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天气虽冷 桂花还是零星地开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0-18 07:34   

两个开化人的相遇

让开化纸走上传承之路

清朝时期,开化纸是内府用纸,除了大家熟悉的《四库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全唐诗》《钦定全唐文》等均是用它印刷。

嘉庆之后,开化纸产量开始减少,品质不断下降,1940年3月,上海文史馆馆长、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出版家张元济先生在谈及拟印《册府元龟》时曾说过:“昔时开化纸精洁美好,今开化所造纸粗劣用以糊雨伞矣。”

有人说,当初开化纸品质下降最主要是因为用于造纸的植物原料——荛花,越来越少,荛花可以使纸质变得薄而坚韧,另外受现代纸张快捷便宜的特性的冲击,让开化老一辈造纸人逐渐放弃原有的手艺。从此开化纸销声匿迹,慢慢淡出了历史。

后人认识到传统手工制作开化纸的珍贵时,已经没人记得它是怎么做出来的,更找不到完整文献资料,直到黄宏健和孙红旗两个开化人相遇,开化纸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

黄宏健是开化县华埠镇青阳村

人,初中毕业的他干过水电工、跑过运输,2010年为了陪孩子读书在县城开了一家小饭店。

虽然学历不高,可黄宏健骨子里却透着对文化的爱好,每天起来练习书法是他必做之事,为此他在饭店里留出一间包厢,只供习字作画,不久小饭店就成为开化文人聚集之地。

开化县作家协会主席孙红旗当时正在准备创作以清乾隆年间开化造纸世家悲欢离合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国楮》,和黄宏健聊起开化纸的兴衰,总是不胜感叹。

黄宏健的外婆生于造纸世家,孙红旗的话语激发了他恢复开化纸造纸技艺的想法。此后,黄宏健就将饭店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四处奔波,寻找老艺人,在他们的口述中,搜集、记录开化纸昔日的制作技艺,并一遍遍地尝试、推敲……

不仅恢复开化纸的制作工艺

更要让它融入现代科技

虽然屡试屡败,但黄宏健没有气馁。

2012年,为了能专心造纸,黄宏健关掉了维系一家人生活的饭店,他的举动被不少人叫好,但能给予帮助的人却不多,同时一些懂行的人也曾劝黄宏健放弃,因为这是一条艰苦的路,可他却执意坚持。

原本的积蓄很快就被消耗殆尽,最苦难的时候,黄宏健连买造纸原材料的钱都快拿不出来。

在黄宏健心中,他本就是一个农民,即便未来真的山穷水尽,大不了再做回农民,为此还写了首诗自勉:“世闻后主名,未谙南唐笺。纸里见真义,欲辩已无言。”

付出总有回报,2013年,黄宏健和孙红旗等人发起成立了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开化县委、县政府开始给开化纸研究开发和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专项补助。

2017年3月24日,“开化纸研究实验室·杨玉良院士工作站”在开化纸技艺研究中心启用,更是加速了开化纸的复出之路。

作为国际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4年来,杨玉良从不在社会上兼职,可为了开化这张古纸,这位复旦大学原校长破了例。

如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黄宏健试制的开化纸已经和古纸非常接近,纸张模拟老化数据更是达到了2825年的水平。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钱卓君 董齐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昨天一早,久违的太阳就回来了。天气虽然转晴,但冷却是实打实的。杭州市气象台说,昨天杭城最低温度11.5℃,是今年4月20日以来的最低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