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将良渚遗址建设成为展示中华文明“重要窗口”的鲜明标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7-06 09:42   

7月6日,杭州良渚日如约而至。从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到今天,3年来,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按照“文物保护标杆地、中华文明展示地、文旅融合样板地、共同富裕示范地”的建设总目标,在大遗址统筹保护、土遗址展示、良渚文化的传承和利用等方面持续探索、研究和破题,社会各界在了解良渚文化、参与良渚遗址保护管理中,逐渐形成了对良渚文化的认同,树立了文化自信。

今年6月,浙江省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党代会报告中对全省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征程里,良渚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应当更加坚定扛起使命责任,聚焦文明圣地定位,赓续奋斗,持续擦亮良渚文化金名片。

文物保护标杆地

良渚古城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遗产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好这一文化宝藏,弘扬灿烂辉煌的良渚文化,是良渚文化工作者始终面临的重要课题。

立法立规,保护有方。良管委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对标对表世界遗产保护的国际准则,恪守安全底线,推动良渚遗址科学保护、整体保护、有效保护。随着良渚遗址保护区划的不断变化以及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良管委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标准,进一步完善保护体系,启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完成《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评审稿,确保“后申遗时代”良渚遗址保护研究、传承利用有可靠的法定依据。自2019年11月启动《总规》修编工作以来,经过多次专题会议、现场调研、专业评审、政府审议等环节,内容得到不断优化,保护及管理措施得到不断完善,目前,修编送审稿已经报送国家文物局等待最终批复。

打造全方位立体保护管理体系。良渚遗址保护有了强有力的依据和借鉴,细致入微的日常巡查,也成为了遗址保护不可或缺的一道环节。良渚古城遗址保护范围涉及24个村社区,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2021年,良管委启动了“文物安全365工程”,意在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保护管理体系。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根据遗址性状、风险评估等因素,将遗址保护区域内的300多处遗址点划分相应的管理等级,实行分级管控,建立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执行重点遗址巡逻打卡、全员化文保巡查和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建立54人的专职巡防队伍,巩固“专职巡查+村社文保员巡查”制度建设,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作,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十制度防”多维立体安防体系,建立配备巡逻车、无人机、警犬的专职巡防队伍,持续开展文物安全保护工作,构建“政府+社会”“专家+百姓”的群防群治遗址保护生态圈。

随着全天候、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保护管理体系的成熟,当地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逐步提升,守护文明圣地逐渐成为遗产地群众的共识。

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智治”。2018年8月,对标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国际标准,历时5年研发的“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平台”建成上线,以该平台为基础打造而成的良渚古城遗址“遗产数字大脑”对良渚古城遗址现有数据和系统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为推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良渚古城遗址“遗产数字大脑”迭代升级,良管委完成规划管理线上审核模块开发,持续深入开展日常监测和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专项监测,累计采集监测数据800余万条,完成良渚古城遗址2020年度、2021年度监测报告和亚太地区第三轮定期报告,打造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新标杆。

乘着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东风,良管委在文物保护数字化改革的道路上持续向前,从文物发掘、文物保护、文物研究、文物利用四大领域入手,构建良渚遗址文物智慧治理体系,打造“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聚焦文物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推动文物资源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其中,“良渚遗址文物安全巡查网格智治”应用场景入选2021年浙江省文物局第一批“文物安全”应用场景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名单,为全省大遗址保护及文物安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借鉴经验。

土遗址保护的“良渚实践”。文物保护是一项领域多跨、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面对潮湿环境下土遗址保护的世界难题,良管委以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学科监测研究,探索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监测标准和指标体系,为有效监测、预警、数据采集分析提供理论支撑。今年,良管委深化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实施老虎岭遗址、南城墙遗址考古发掘剖面保护工程,完成南城墙遗址考古剖面表面裂缝修补,制定生物病害防治方案及南城墙遗址保护监测方案,为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提供了有效案例。

中华文明展示地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有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近年来,良管委通过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两大载体,不断探索创新遗产展示新路径。

拓展博物馆收藏展示的界限。良渚博物院紧紧围绕总书记作出的“要把良渚博物院建设成为良渚文化的展示普及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心”的重要指示,通过展陈改造,与国际策展理念接轨,用“上展文物+科技演示”的展示手段立体完整地呈现了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的价值内涵,曾两次获得被誉为中国博物馆界“奥斯卡奖”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为做好专业知识的通俗表达,博物院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在常规展览外推出国内首个跨媒体全景意境展《意象良渚——跨媒体艺术沉浸展》,围绕北村等良渚遗址考古新发现,举办良渚遗址考古新发现展览《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等,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合羹之美,在于合异。2021年以来,良渚博物院结合自身特色,联手其他博物馆、艺术馆,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展览。“指尖经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织锦展”“我从汉朝来——汉画像石与汉赋中的汉代世界展”等,展示中华文明多元文化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积极利用进博会、服贸会、文博会等国家重要战略平台和东京奥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重大赛事宣传推介良渚文化。持续开展各类对外宣传活动,“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在海外全面上线;良渚元素亮相第三十六届韩国国际旅游展;“曙光之约·东方泽国”中国良渚文明主题展在希腊雅典文化中心拉开序幕;良渚古城遗址遗产价值和照片编入上海合作组织牵头出版的国际交流项目《上合世界遗产》画册;央视亚洲非洲地区语言节目中心承制外宣栏目《我们正青春》专题报道良渚博物院讲解员施舟英;六期“良渚文化互动漫画”“专家带你游”线上良渚文化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良渚》纪录片和《良渚微讲坛》系列短视频作品先后在巴西TVT圣保罗劳动者电视台、希腊ATTICATV、奥地利OKTO电视台等国外媒体播出……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良渚博物院首位外聘院长,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推出“良博XIN力量”系列活动暨“文明之光的折射”特殊儿童艺术展,发布“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各类活动持续开展,传承良渚文明的“好品牌”。

