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晖一区今年满40岁,最年轻的九区36岁
都市快报讯 上塘路与文晖路交叉口,浙江昆剧团门口,有两棵古樟树。已经没有人记得它们栽于何年何月,只知道年纪比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要大。
这两棵被列为区级文化遗产的古樟树,成了所在的朝晖街道的标志物。若你想了解这块地方的历史,也许有人会告诉你:去问问两棵古樟树吧,这么久远的事情,估计只有它们才说得清!
朝晖街道成立于1983年,跟凤凰山下的皇城根比起来,简直年轻得不值一提。但“朝晖九子”——朝晖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七区、八区、九区,那可是比街道出现得还早,想当年,颇有气吞万里如虎气势。
冬春交替,雨打风吹,“朝晖九子”渐渐盛年不再,它们变老了、变旧了。好在,2019年开始,朝晖小区的房子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名单。
去年,朝晖一区至六区、八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而今年,朝晖七区和九区即将施工改造。
楼道粉刷、飞线整理、屋顶补漏…… “朝晖九子”旧改以实用为主
朝晖街道城管办相关负责人说,朝晖9个小区的改造以实用性为主,首要解决大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意思是,外观上,你可能感受不到变化,但问题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
这些问题包括: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齐;绿化杂乱无序,低矮植物过密,树木过高;停车位严重不足;道路狭窄;小区门口简陋不易辨认;楼道昏暗墙粉外露;屋顶漏水严重……
我们能想象出的小区问题,这里几乎都有。问题多,面积还大,花费不容小觑。像朝晖七区有95幢房子,光屋顶补漏面积就超过4万平方米。九区的57幢房子补漏面积也超过2万平方米。因此,“朝晖九子”在旧改时,以解决问题为主,增加居民生活配套为辅。
在增加生活配套时,主要考虑“一老一小”的生活需求,增加条凳、景观廊架、口袋公园、老年活动中心等,还会根据居住老年人的数量,选择一部分楼道安装老年人扶手。面积最大的七区,会建健身场、养生场、口袋公园等,让大家走几步就可以歇歇脚。九区会结合王星记扇子的文化元素,铺一个健康步道。
为了“花小钱办大事”,改造过程中,朝晖街道找了不少共建单位一起参与。比如,联合国家电网城北电力,对七区实施杭州面积最大的“上改下”工程。每改好一个小区,就邀请西泠印社的书法家为小区题写门牌,做一块篆刻,作为小区标识。
杭州的第一个大型住宅区
打破了杭州城区发展的分割线
伴着旧改,朝晖街道希望“朝晖九子”能回归成为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住宅群。
身处繁华武林商圈,这样的要求不算高。但换个角度,作为杭州城里最大最老的住宅群,全部旧改已然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毕竟,“朝晖九子”问题之多,仿佛一个身体状况百出的老人。它们的年纪确实足够大了——最老的朝晖一区今年满40岁,最年轻的九区也已36岁,都算是居住小区中的“老人”了。
朝晖新建的时候,建造主体是国家或者单位,是分给员工的宿舍,面积从20多平方米到七八十平方米不等,质量也参差不齐。
1978年,杭州的市中心还在皇城根下的解放路沿线,过了环城北路,就是乡下了。那时候,拆村建楼房,朝晖是第一个,新奇得不得了。朝晖一区的老书记项志良说,朝晖一下子盖了一片5层高的楼房,成了当时独一无二的豪宅,城里人都想着搬来住。
当时,作为杭城第一个大型住宅群,住在“朝晖九子”,生活是极其方便的,购物、休闲、上学、看病,甚至上班都能在家门口完成,可以说,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实现了“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生活。
对朝晖你是否有故事可以分享? “朝晖九子”旧改,你还想要改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