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茶归民生里,人在草木间。
在秀美的江南,古代、现在和未来,因茶而交融;茶人、茶村、茶企,因茶而聚首;传统、革新和共富,因茶而互相浸润。茶,滋养着这个城市的品位。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从茶叶产区,到茶饮品开发,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歇的脚步中,接续传统,寻找希望。
当流传千年的茶,跨越时空而来,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草木间。
茶人
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是无法取代的
“手掌要用力。看似轻轻一推,实则蕴含着后劲,这就是炒茶的‘内力’。”周二下午,樊生华照例来到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给这里的学生们上一堂“非遗手工制茶课”。这节课的内容是“辉锅”,这是扁形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
“你看我是用手在炒茶,其实我的眼睛、耳朵,也要‘集中’在锅里;假如我闭上眼睛,我的耳朵和手依然可以代替眼睛在‘看’。”他边给学生们讲解,边做演示,时不时还带着学生的手,手把手教导用力方式。年轻的少年们,也仔细地模仿着樊师傅的动作。
看樊生华炒茶是一种享受——手入炒茶锅,便犹如掌间生风;鲜茶入锅,在铁锅里噼啪作响,他便满握茶叶,双手摊开,轻重有度,不时抓起茶叶,手腕轻轻抖动,茶叶又重新掉回热锅里。这一招叫“杀青”。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一连串动作之后,鲜茶逐渐成团,茶香也开始四处飘散。其时,火温200℃左右。
在杭州,说起炒茶大师,樊生华自有一席之地。他身上的光环很多——“西湖炒茶王”“西湖龙井手工炒制传承人”“‘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工匠”……他的傍身技艺——樊生华西湖龙井茶太极炒制手法,最近刚刚获得“长三角地区工匠绝活”称号。
把炒茶与太极联系在一起,这是老樊从47年的炒茶生涯中总结出来的。“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樊生华说,“手上炒着茶,其中的力道要恰到好处、以柔克刚,这是绿茶炒制的‘内功心法’,演变自太极,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炒茶人有多苦,看看老樊的手就知道。骨节粗大,手掌厚实,摸上去硬硬的,手心处布满粗糙的老茧。炒茶锅的高温灼伤会让手掌化脓结痂再结成老茧,“这是我们做茶必经的过程,是所有炒茶人必须要跨过的坎。”
“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杭州考察时对他说的这句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手炒比机炒,香味更浓郁、持久,口感也更甘醇。茶叶是活的,人能根据不同的茶叶使用不同的手法和火候,这是机器无法做到的。”
每年龙井茶出产的时节忙忙碌碌,其余时间,樊生华也没有让自己闲下来。带徒弟,是他平日里一项重要工作,在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教课只是其中一个小项目。炒茶很苦,以前年轻人愿意学得不多,但是现在渐渐多了起来。老樊说,要“趁自己还干得动,多教几个年轻人,把老祖宗留下的炒茶手艺一代代传下去。”
关于带徒弟,樊生华也不设门槛,只要愿意学,只要有耐心,他照收不误。“去年暑假有6个学生在樊师傅家里每天跟着他学炒茶,如今已像模像样了。”包括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的陈红老师,也拜在他的门下。“我们的学生中,有许多是茶农的孩子,他们生于茶村、长于茶村,将来是要继承这门技艺的。”陈红说。
对炒茶的理解,老樊早已从技术角度转为文化角度。他的学生、20级茶艺班的金黄萍同学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的理想是想要成为像樊大师那样的人,通过自己的双掌炒出“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龙井茶,留住龙井茶的那缕千年幽香。更想将西湖龙井茶发扬光大,让全国乃至世界的人民都知道,杭州有一款好茶,它的名字叫“西湖龙井”。
一边是倾心教授的老师傅,一边是沉浸在学习中的少年,如此美妙的互动,定格在这一间小小的炒茶室里,散发出一室的茶香。
茶村
山寺茶园润青山
在杭州,不仅有龙井,还有径山茶。相比西湖龙井的热闹,径山茶更像一位藏身山林的高僧。而如今,这位“高僧”也沾染了年轻人的气息。
坐落在径山寺山脚的径山村,被誉为“禅茶第一村”。刚到村口,就能看到一边醒目地立着几个斗大的字:禅村·喫茶去。
投茶、注汤调膏、击拂、轻拂调细……在村旅游集散中心,陈月燕正细心地演示宋代点茶。“煮茶起源于唐代,是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最推崇的一种喝茶方式。”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陈月燕是土生土长的径山村人,两年前,在外闯荡的她回到村游客接待中心,当起了讲解员。
“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人。”径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俞荣华说,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像陈月燕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回到村里。
那么,径山村到底是如何吸引年轻人回乡,如何吸引在外寻找项目的创客的?在打造环境中布局产业,在提升环境中吸引人才,这是径山村的回答。
源于径山的禅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凭借着径山茶良好的品质,径山茶农形成了“种好茶、做名牌”的意识。另外,径山村的“软实力”也不断积累:2011年,径山茶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径山茶炒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径山镇入选非遗主题小镇。
