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生活有爱,出行无碍。
明年杭州将迎来亚运会,如今的杭州,无障碍设施已成为标配。去年,杭州开始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特别是城市道路、公厕等基础设施的无障碍提升改造,不仅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也直接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温度,是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重头戏。
“城市道路75条(段)、人行天桥35座、人行地道25座、公厕50座的无障碍环境提升”是杭州2021年度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今年,市城管局始终坚持“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工作宗旨,将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行动,作为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基础工作,努力营造“生活有爱、出行无碍”的城市环境,切实增强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高水平办好亚运会贡献力量。
据悉,今年城管部门牵头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均已超额完成任务。截至目前,共完成97条(段)城市道路、47座人行天桥、36座人行地道和63座公厕的无障碍环境提升。
A
秉持“工匠精神”
一丝不苟做好每处细节
去年,有市民对位于市中心最繁华的延安路提出异议,由于无障碍设施配置不健全,残障人士独自出行太困难。
今年,由市城管局牵头,杭州全市对无障碍环境进行提升改造,特别是道路、人行天桥地道等过街设施,是建设的重头戏。
如今的延安路变得怎么样了呢?上周,记者陪着腿部残疾的王大伯坐轮椅体验了一回。
位于杭州百货大楼门前的百大天桥,其东西两侧都安装有上下直达电梯。在电梯口,王大伯按动了红色按钮,附近中控管理室的电话就响了,1分钟后,穿着红背心的管理员跑过来,把坐轮椅的大伯推进电梯,上至二楼的天桥。记者发现,天桥上,还有几处高低起伏的坡道,大伯自己用轮椅也能上下。“尽管目前,使用轮椅没任何障碍,但我们还是会全程陪着。”管理员大姐告诉记者。
从天桥顺利下来后,王大伯自己转动轮椅,沿着延安路的人行道从北往南走。记者发现,人行天桥附近,路面不够规范的盲道已按要求整改,行至一个公交车站附近,王大爷欣慰地笑了,因为道路和站台的接驳处已设置了坡道,接缝处高度下降到1厘米以内,稍微一用力,他的轮椅就上去了。
再往前走,就是百井坊巷人行地道。记者看到,沿路的盲道设置得很清晰,各个节点都有衔接,并一直延伸至人行地道口。楼梯口有一个无障碍标志,这里也加装了无障碍升降平台。按下红色按钮,管理员2分钟内迅速出现,熟练地打开平台,将轮椅推上平台,然后降下栏杆、操作遥控器,平台就沿着扶手边缘逐渐往下移动,大约5分钟后到达地下通道,在无障碍坡道前稳稳停下,轮椅出行“畅通无碍”。
据了解,不仅是百井坊巷人行地道,目前,杭州全市其他过街设施都已配备无障碍设施,有条件的过街设施均安装了上下直梯,还有一些由于空间限制,加装的是无障碍升降平台。
当天,王大伯前后花了半个小时,体验了道路、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上的各种无障碍设施,他满意地说:“变化很大啊,我以后有胆子自己坐轮椅逛街了。”
其实,像王大伯这样的小体验,今年一直在持续中。11月30日上午,受上城区城管局邀请,残障人士黄先生以及视障人士唐先生和妻子一起来到延安路北向南的胜利剧院公交站,一起为改造提升完的公交站无障碍设施做“体验式验收”。体验后,他们对改造完的无障碍设施竖起大拇指,也从自身出发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上城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他们邀请了残障人士代表到现场参与,就是为确保新增的无障碍设施在投入使用前真正做到符合无障碍设施相关规范标准。“验收中,我们发现有些盲道还不规范,后续会再次更换。”
市城管局市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全市的无障碍环境提升改造,并不是“改好”就结束了,而是要“改得好”。改造期间,城管部门邀请专家、残障人士、周边公建负责人等共同参与“一路一方案”“一桥(地道)一方案”的设计审查,对各类改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之后,按照整改一批、体验一批、交付一批的原则,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秉持“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做好每处细节,让残障人士真正感受到无障碍设施实用、易用、好用。
