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为何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9-15 07:49   

9月13日上午,中宣部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发展成就举行发布会。会上提到这样一个细节——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可为何断流百年,如今才得以全线贯通呢?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流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开凿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

实际上,京杭大运河难以实现贯通,主要是受制于母亲河——黄河的影响。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据统计,黄河下游年均输沙量曾多达16亿吨,每立方米含泥沙35公斤,水沙矛盾非常明显。

清末咸丰年间,黄河洪泛,晚清政府内忧外患,没有精力和财力继续疏浚运河,对黄河的改道通航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

历史上,大运河与黄河分合数次。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改道,由江苏云梯关入海变为山东利津入海,与运河形成交叉,阻断了会通河的北流水源,京杭大运河以黄河为界逐渐成为无法贯通的南北两段。

此次黄河改道,将大量的泥沙冲进山东境内的大运河中,造成了淤塞。京杭大运河的地位慢慢下降,清政府也错过了治理黄河水患及打通运河全段的最佳时机。

20世纪初,京杭大运河停止漕运,清政府不再对运河进行全面疏浚,随后一些河段淤塞不通。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以南的运河河段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以北河段虽得到整治,但一些河道长期断流甚至干涸,京杭大运河一直不曾全线通水。

为改善大运河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恢复大运河生机活力,今年4月14日,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正式启动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

4月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汩汩清水奔涌北上。200公里外,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

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汤晨琛  编辑:高婷婷
返回
​9月13日上午,中宣部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发展成就举行发布会。会上提到这样一个细节——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