如今,浙江正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径山如何让这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一条“农业+旅游+非遗文化+文创”的发展路子摆在眼前。
“古时候饮茶是一种融入生活的文化习俗,我们现在不光要传承发扬传统技艺,推出径山的茶品牌,更要思考怎样讲好茶文化的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俞荣华说。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俞荣华就处在“忙到飞起”的状态。“忙着乡村规划、忙着招商引资、忙着乡村品牌推广、忙着引进人才。”作为径山村的“当家人”,俞荣华不仅要考虑小家的富足,更要谋划整个村庄的未来,“和不同的人进行思想碰撞,在不断的头脑风暴中,径山村的共富之路越来越明晰。”
在游客接待中心的展示架上,一个叫“径灵子”的玩偶尤其引人瞩目。这个代表着径山灵气和径山茶禅意的小可爱,以日本僧人一休为原型、取茶圣陆羽号“竟陵子”的谐音而得名,是径山的文旅IP。“我们要把径灵子植入到禅村的所有旅游内容中去,让游客看到径灵子就想到禅村。”如今,径山村正在以径灵子IP的形象理念,开发出多样的文创产品,推出多种文化旅游线路,助推径山禅村旅游品牌的打造。
从径灵子到径山茶宴,从茶祖祭典到宋代点茶……千里之外的游客被吸引来到径山村,又带火径山村周边农家乐与民宿蓬勃发展。民宿布局小巧精致,远可观湖光水色,近可看青山茂林,每间房入住一晚一千元上下,仍常常“一房难求”。
此外,径山镇还出台了《径山镇乡创休闲产业(人才)奖励扶持意见》,吸引人才来径山创业。“房租有补贴、装修有补贴,安家有补贴……我们在人才引进时底气也足了许多。”俞荣华笑着说。
山上禅意,山下茶韵,村庄栖息在成片的茶山中,空气里透着茶叶的清香。拥有“美丽休闲乡村”国字号荣誉的径山村,正向未来乡村、共同富裕乡村新社区迈进,“在径山遇见未来,让世界看见径山”。
茶企
当亚运遇上茶,无法拒绝的那一抹绿
这几天,浙茶集团九宇有机文创中心主任张雨晨和小伙伴们都特别忙碌——她所在的企业成为杭州亚运会官方供应商,设计生产的两款产品“亚运径山茶礼盒”“亚运抹茶礼盒”则成了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
“千年前,宋人用抹茶在茶宴上广结好友;千年后,杭州用这一抹绿吃出健康生活。这款茶礼,是可以直接喝的抹茶,方便食用,身体零负担。”张雨晨介绍说,如何向年轻人奉上一杯“适合他们的生活、可以被他们欣赏”的茶,是他们团队一直思索的问题。
这两款亚运茶礼盒凭什么能拿下“特许”?
首先,作为有71年历史的老企业,浙茶集团为保证茶叶质量,特地在余杭建立了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茶旅及产、学、研为一体的特种茶中心——浙茶集团·九宇有机·茶博园。其次,小包装和其健康属性符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例如,抹茶是一种纯天然超细微茶粉,粉质细腻,易吸收。浙茶集团还使用特殊工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绿茶原有的天然绿色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当代年轻人喝茶,不再拘泥于茶艺等表现形式,他们对简单、方便、时尚、个性生活方式的追求,也体现在了茶品的选择上。
“把我们的抹茶粉倒进任何一瓶矿泉水瓶子里,摇一摇,就能享用。”张雨晨说,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正适应了年轻人的需求。
这些特别的“小心思”背后,折射出浙茶集团的“大谋划”:抹茶起源于杭州径山。兴于唐,盛于宋,后逐渐失传。唐宋期间,被东渡的僧人带到了日本,成为日本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茶道。进入21世纪,浙茶集团将抹茶迎回故里,引领径山茶的回归,也让杭州的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打响。
众多年轻人爱上喝茶,这让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倍感欣慰。“越来越多时尚茶饮料、新茶点的出现,给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动能。”罗列万说,年轻人的加入,让杭州的茶产业、茶文化有了新的追求,也让“中国茶”的发展传承后继有人。
「青春观察员」
一杯清茶映心神
浙大城院橙工坊 钟宇航
长辈大多爱喝茶。他们说,喝茶能“让心静下来”,听一听世界的声音、自己的声音,慰藉自己的心灵。我不太懂。
采访的首站,是在樊生华师傅那。采访期间,樊师傅为了让我们几个年轻人更好理解其中的奥义,便鼓励我去亲手试一试炒茶。我本是拒绝的,怕被锅烫到,更怕自己完全生疏的手法会让这锅茶变味。他笑笑说没事,炒茶时,更需要的是“一颗心”。
果真,当我手伸进茶叶里的时候,一种奇妙的感觉传遍全身,滚热的锅,醇香的茶,翻炒的手,三者达成了一种和谐,我才体会到了樊师傅说的“心神合一”。我想,这也是很多饮茶人追求的境界吧。
在径山村,我们看到的是煮茶、泡茶、饮茶的过程。讲解员为我们表演点茶,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点拖沓;递给我的那杯茶中,有浓密的泡沫,闭眼细细品味,那层泡沫尽是茶香,而藏在泡沫之下的味道更让人回味无穷,那一刻,又是“心定神闲”。
“一颗心”,便是藏在小小茶叶中的无穷奥秘。
小小茶叶撬动经济
浙大城院橙工坊 王雪莼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我对茶山、茶园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书籍和网络。
采访结束后,我对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樊生华师傅通过炒茶技艺的传承,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炒茶,也为年轻人未来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小小茶叶,为径山村的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的机会,他们种植着自己的茶园,经营着自己的民宿,在获得多种收入的同时也能不断地促进村庄的发展;九宇有机则通过产品的创新,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
小小茶叶,撬动着经济的发展,也让我们每个人离共同富裕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