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浦镇党委书记姚骏: 做好“礼堂+”文章,把文化大餐端上寻常百姓餐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26 07:48   

都市快报报道 双浦镇在西湖区最南面,三面临江,裙连西山,若从高空由东向西俯瞰,就像一个被钱塘江兜起来的“绿色聚宝盆”。

昨天上午,我和双浦镇党委书记姚骏约在下杨村文化礼堂见面。前不久,这里刚办了场村民自己动手做冰糖葫芦的迎新活动。

“活动虽小,却收获了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姚骏说,近年来,一座座文化礼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双浦建起,丰富的文化活动,让礼堂成为村民们常来的地方。

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于惠民。要解读双浦镇交出的文化高分报表背后的故事,从文化礼堂开始,最合适不过。

双浦镇已建成21个文化礼堂

是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

下杨村文化礼堂是一幢620多平方米的二层新中式建筑,一楼前厅的6块屏风墙,记录着下杨村护旨院、醉翁亭、月牙池等12个景点的故事。

礼堂二楼开辟了“文化讲堂”和“春泥计划”活动室,站在东面40多平方米的开放式露台,可以远眺下杨村的领旨漕、领旨桥、步行街等景点。

姚骏说,双浦镇已经建成了21个文化礼堂,总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可以说,双浦镇实现了文化礼堂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全覆盖。”

双浦镇最东面,有个东江嘴村,那是省级农村文化礼堂样本村。村里的文化礼堂,经常会举办非遗项目体验、各类文化讲座等活动,礼堂的广场上,也常常会有芦稷酿酒、杂技等活动登场。在这里,最能读懂东江嘴村的历史和文化。

村里还有一条文化长廊,能看到东江嘴村的村史、村情和乡风民俗。

穿过长廊,就到了文化舞台和生态文化公园,村里比较大的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

文化礼堂内,也常常会举办国学经典传承活动,如穿汉服、诵经典等。当然了,这里还是村民们看大戏、看电影的地方。对双浦镇来说,文化礼堂还是民间艺术的传承阵地,民间艺人们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技艺,双浦镇也以此为舞台,培育乡土文化人才。

东江嘴村里从不缺“文化人”,近年来,村里成立了舞蹈队、腰鼓队、篮球队、骑行队、青少年陶艺社团等10支业余文艺团队。村民们平时闲下来了,就装扮起来,唱唱跳跳的,农村的文体生活就这样丰富起来了。

如今的双浦镇,已经是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姚骏说,2020年,双浦在各个农村文化礼堂几乎是“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

文化走亲、送文下乡

双浦要把文化送进百姓日常生活

双浦人的文化活动,每年都不会少。

2020年,双浦举办了首届趣味运动会,排舞大赛也已经办到了第六届。双浦“男篮女排”的实力,也一直名声在外。

了解当下社会实事和新闻热点,双浦人也有自己的宣讲方式。村民们用“小锣书”“越剧”“三句半”“顺口溜”等方式,将实事排成剧目,演给大家看。

这些丰富、有趣的文化活动,都是双浦的特色文化。

怎么发扬双浦的文化?

姚骏用了10个字来概括: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比如,举办开蒙礼、成人礼、敬老礼、新兵壮行礼等活动,在传承传统民俗中融入现代文明。举办以红色文化、法治文化、礼仪文化、非遗文化、健康文化等为主题的宣讲和培训活动,开展文艺下乡、书画交流、“我们的村晚”等活动,让文化走进老百姓的寻常生活。

“最美家庭”“最美人物”“乡贤榜”等道德评选活动,也凝聚了双浦人的价值共识和文明力量。

姚骏说,接下来,双浦将继续做好“礼堂+”的文章,在文化礼堂里加入便民服务、党建、纪检、村民议事等功能,与教育培训、会议办公、代表(委员)联络、老年活动等功能相结合,让文化礼堂的活动丰富起来。

双浦也已经定下目标,每年都会举办超过100场以非遗、健康、法律等为主题的讲座,举办至少70场“我们的村晚”“文化走亲”“送文下乡”“村运会”等活动。

为了把文化大餐端上更多老百姓的餐桌,双浦还打算引入第三方专业文艺团队,以“文化管家”的身份,下沉到各个文化礼堂,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培训、团队培育等活动,打造“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队伍常驻、群众常来”的双浦文化礼堂样本。

深挖当地文化

打造铜鉴湖、清风山房等网红打卡点

一张文化高分报表的背后,是双浦镇始终重视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以及地方特色民俗的保护和传承。

滑嫩鲜美的“西湖莼菜汤”,是杭州的一道传统名菜。

但是你知道吗?西湖莼菜大多产自双浦镇,这里种植莼菜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双浦镇还是九曲红梅的原产地,这杯色泽温润的红茶,和西湖龙井一起,被称为“杭州双绝”。

2020年6月,双浦镇灵山村的九曲红梅茶博物馆新馆开馆。姚骏说,双浦准备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挖掘双浦茶文化的内涵,通过品牌打造、原产地保护、文化挖掘等措施,让九曲红梅茶焕发生机,保护和传承好九曲红梅茶的制作技艺。

2020年,双浦镇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镇,在这里,A级以上景区村庄一共有20个。姚骏说,接下来,双浦将通过铜鉴湖、清风山房、塔莎梦园等新兴网红打卡点的打造,深入挖掘双浦文化,走出一条以文化为核心的经济、生态、旅游齐步走的发展之路。

离开双浦镇时,已临近中午。走在路上,模糊地听见几句当地人打招呼的话。

“这是双浦话。”姚骏说,双浦话好听又含蓄,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太会讲了。

在双浦话里,两个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大多是:“侬饭缺过咪?”意思是:“你饭吃过了吗?”本意和“你好”差不多。

当两个人分开时,也会亲切地跟对方说:“侬到伢阁里来搞蛮。”意思是:“你到我们这边来玩呀。”

“这也是双浦文化。”姚骏说,讲方言,也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村民情谊的一条纽带。

文化礼堂里丰富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双浦的乡村风气和村民们的精神风貌。而一声声亲切友好的方言,也让双浦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通讯员 方琳嬿 王川页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