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服务 赋能产业振兴 夯实基层治理 智慧乡村 杭州有“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26 09:46   

浙江日报报道 从物联网应用于农业生产,到电子商务带动农产品热销,从不出村口就能办事,到应急响应、乡村治理……当都市街头闪动智慧火花时,在广袤乡村,跃动的数据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

“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是赋予浙江的新目标新定位。在杭州,数字,正成为激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上,如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

近年来,杭州市以创建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市为契机,不断建立完善“市级抓统筹、县级建平台、乡镇优功能、村级重应用”四级联动机制,高标准推进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行业监督管理、乡村“四治”融合。数字乡村,正迸发全新活力。

公共服务数字化

家门口享受便民生活

萧山区浦阳江西俞村村民俞阿姨近来喜上眉梢,前几天,女儿送给她一部华为5G手机。“不用换卡,不用换号,开机就有5G信号,视频聊天清清楚楚,一点也不卡。”

子女不在身边、行动外出不便等,是村里留守老人一直以来的困难。村里引入5G网络智慧路灯杆,建起300个微基站,通过“智慧医疗”,定制了“免费检测”“专线呼叫”“送诊上门”等专项服务,让百姓切身体会到了智慧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乡村和城市的“鸿沟”不仅体现在距离上,更体现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上。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富,更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生事物面前,杭州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条件。

“太方便了。现在新建住宅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了。”近日,杭州临安区玲珑街道夏禹桥村村民朱雪芬新建住宅,使用“房建建”APP,她用了10多天就完成所有审批,一次也不用跑。

这是临安区为减少农民建房审批环节,探索推出的农民建房“一件事”全流程“掌上办”。在申请审批环节,村民向村委会提出建房申请,由村委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踏勘,如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本人可以利用手机端APP自主填写申请信息,也可在PC端由村委相关工作人员代为填写“建房申请”。申请完成后,系统自动推送给镇街审批,全程网上操作,既缩短了申请、审批时间,又减少了群众跑镇街业务科室的次数,真正实现农民建房审批“跑零次”。

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互联网+公共服务”通过建立城乡公共服务的融合机制,将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延伸到农村社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袤的乡村,村民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乡村经济数字化

“智慧大脑”助农民

从桐庐县城出发,沿着徐七线行驶半小时左右就是沈冠村。与往年不同,“科技味”满满的数字农业驾驶舱,成为人们新的打卡点。通过驾驶舱,人们可实时查看田间情况,每天的水质、温度都能一“屏”掌握,足不出户完成精准投饵、环境监控、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工作。

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都凭经验判断除虫、除草、施肥的时间与度量。如今,数字农业让大家大开眼界,对增收致富也多了一份期盼。“以前这30亩稻田,亩产800斤,现在亩产达到了1000多斤,每亩还有260斤田鱼,亩均效益有望达到15000元,而在以往还不到500元。”沈冠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源如数家珍。曾经的低产田正在变成“科技田”“黄金田”。

“事实上,相比于地方花大价钱建设平台,我们更希望各地能够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放在特色化的应用场景上,尤其是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节本增效。”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围绕各地的农业主导产业,聚焦全产业链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杭州近年来各种应用场景层出不穷。

余杭区不断探索推进“数字农业”,实现农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农业项目,结合乡村特色茶产业探索开发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这一平台主要包括农业大数据中心平台、农业应急指挥系统、农产品价格行情监测与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等,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接市场、对接产业,实现“三农”数据经济化。“今后,我们还计划介入农业稻田管理,把粮食功能区等都融合起来。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平台基本建成。”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搭建大数据平台,杭州市还不断深化农业“机器换人”,加快智能农机装备的引进和应用。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遥控自走履带式旋耕机投入应用。智慧耕作、智慧插秧、智慧植保……精细化管理,助力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乡村治理数字化

“一码一图”重塑治理体系

除了赋能产业和经济之外,“数字”二字早已渗透在乡村治理、城乡融合等各个方面,融入了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也改变着农村的点点滴滴。

建德市莲花镇戴家村村民的钉钉上,首页上不仅有“本村通讯录”“便民电话本”,还可查询“村级财务收支”、进行房屋修建手续申报等。与此同时,当日常事务需要挨家挨户通知时,村干部使用钉钉“一键群发”功能,则可迅速将信息传达到每位村民手机上。“与其他工具相比,钉钉上可掌握已读未读的情况。”莲花镇工作人员说,“一些不会用智能机的老人,我们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上门通知,真正做到不遗漏一人一户。”

城市大脑让城市更智慧。而数字乡村的建设,也逐步改变了乡村的治理模式,撬动体制机制的一系列变革。目前,通过不同层级的积极探索,杭州已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数字三农”建设新模式。

近日,临安区“天目云农”一张网的基础应用框架已搭建完成。该平台全面打通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公安、政法、教育、医疗等14个部门数据,基本实现数据共通、共融、共享,建成地质灾害精密防控、农民建房一件事等特色应用场景25个。基于对大量实用性数据的分析研究,构建形成科学数据模型,为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由单纯的数字化手段、数字化技术向数字全覆盖、数字全融合转变,迈向数字乡村“数治时代”。

接下来,杭州将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化;建立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全面推进数字赋能乡村经济、民生服务、基层治理,创建全省引领的高水平智慧农业、城乡融合公共服务、精密智控基层治理的数字化示范窗口,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乡村杭州模式。

数读

基础设施

行政村4G实现全覆盖,百兆光纤接入率达100%

“机器换人”工程累计建成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园区)21个、示范基地69个。

数字化生产

应用示范项目

新立项实施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区项目4个,累计在实施项目6个;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牧场、渔场创建项目14个。

示范创建

临安区列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德市列入国家乡村治理示范县,临安区、余杭区、桐庐县列入浙江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临安、余杭、桐庐、西湖等4个县(市、区)入选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百强先进县。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王逸群 牛言瑜 冯莉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