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市委书记、市长告诉你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8-26 07:27   

昨天上午,中共杭州市委举行“‘浙’十年·杭州”主题新闻发布会,共有来自境内外42家媒体、70余名记者参加。

发布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央广网等媒体记者围绕杭州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及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共同富裕等提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一一作答,系统介绍了杭州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部署和行动。

为何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年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请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具体举措有哪些?

刘捷:今年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背后有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牢记殷殷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寄予厚望,我们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是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二是赓续历史使命。杭州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所在,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市党代会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对杭州历史使命的传承,承载着千年古都千万人民的光荣与梦想。

三是展现省会担当。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浙江要先行,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必须勇担使命、勇闯新路。

总的来说,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着深刻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时代主题的映射和反映,是使命担当的凝聚和集成,契合杭州发展实际、人民群众期盼。

打造面向科技前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中国日报:请介绍一下杭州在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以及建设创新活力之城方面的情况?

刘忻:杭州牢记嘱托,坚持把建设创新活力之城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打造面向科技前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目前杭州已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3家。研发经费投入占比从2012年的2.9%提高到3.6%,已经达到创新型国家研发投入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5万件,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62件,均居省会城市第一位。

杭州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大科学装置双双实现了零的突破。现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家,10个省实验室,杭州占了7家。

当前,杭州正举全市之力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目前城西科创大走廊已经集聚了全省超过60%国家科技奖、超过7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80%的国家“杰青”“优青”人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和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和创业沃土。

创新活力之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当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85万,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4万人,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在杭州点击鼠标

联通的是整个世界

新华社:杭州一直是数字经济领域的探路先锋,“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请介绍一下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

刘捷: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杭州数字经济茁壮成长、蓬勃发展,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创新创业的主阵地。

目前,杭州核心产业实力强劲。数字安防产业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份额亚太第一、电商平台交易量和第三方支付能力全国第一,拥有年营收超千亿数字经济企业2家、超百亿企业20家。

数字经济,也在塑造着杭州产业的变革。杭州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连续9年位列全省第一。培育上云企业11.9万家,累计认定省级“未来工厂”11家、智能工厂75家。

此外,杭州数字创新生态正在加快形成,全市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位,有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6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72家,荣获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杭州数字经济也走出国内,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全球治理。杭州正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推动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球首个eWTP实验区和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建设有机融合,带动了4.8万个市场主体参与跨境电商,实现年交易额171亿美元。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汤晨琛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