在学术研究方面,良渚博物院突出良渚文化的学术研究基础地位,持续构建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价值挖掘、展示传播、成果运用体系,积极谋划良渚研究院实体化运作,及时总结梳理良渚古城遗址研究保护过程中的经验做法,累计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研究成果30余篇,编撰出版良渚文化学术专著及科普读物20余册;开展良渚与仰韶、红山、陶寺、石峁、大汶口、龙山、凌家滩等地的跨区域、跨文化的文明比较研究,汇聚前期研究成果的《中国古代文明论丛》一书即将出版,《陶寺》《红山》《凌家滩》三册已完成文稿撰写。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良渚博物院打造“以科普活态化为引领、以跨界实践为骨架”内外畅联的良渚文化研究外延立体网,以“绘本+”形式推出儿童科普绘本及相关音视频、漫游记、儿童剧等,其中,《良良的世界》系列绘本入选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优秀案例,良渚博物院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勾勒五千年文明圣地的轮廓。申遗成功翌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精彩开放。作为国家考古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集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展示、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始终按照保护第一、最小干预、真实可逆的原则,在充分尊重遗产真实性、完善性和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修复、绿植标识、雕塑小品、数字展示等表现手段,科学、立体、全面地展示了良渚古城遗址的文明特征和价值内涵。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展示了城址区的核心部分,城门与城墙、考古体验区、河道与作坊、雉山观景台、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西城墙遗址、凤山研学基地、大观山休憩区、鹿苑等十大片区拉近古文明与现代人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公园采用3D打印技术还原“宫殿巨型木构”考古遗存,展现良渚先民生活智慧和精湛工艺,进一步破解土遗址考古展示和公众解读难题。

9月,瑶山遗址公园试开园,公园的核心是瑶山祭坛及祭坛上分布的13座墓葬共同构成的“坛墓一体”复合遗址,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早期国家形态的阶级划分、统一信仰和社会分工等价值特征,是除城址区外的又一文明朝圣地。

今年杭州良渚日期间,世界上最早的拦洪大坝工程——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老虎岭水坝遗址也将以公园的形式对公众开放,这也是良渚古城遗址目前唯一一处对外展示的水利系统遗址本体剖面,该公园的开放对世人了解良渚古国的出现和发展历程,乃至中华文明的起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旅融合样板地

良渚古城遗址以“寓教于游”为特色,将严肃的考古知识和轻松的旅游体验相结合,激发文化活力,让每个人都可以拨开时间的迷雾,爱上古老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立足良渚文化,通过良渚讲堂、良渚研学、良渚文创等良渚特色文化品牌,围绕陆城门、南城墙、钟家港、莫角山、反山王陵、瑶山等考古点位,打造了一条集观光、考古、研学于一体的“宝藏线路”,开辟出针对党建群团、学生团队、专家学者团队和国外团队等不同群体的游览专线;有专家带队的串联瑶山祭坛、城址区、水坝遗址的深度探秘专线,也有以考古体验、手工体验、动植物观察为主的亲子专线等。标准化、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参访线路,打造具有独特历史文化意义的“文明朝圣之旅”品牌。

在拥有了“人无我有”的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之后,良渚古城遗址开始积极探索文旅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力求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自身的文化效应,带动周边的休闲旅游、文创产业、民宿经济、民俗文化等业态的繁荣。其中,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东侧门户位置的良渚文化艺术走廊,作为串联城北文化大走廊的关键一环和连接良渚新城与良渚古城的重要纽带,更是担当起了做好“深化、联动、激活、互鉴”四大文章的重大项目载体与文化产业平台的职责。

为进一步提升良渚遗址文旅品牌知名度,良渚古城遗址还与西湖、大运河联合推出杭州三大世界遗产串联三日游线路以及杭州“三遗套票”,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种类。以杭州良渚日为契机,举办三大世界遗产主题文创集市,通过文创产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形成文化传承合力。举办“我们圆桌会”杭州良渚日特别节目,邀请三大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共同探讨如何让世界遗产“活”起来。“梦幻联动”放大“良渚效应”,从良渚文明中衍生出来的产业布局更加完善,良渚文明的文化符号也因此更加鲜明。

