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化联栋温室 “沿山经验”走出浙江 揭开长三角最大的红掌种植基地一年卖出200万株的共富秘诀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6-03 06:23   

每日商报讯 “每一盆长出三四朵花,这样的标准就可以出货了。”早上八点多,胡伟祥赶到丁兰街道沿山村的金色池塘农业示范园,2000多盆长势不错的红掌,装箱运往上海,扮靓当地的写字楼。

据悉,金色池塘农业示范园是华东长三角一带最大的红掌种植基地,一年出货量达200万株。如此大的出货量,背后是负责人胡伟祥打造的联栋温室,一直以来他坚持走新型生态农业道路,带动周边就业、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把“沿山经验”推向全国,彰显现代新农人的共富担当。

300亩温室仅20多名工人

基地打造“无人温室”

金色池塘农业示范园主要种植红掌、蝴蝶兰、凤梨等,目前有两个基地,占地面积达300亩,分别位于丁桥街道的沿山村、临平乔司葛家车村。

走进乔司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像厂房一样的温室,几万盆花静静生长,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人,更像一个“无人工厂”。

这样的“无人温室”,胡伟祥是从2015年开始布局的。“我们当时去荷兰考察,温室里看不到工人,所有人都是在固定工作区域完成。”回国后,他把目光瞄准全自动化控制温室,从荷兰引进了普瑞瓦Priva温室控制系统。

温室内控制系统,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以及遮阴系统,都已经100%实现自动化控制。

胡伟祥举了个例子,红掌的生长温度是在18摄氏度左右,系统设置好参数之后,会根据一天的温差变化进行温度控制。

“原先一个工人,只能管理2000-3000平方的温室,既要控制湿度、温度、光照,还要给花儿施肥、浇水。”他说,现在用上系统之后,300亩的温室只有二十多个工人,一个人就能管理好8000平方米的温室,工人除了挑选花材、开关水肥按钮,其他都由系统完成。

这套系统颠覆了传统的种植方式,让他尝到了不少甜头,花卉品质更稳定,花材损耗降低了50%以上。

在他的种植基地里,实现了从“人动花不动”到“花动人不动”的自动化生产流程,从土培到苗床,都可以实现自动化,机器生产1个小时可以种植4500盆种苗。

截至目前,金色池塘拥有10多万平方米的自动化温室,年均200万盆美丽花卉的产能,年销售额在3000-4000万元。

“沿山经验”走出浙江

加快推进传统花卉苗木转型升级

早在1994年,20岁出头的胡伟祥和朋友创立了“天堂鸟”鲜花店,从鲜花店到花卉基地,胡伟祥始终积极开拓创新。

他接下来要做两件事,继续对标欧洲打造国际化物流系统,最终实现基地花卉物流全自动化,“机械手将花束转移到传输带上,再通过红外线影像分级,对花束进行传输,人工只要进行包装就可以完成出货。”另外一件事就是打开花卉的零售市场,“原先我们的花是批发为主,现在我们正在准备培育小花型蝴蝶兰,销售到零售市场。”

作为现代新农人,胡伟祥背负着多重使命。在丁兰、笕桥、星桥、乔司等区块,这些年他主动承担起了种苗培育、技术指导的重任,帮助周边农户致富。“农户从基地里拿种苗去种,我们会上门技术指导,没有销售渠道我们包销。”胡伟祥说。

花卉行业试水温室控制系统的屈指可数,他算是比较早吃“头口水”的人,国内多个地区的同行前来“取经”,“沿山经验”走出浙江。

“自动化温控系统肯定是农业的未来趋势,这条路很长,当下我们还在摸索前进,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加快推进传统花卉苗木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花卉苗木生态绿色的产业路径。”作为浙江省花卉协会盆花分会副会长,他还肩负产业共富的使命。

作为丁兰本土企业,他从未忘记滋养他的土地,作为上城统战人士、政协丁兰街道委员小组委员,他还为拉动辖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之前听街道说皋亭村一带的农家乐效益不好,我给他们出了点子,可以联合农科院蔬菜所,把新品种蔬菜种在当地,专门供应给农家乐,让农家乐可以有卖点,形成差异化竞争,后期还能推出门对门送菜、包月等服务,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龙。”

胡伟祥怀揣着干事创业的梦想,把科技基因注入传统农业,用知识、文化和信心深耕脚下沃土,把强农兴农的使命扛在肩上。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通讯员 寿亦萍 记者 潘婷婷 实习记者 林慧英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