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好声音” 传播“时代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9-24 09:26   

90后文艺骨干参演舞台剧,00后青年热情澎湃讲故事,10后学生看漫画书……这样的场景,都在传递一个主题: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革命故事、峥嵘岁月、艰苦历程,在这些新生代的视界里,历史脱去古板的外衣,有了时代的表达方式;奋斗挣脱苦难的表情,有了振奋的激情。

我区党史学习教育在用好红色资源、打造本土品牌的同时,“自选动作”新意不断,活用时下新颖传播方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生动性,让党史走进课堂、走向街头巷尾、走上田间地头,变得鲜活生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知史爱党、知史创新、知史奋进。

创新语态讲好“红色故事”

“青年讲给青年听”,青年很爱听。如何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年轻党员心坎里,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专班和团区委、党研室等部门进行大胆探索,打造“萧然·青年说”红色基因“云”传承等宣讲品牌,引入“青春宣讲员”,用沉浸式的演讲,让故事年轻起来;用数字化传播的手段,让观众席无边界。

“萧然·青年说”红色基因“云”传承系列活动在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启动,首场活动以“农运发轫百年青春”为主题,6名宣讲员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脉络进行主题演讲,重温党领导下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燎原星火、农运领袖李成虎的一身铁骨、女革命家杨之华的一片丹心等,“对我而言,沉浸式宣讲不仅仅是简单地讲故事,更是一种红色精神的传承,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向前。”宣讲员徐佳梁激动地说。

情景剧演绎革命故事、寻访烈士故居等红色印记、直播说唱经典红色故事……围绕中国共产党在萧山的百年奋斗历程,我区组织青年宣讲员或是沉浸式讲述党的光辉历程,进行“云”直播;或是深入村社、学校、企业、工地等,让广大党员群众感知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此次活动吸引全区100余名青年委员、青年党员等青年代表走上宣讲台担当“领读人”,创新多种形式讲好“四史”故事,线上线下覆盖受众30万人次。

另一种沉浸的方式是游学。今年五月,我区推出红色研学路线和红色数智地图,六大线路涵盖了32处研学点,让学生和家长通过脚步丈量信仰、感悟初心。“作为土生土长的河上人,第一站就是来到瞿缦云故居,实地感受与课本学习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行走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直接感受到瞿老‘老当益壮’的伟大一生。”前来参观的学生陈雪表示。

相较于过去相对单一的“说教”模式,如今形式多样、契合广大受众的教育方式自成体系,边走边学,身临其境的党史学习教育洗礼,让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创新方式传好“红色精神”

为了增加党史学习教育的贴近性,我区将“宣传+”“文艺+”结合起来,把红色精神转化成大众日常能接触到的文化。

创作红色舞台剧,是萧山致力于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通过“绍剧+舞台”这一表演形式,让党史故事更形象,更深入人心,更利于传播。

《秋之白华》舞台上铺开一幅宏大的百年历史图卷,通过情景再现和跨时空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一批怀揣革命信仰,深入龙潭虎穴,为革命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的英雄形象,让观众重温革命英雄风雨历程的同时,深刻感悟党的伟大精神。“整部剧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之华送别瞿秋白的一幕。瞿秋白告诉杨之华,那些年轻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下,都是为了能够让中国站起来。每次表演到这里,我都会热泪盈眶,因为想到这些先烈们为此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杨之华的扮演者余咪娜说。同样感慨的还有现场观众严建民:“杨之华作为萧山本土的杰出革命女性,没想到现在还能用我们本土绍剧的形式看到,红色历史变得接地气了,也希望接下来可以多编排这种有萧山味的剧种。”

党史动漫以趣促学,红色教育以新促行。生于和平年代,青少年群体对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历程缺乏直观认知,连环画作为几代中国人的记忆,在“小人书”里学党史是湖滨小学的一种创新。“连环画里的中国共产党”阅读计划悄然进行着,“听爸爸说,他小时候连环画讲的是四大名著,现在学校里发了这本连环画,一边看画一边学红色故事,简单易懂。”一年级学生小陈向记者展示了学校发的红色画册。通过将红色文化题材融入课堂,讲活党史故事,激活教育方式,让红色教育的多元体验浸润学生内心。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魏乐钇 通讯员 来燕妮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