在传承中创新,以现代视角诠释古老文化。一杯良渚“神人兽面纹”拉花的拿铁,一支良渚“玉鸟”造型的雪糕,一个良渚小鹿玩偶,良渚文创让良渚文化年经灵动起来。2022年以来,良渚文化相关文创新品达130余款,随着良渚文创正式入驻天猫旗舰店,文创品类的多样矩阵正逐步形成。

在跨界中融合,“良渚文化+”让文明触手可及。在“良渚文化+”版图中,“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时尚”等各种主题不断涌现,包罗万象的文化在跨界融合发展之路上衍生出更多发展模式和业态。截至目前,良渚文创已与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中国邮政杭州分行、网易游戏、百泰集团、翡拉拉、西泠文创、娃哈哈、知味观、张小泉、深圳芳新悦享、杭州久禾之美等优质企业合作,横跨科技、金融、黄金珠宝、游戏、旅游等多个行业,产品更是涵盖了工艺类仿制品、服饰家居、文具书籍、邮品、贵金属、酒系列产品、茶系列产品、网络游戏等品类。在一个个创意巧思背后,良渚先民的智慧与当代的奇思妙想碰撞,擦出别样火花。

共同富裕示范地

共同守护国之宝藏,持续放大申遗成功效应,努力探索遗产资源赋能周边区域发展,良管委牵头抓总,整合镇街、村(社)、企事业单位等资源,成立环良渚遗址党建联盟,打造党群活动阵地,形成红色风景线,不断增强文化吸引力。在环良渚遗址党建联盟的辐射下,良渚遗址周边区域农文旅发展结出累累硕果,共同富裕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瓶窑镇地处良渚遗址核心区,2021年9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西门开放,联通了瓶窑老街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为瓶窑镇文旅发展打开了新思路。以良渚文化这张“金名片”为核心,瓶窑通过古城与古镇联动的方式,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探索中快速发展。

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与新时代奔向共同富裕的追求,让瓶窑镇致力于构建产城共进、城乡共富、文旅共融发展新模式,“良渚文化”逐渐成为瓶窑镇发展的核心。全镇重点突出非遗文化、陶窑文化、苕溪文化等特色文化,正确处理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做到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以旅游产品为载体充分展示瓶窑全域的文化内容,实现从浅层旅游到深层旅游的转变,从粗放旅游到集约旅游的转变。重点打造以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和以文化衍生品、本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创旅游商品。

良渚文化的巨大IP效应,给瓶窑带来了致富路径。在文旅融合的引流下,杭州樱花园、虫出没、乐朴山静等一批项目落地并开业运营,游客纷至沓来。如今,曾经的偏僻小山村热闹起来,周边农户农产品销售量数倍增长。良渚古城遗址核心区发现的大量桃核、曾生长在古城核心区的桃树,已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法宝——2021年,瓶窑镇蜜桃总产值达到3300万元,品牌化赋能为农民增收370余万元;位于窑北村的福山家庭农场也发展成为集观光、采摘、露营、团建、亲子游等多业态于一体的乡村乐园,丰富的业态也为村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在良渚古城遗址的文化效应辐射下,瓶窑镇还成功招引“良渚遗址·坝下丽园”“玉琮瑢文化餐饮”等具有鲜明良渚文化特色的项目落地;依托瓶窑老街众创空间,“良渚文化”发挥效应,先后创建省市级产、学、研营地,打造文化传承及创意基地;与市内10家知名旅行社签订旅游推广联盟合作协议,成立“良渚古城——瓶窑古镇”旅游推广联盟,打造文旅联盟品牌……作为中华文明圣地的核心区块,瓶窑镇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自2021年9月29日瑶山遗址公园试开园以来,游客的溢出效应,让良渚街道北片的美丽乡村也有了更多发展机遇。新港村物种起园HAPPY农场一开业便刷爆朋友圈,麟海蔬果采摘园里迎来大批游客体验农趣,2片11人制的足球场上喝彩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村东头的自行车波浪道为车手和运动爱好者提供竞技与训练场地……现代农文旅产业浸润千年遗址美丽乡村,让这个地处“三保”区域的村落插上了“新翅膀”。

离瑶山遗址公园仅3公里的港南村同样位于“三保”地块,近年来,港南村借助遗址村落和田园风光,趟出了个性化的共同富裕新路子:村里开发的杉道秘舟手摇船项目蹿红,儿童公社也有了起色。为了将公园的游客引流到村里,港南村从2020年起便把发展重心从环境建设转向农文旅融合发展上来。杉道秘舟手摇船项目推出仅一年,就为村里带来了30余万元的收入。

此外,良渚街道还开通了安溪片区公交旅游专线,借力良渚文化“金字招牌”,以打造良渚遗址未来乡村公园为愿景,强基础、美环境、聚人气,实现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变,把安溪片区打造成为乡里人的美好家园、城里人的向往地、文创人的灵感催生地和创业人的腾飞实现地,全力推动良渚街道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驶入“快车道”。


来源:余杭晨报  作者:宋晗语 摇慧敏 朱成琪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