽公司、仓前街道,以及建设单位结成党建联盟,共同创建“党建+项目”精品工程。建设新局面就此打开,云城指挥部、属地政府、西站枢纽公司、参建单位搭建起党建“红色枢纽”,协调现场30余家施工、监理单位和万余名建设者,攻克重难点问题。杭州地铁机场快线土建2-1标“四个象限”基坑工程是杭州西站枢纽项目建设的一个重点控制工程。从2020年5月开始,西站枢纽公司组建的攻坚先锋队,联动施工项目单位,实现了开工14天完成首幅地连墙施工,开工6个月累计完成总产值的50%。去年7月,“四个象限”南侧两基坑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西站枢纽项目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多层联动 让以人为本有了生命力

三维确权、一地多用,土地分层设置经营权,进一步打通城市开发建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雨棚上盖这个浙江省政府和国铁集团实现“路地合作”的全国首个新建高铁站雨棚上盖商业开发项目,从去年4月正式发布出让公告,到8月开工,再到今年3月全部建筑主体结构顺利封顶,5月主体结构通过验收。

诸多敢为人先的理念,映射着国铁集团、省市各级部门的共同理念与目标:将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创造美好生活。

有赖于多层的协调推进机制的健康运转,从大方向到施工细节,每个环节都有层层把关;从建设起步到亚运前启用,整套建设时序运筹帷幄:

国铁层面与省政府层面建立了对接协调机制,定期开会协调相关事宜;

省级部门建立起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

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在西站建设中得到显现,铁路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云城指挥部通力合作,推进铁路项目的前、后期建设与西站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建设的协调;

为早日推进西站建设,铁路项目筹备组在西站规划初期应运而生,从谋到建,与西站枢纽开发有限公司无缝衔接;

市交投集团与沪昆公司每半月召开一次协调会,协调施工界面、技术路线、施工工序等。

民众支持 让西站生长有了凝聚力

西站枢纽不仅是亚运保障工程,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对杭州推进城市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位,拓宽发展空间,意义尤甚。作为其中的关键—环——征迁安置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赖于当地居民们的支持,西站枢纽的征迁工作,顺利跑出“加速度”。2018年7月,西站枢纽高铁新城正式开始土地征迁工作,在余杭区政府、属地街道的通力合作下,235国道杭州老余杭至五常段改建工程中,仅用3个月就完成全线征迁农户共计233户集中签约及房屋腾空。

安置房建设,也在诠释“民生先行”。2019年8月28日,14地块安置房正式开工,比西站枢纽工程早开工1个月。为提升安置房品质,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市交投集团采用代建管理模式,分别由绿城、融创代建一期安置房项目,通过专业化的房地产企业管理团队,建造具备商品住房特色的安置房。目前,西站枢纽5个在建安置房项目有序推进。

未来: 从站到城,从农田阡陌向杭州“第三中心”发力前行

一座西站,万物生长。处在“三世遗”珠璧交辉的杭州,杭州西站犹如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

回望,它饱含着历史。

站房西面,一个已退役的国产东风4B型火车头静静停放,编号为3699号。上世纪末,它穿行于西站不远处的老宣杭铁路(2020年12月停运)上,是浙江铁路史的“活化石”。

浙江铁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和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客运站,还会在西站2层的“高铁时空馆”呈现,同时,在西站枢纽建设期间面向社会征集的一些“铁路老物件”,包括3699号内燃机车的原始履历材料等,也都将在馆内一并与公众见面。

俯瞰,它引领着现在。

西站枢纽在规划之初,就已经跳出一座交通枢纽的范式,力争成为“共享、融合、自然、美好、开放”的城市中心、站在城中、城与站融。

从去年开始,杭州西站举办了公众服务品牌、数字化应用服务场景、LOGO和吉祥物设计方案征集及评选活动。不止于站的西站,它的精、气、神,一点点被构建起来。

“在西站”公众服务品牌,将打造“出行在西站,工作在西站,生活在西站”的站城融合场景;“西站点点通”“问路找云宝”“室内导航到车位”“在西站,享充电”“江南忆,看3D”“高铁到发,一键可查”“停车可预约”“放下包袱轻松玩”“西站全景图”等服务场景,每一项都关系着旅客的美好出行;以烟雨天青为底色、云状造型为基础的吉祥物“云宝”,将和取自书法“西”的西站LOGO一起,作为西站品牌最凝练的视觉传达。

远眺,它映射着未来。

从湖光山色的西子湖畔,到风起潮涌的钱塘江畔,再到云舒霞卷的云城与未来科技城,从过去到未来,城市演进的脉络照进现实,让这座矗立于绿意间的交通枢纽镀上了一层别样的光华。

“加快建设、确保质量,早日把云城建设成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杭州新地标、城西CBD和高端人才集聚地”,省委书记袁家军的要求言犹在耳。

西站枢纽从规划到落地的5年时间,杭州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西站枢纽之于云城、城西科创大走廊,乃至全市、长三角的意义,也逐渐清晰。

对城市发展来说,今年全市党代会、两会,以及《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杭州西站被反复提及,它是杭州与长三角未来交通的“大动脉”,在助力浙江推进“两个先行”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杭州轨道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推动杭州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

对区域发展来说,今年余杭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上,余杭提出要“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排头兵”的目标,开启创新策源、产业发展、区域文化、公共服务、综合治理等五大能级跃升的加速度,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生态文明之都的新中心、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从杭州“三心八副”,到余杭区“一廊一轴、一心三片”的空间格局,云城杭州“第三中心”的定位呼之欲出。建一个枢纽,谋一座新城,造一个中心。这是时代赋予杭州西站的使命,也是西站价值不断延续的黄金轴线。它不仅带动了周边一众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等交通路网的建设,让城西科创大走廊城市发展轴线更加立体;又如一颗强劲的磁石,吸引着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助力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中心相匹配的、“科产城人文”相融合的高能级城市发展群。

“杭州新的大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展示浙江发展成就和杭州形象的新地标”,沿着省市发展战略,西站的“站城融合”,正是以站激活一批大型项目、城市综合配套落地的营城之举。事实上,通过近3年时间的规划、建设,以西站为核心的杭州云城,在路地各方各参建单位联袂奋斗下,市铁办、云城指挥部、市交投集团的现场协调下,不断缩短着城市与乡村的人居距离,构筑着生态和创新的共富图景。

从站到城、从城到人,晨曦归去来兮,西站与云城未来可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章翌 通讯员 杭云宣 记者 张之冰 摄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