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跨省抢救早产儿 临平医生“生命禁区”创造奇迹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1-18 06:52   

杭州日报讯 石渠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青藏高原东南,平均海拔4526米,年均气温不足0摄氏度,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60% ,属于地广人稀的高寒地带,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今年7月,临平区援派的支医分队来到这里,为当地患者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他们临床经验丰富、态度热情诚恳,像呵护自己的骨肉一样呵护着藏区的患者,赢得石渠人民的交口称赞。

近日,支医分队在石渠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一次“生死时速”的抢救。一位胎膜早破的产妇被送到医院紧急分娩,经诊断,早产儿血脑屏障功能差,淋巴结发育不全,细胞因子能力低下,生命垂危。

支医分队成员与当地医务人员经过紧急讨论,迅速敲定采用气管插管的抢救方案。由于石渠全县上下都没有一台小儿呼吸机,整个抢救过程中,只能靠医护人员轮流捏压呼吸球囊帮助患儿呼吸。

患儿的病情发展得很快,不久后就出现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当地的氧浓度过低,加上患儿的口插管很细容易产生痰栓,长期捏压球囊又容易导致气胸,如果继续留在原医院治疗风险很大,转院治疗迫在眉睫。

青海玉树州人民医院是具备抢救条件的最近的一家医院,不过从石渠县人民医院出发,全程至少需要3个小时时间,中途还要翻过一座海拔4700多米的高山。早产儿体弱、病情变化快,路途又如此遥远颠簸,脆弱的孩子能否坚持到最后的救援?大家的手心都捏了一把汗。此时,支医分队的援派医师方昊主动请缨担任主治医生,参与转院救治工作。

一路上,方昊医师紧盯患儿的身体状况,和其他医生轮流为患儿捏压呼吸球囊。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非常考验技巧:需要一手固定口插管、一手捏压球囊,在复杂路况下还要时刻保证口插管不会滑出;频率上要求每1.5秒就要捏一次球囊,保证患儿的氧合指数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内。

3个小时之后,患儿被安全送达。由于身体没有完全适应低温缺氧的高原环境,再加上神经长时间高度紧张,方昊支撑不住,累倒在救护床边。但很快他又站起身来,和青海玉树州人民医院的医生一道投入到救治生命的战斗中去。直到患儿的病情初步稳定,方昊和其他抢救组成员才返回了石渠县。

几天后,从青海玉树州人民医院传来好消息:经过悉心治疗,患儿肺部炎症吸收,成功脱机拔管,孩子转危为安。

今年自临平区与石渠县签订共享区域医疗资源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积极向石渠县输出优质资源,不仅送去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还选派临平区优秀的医务人员开展组团帮扶,通过深入石渠县医院挂职交流,促进当地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让更多病患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吴昊 郑红波 记者 王丽娟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