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动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杭州以头雁标准大力实施“人才西进”工程,在人才计划评审、领军团队遴选、应届大学生招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努力终有回报:2020年,全市“三农”领域高层次人才较2019年增长147.1%;杭州西部区县(市)高层次人才数量连续三年大幅增长。
同时,8批共870余名科技特派员先后入驻桐庐、淳安、建德等8个区县(市)的乡镇,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共申报实施科技项目1168个,项目经费达8667万元;培训农民32万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54.4万余份;推广新技术950项,引进新品种接近1300个,创业项目直接参与农户6060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人才科技下乡 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代代心系田园的人或走遍万水千山,或扎根故土,扣准时代脉搏,看准发展方位,为一方发展竭尽心力。
潺潺溪水,青峰翠峦,农家小院,整齐洁净的柏油路,清晰的交通标识和停车位……临安区太湖源镇白沙村是远近闻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当地80%的劳动力从事着农家乐等休闲旅游服务业。
从伐木烧炭,到发展笋干、茶叶等经济林,再到发展生态旅游,白沙村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道路。村里有今天,与王安国分不开。这位原临安林业局的高级工程师,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多次来这里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教授种植技术。在白沙村数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他总能带来“金点子”。“王高工是白沙村的伯乐。”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夏剑说。近日,80岁的王安国又带领上海的专家考察村里中草药种植,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寻找新技术、新路径。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期间。”一缕茶香,是杭州乡村抹不去的底色。在余杭径山,周方林从小在茶园长大,十几岁开始学习炒茶,是径山镇第一个私人承包茶园做径山茶的人。受到父亲影响,女儿周颖回乡创业,在推广径山茶的同时,不断丰富茶产品,并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电商销售相结合,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坚守与振兴的故事。
带动资源下沉 精准服务统筹发展
投身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力量,也带动各类资源在田间地头集聚,让乡村和城镇焕发同样活力,成为梦想的起点和干事创业的热土。
在临安区清凉峰镇大鹄村,新农人陈柳成功打造出“公司+农户+合作社+科研机构”的发展模式,带领乡亲将家乡的马啸小狗牛打造成高端精品。而事实上,她也是杭州农信“支农支小”的早期受益人之一——杭州农信已持续13年深入开展“走千访万”活动,覆盖685万户家庭、52万个企业。截至2021年3月末,投入涉农贷款1653.77亿元。
昨日,在“走进春天 杭向未来”2021“人才山乡荟”现场,杭州市委人才办与杭州农信联合推出的杭州市乡村振兴人才银行“春雨计划”上线,提供富有针对性的特色融资授信、资产管理增值、项目资金对接等金融服务,为相关乡村振兴人才提供金融支持,为推动资本“上山下乡”迈出坚实一步。
推进乡村振兴和全域统筹发展,各项资源覆盖基层村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2013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实行整体托管,成立杭州市一医院桐庐分院。马建忠带领职工们想办法、谋出路,依托市一医院专家资源,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就医环境。如今,这里医疗水平更好了,当地病人就诊更加满意,医生也更有获得感与积极性。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在杭州,越来越多人才如雨后之谷,在田野阡陌间成就自我,倾力绘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