B
培育特色样板道路
打造全市域无障碍环境
这段时间,大家走过市中心的体育场路,会发现:今年新改造的盲道两侧设置了“有爱无碍,勿占盲道”的温馨提示标识,引导市民规范停车,还盲道于盲人,透出满满的温情。
体育场路(拱墅段)全长约为2.8公里,其人行道今年同样进行了无障碍环境全面提升,更换人行道板3350平方米,整治不符合规范无障碍设施70处,还重点对全线8处公交站台都进行了改造。“原公交车站台缘石坡道坡度太陡,轮椅很难单独上坡。此次改造采用全宽式单面坡,坡度小于1∶20,改造后轮椅可轻松上坡。”拱墅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因为无障碍环境提升,变化很大的,还有横穿钱江新城商圈的富春路,沿线有市民中心、上城区体育中心等地标性建筑,是杭州市重要窗口的展示道路之一。今年,上城区富春路(三新路—清江路)被列入杭州市“迎亚运”道路修缮项目,根据《杭州市市政设施无障碍指导意见》,采用专家定期指导、工作人员上路指导,确保各类无障碍设施修缮标准规范落地。上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改造,如今的富春路皆是笔直平整、标准规范的盲道,完成提升改造面积5220平方米。“将富春路原有盲道的触感条更换为深度4毫米的触感条,触感更明显;将原有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砖铺不规范、不合理等问题进行提升改造,在盲道的起点、终点和拐弯处设置圆点形的提示盲道,提示更规范。”
市城管局市政中心透露,今年,本着重点保障区域无障碍环境系统性、整体性,市政部门以“比赛场馆、交通枢纽、对外窗口、旅游景区商业区和居住生活”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市亚运场馆(村)、火车东站和城站,省市区三级行政服务窗口,西湖西溪和京杭大运河,武林和湖滨等商圈的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基本形成连续的无障碍闭环通行系统。同时,将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由点及面,辐射带动各区(县、市)其他建成区的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努力打造全市域无障碍环境。
经过一年的努力,陆续打造了富春路、西湖大道、延安路、武林路、展览东路等5条样板道路。各区、县(市)也结合区域特点,以城市道路为纽带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无障碍环境综合示范区。
C
公厕升级重细节
市民“方便”更方便
圆拱门的入口门头、木篱笆的围合、特有的通透式庭院,还有木格栅、景观灯……和上塘河周边景观融为一体,妥妥一个亮眼的中式园林。
这个位于半山路的美丽建筑,就是杭州今年提升改造后的田园公厕。它不仅“颜值高”,还专门设置了第三卫生间,为残障人士设置了防摔扶手、婴儿安全座椅等设施,洗手台高约80厘米,方便残障人士坐在轮椅上清洗,紧急呼叫按钮设置位置得当,可在发生危险时用于求助。
采访中,记者正好遇到有残障人士前来上厕所。他坐着轮椅通过门前的坡道上来,然后独自进入公厕内,结束后开水龙头洗手,一切都很顺利。他告诉记者,这个公厕内的无障碍设备都很齐全,让他“如厕”很享受。“这让我感受到了杭州这个城市的温暖,特别好!”
不仅仅是道路和过街设施,公厕“无障碍”也同样是百姓关心的事。今年,列入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项目“无障碍环境提升”的公厕共有50座,覆盖13个区、县(市),10月中旬已提前完工。此外,截至目前,杭州已累计整改残联清单公厕无障碍设施问题3109个,整改率为96.9%。
市城管局环卫固废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今年的公厕无障碍提升工作中,环卫部门以“设施无障碍、沟通无障碍”的理念,着眼加强公厕的实用性、关爱性、服务性。同时,突显杭州特色,结合数字化改革,积极推进公厕智慧化引导等惠民项目,进一步方便市民群众尤其是特殊人群的如厕需求。如萧山区结合公厕日常管理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因地制宜,试点安装了第三卫生间滞留告警系统;拱墅区在大兜路(中)等5座公厕增设了电子导盲系统,视障人士只要带上专用手环,靠近公厕时,提示器便会自动触发,发出语音提示;上城区在广宇上东城等公厕无障碍间门口设置了盲文引导图,切实解决了视障人士上厕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