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入梅”和气象学“入梅”
前两天,我们报道了三墩一家理发店改成的咖啡馆(5月26日A02版《三墩镇市井味浓浓的庙前街 开了家老理发店爆改的咖啡馆》)。在采访文中提到的王师傅时,我们发现一个细节,理发店门上贴着手写二十四节气表,上面标注着今年入梅和出梅的时间,分别是6月7日和7月10日。
王师傅怎么会知道今年6月7日入梅?其实,这个入梅和出梅时间,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时间,并非气象学上的时间。按照传统历法,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
什么是“丙日”“未日”?这是古人用“干支纪年法”来记录时间的一种方法,其中有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组合起来循环使用就是“干支纪年法”。
今年的芒种是6月5日,6月7日按传统算法为丙戌日,即为芒种后第一个“丙日”,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入梅”,但不等于气象学上的入梅。这就和立夏不等于入夏一样,虽然有时候两者的时间会很接近甚至重叠,但并不能混为一谈。
气象学意义上的“入梅”,有一套严格的衡量标准,需要从大气环流特征(副高脊线位置)、气温、雨日数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杭州常年(1980-2010年)入梅时间为6月13日,出梅时间7月8日,梅汛期26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