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关于构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专项计划(征求意见稿)》,其中涉及教育、住房的内容引起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策一旦落地,既有益于教育均衡,又能给学区房降温,同时也能缓解家长焦虑。
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市域新型教育共同体,全面提升美好教育水平。
第一步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具体来说,鼓励乡镇(街道)、村(社)、国有企事业单位、 高等学校等举办优质普惠性幼儿园。支持有条件幼儿园开设2周岁以上托班。稳妥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建设试点。
“这是三胎的配套政策啊!”消息传出,有网友评论。
第二,推进新名校集团化。
鼓励市属优质高中与桐庐、淳安、建德三县(市)高中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创新市、区合作共建优质高中办学机制,继续推进市直属优质普通高中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五区建设分校,建成后市和区按1:1比例招生,确保每个“星城”都有名校资源覆盖。
第三,引导优秀教师赴“九大星城”任职任教。
对赴“九大星城”任职任教且达到一定年限的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申报评定高级教师职称时不占派出学校高级职称和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并在支教时间、教育教学专业理论考核和课堂教学能力测评以及工资福利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健全区县(市)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制,探索市域跨区县(市)支援“揭榜”制,支持优秀骨干教师在受援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帮助“九大星城”学校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第四,推进双向等额招生。
坚持“管理不变、招生一体”原则,逐步扩大市属优质普通高中与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等五区优质普通高中双向等额招生规模,稳步推进十区高中招生一体化。
虽然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但很多人想知道,学区房热度会降吗?
从举措来看,推进市直属优质普高到各区建设分校,建成后,市和区按1:1比例招生,这意味着,杭二中、学军等优质高中或涌现更多的分校,比如出现学军中学萧山校区、杭二中余杭校区等,让萧山、余杭、临平等地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杭州优质教育资源。
一位杭州教育界人士说,重高分校增加,非主城区的教育资源跟着提升;而优质教师轮转后,区域内的师资也会改善,愿意在非主城五区长期居住的人会越来越多。
同时,提高双向对等招生,也是个好消息。过去,主城区和萧山、余杭的高中双向对等招生名额比较少,比如2021年主城区八所高中面向萧山对等招生,每个学校名额是16人。这个数字如果逐步提高,最直接的影响是,非主城区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能上主城区的重点高中了。
另外,健全全区县(市)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制,有利于均衡各个学校师资力量。十区高中招生一体化的推进,则代表着教育并轨迎来实质性进展。
很多爸爸妈妈在换房时,都会考虑孩子上学问题,有些就会从萧山、余杭区等较外围 城区置换到主城区。如果未来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等五区都有主城区高中分校,“学区房热”有可能会降温。
我们采访了一位新杭州人吴女士,两年前在萧山区地铁口买了房子。“好不容易摇到号,各方面都挺满意的,就是听说,买萧山区的房子不能上主城区高中,只能在区域内上高中,有点担心。”
吴女士说,她了解到萧山中学教育质量很不错,“但区域内只有一所重点高中,孩子以后中考未免竞争太激烈了”。
吴女士的宝宝刚出生,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教育改革政策的新闻,她今天也看到了。“我们孩子还小,希望等他长大读高中时,教育可以彻底打通吧!这样我们就不用再置换学区房了。太折腾!”
杭州一位重点高中的校长表示,主城区高中在余杭萧山等非主城区建分校这项举措,其实已经开始实行了,比如学军中学海创园校区、杭二中钱江学校,都是市和区按1:1招生的。他认为,此举有利于增加区域教育资源,但对于“教育同城化”来说,这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即使今后增加对等招生名额,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大家都想在家门口上好高中,同城化有利于促进公平,减轻家长的焦虑。”这位校长说,从城市发展和教育公平角度,真正的教育同城化,应该是全面放开,全杭州的学校都可以报考。但在实际过程中,有的举措会较难推行。
例如,目前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了区内流转,但高中教师的流转还未开始。这位校长认为,高中教师跨区流转,从现实角度看,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