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完成“三级跳”——未来社区,未来去哪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15 09:39   

浙江日报 作为浙江在全国首创的重大民生工程,未来社区不断拓展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空间。

2019年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意见》先后印发,确定首批24个试点社区;2020年,试点社区实现扩容,增加了乡村类和全域类……近两年时间,我省未来社区建设已实现“三级跳”。

迈入“十四五”时期,如何更好地推动未来社区建设,实现从未来社区到未来城市的演进?日前,浙江日报、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在杭州主办以“效能政府与未来社区”为主题的“提问‘十四五’系列高端智库沙龙”。与会专家就如何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城市现代化的新平台展开了头脑风暴。

共建共享

一切以人为核心

以人为本,是未来社区建设的初心。

未来社区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高级形态,作为一次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导向的探索,在谋划未来社区工作伊始,我省就广泛开展问卷调查,把人民满意度作为创建未来社区的最终评判标准,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大平台。

“以人为本,是未来社区建设中必须一以贯之的内核。”杭州市望江指挥部副总指挥长鲁军开门见山。他全程参与了杭州市上城区始版桥社区的推进工作,如今,该社区已全面开工建设。“未来社区好与不好,最终的评价者是居民。”鲁军表示,全民参与、汇集众智的理念贯穿了始版桥未来社区建设的整个过程。

“十四五”时期最早一批未来社区落成,邻里之间的相处模式,将成为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点。《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到的九大场景中,未来邻里场景居首。这也反映出未来社区的人本化导向和人文精神内核。

“未来社区要进一步强化社区自治。”绿城理想生活集团运营中心总经理周正希表示,一方面,邻里公约通过数字化方式将行为线上化,打造一套社区积分体系;另一方面,选举社区意见领袖,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管理及治理,推动社区自治组织有序、健康发展。

“未来社区建设不仅是建筑工程,而且是社会工程和文化工程。未来社区要重构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就要打造公共空间,为人的交往与熟知搭建平台。”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蓝蔚青说,“除此之外,邻里公约作为社区居民共同约定遵守的公共规则,是未来社区重塑社区秩序、深化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重要基石。”据了解,目前,省发改委正积极组织各试点社区进行社区邻里公约的编制。

“以人的尺度规划城市、以人的需求设计空间、面向人的未来变革治理,要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的需求,致力于把未来社区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新型功能单元。”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说。而在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看来,未来社区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对“提供的服务是否是居民所需要的?居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可以了解居民的服务?”等需求进行充分把握。“未来社区建设需要重视基于社区情景的底层设计,以当地的资源禀赋、人口结构、市民素质等各项因素作为治理的核心参数,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真实需求。”金雪军说。

系统思维

不要只做“盆景”

未来社区“城市新型功能单元”这一定位背后,指向一个更大的概念——未来城市。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规划建设的目的是为今后构建未来城市、未来社会打好基底、做牢基础单元。据悉,到2021年底,我省将培育100个未来社区试点,未来社区建设理念将从试点向全省推广复制。

2020年我省公布的未来社区建设第二批试点名单中,除更新改造类和规划新建类以外,增加了乡村类和全域类试点,在更多类型上对未来社区建设进行探索。“我们要站在打造未来城市的高度,以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张祝平认为,建设未来社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化解城市化带来的困境,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定是在未来城市的格局下去思考未来社区,倘若只盯着一个社区搞来搞去,做出来的是盆景。”潘毅刚认为,未来社区推广复制的关键,在于通过试点社区建设抽离出适应城市发展的普遍建设经验,然后落地到其他社区,让未来社区实现“最多改一次”。

“未来社区的发展,要关注城市有机更新的问题。”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任江山舞认为,要把城市视作“有机体”和“生命体”,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补齐民生短板,既保存城市的“DNA”,又使之成为“美好生活”的基本单元。

在交流中,与会专家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与试点建设不同,打造未来城市、未来社会更需考虑全域规划,同时衡量城市能级、居民意愿、改造迫切性、资金平衡难易程度等要素,分批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理念新、要求高,要让有限的未来社区连点成片,尽可能辐射城市更大面积。

“在规划中,对公共区域、配套设施的开发要有前瞻性,要考虑到跨社区的人际关系,提早布局甚至留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一定要营造一种开放的“人际关系”,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在未来社区建设中,我省也将以“最多改一次”为原则,降低成本,减少对老百姓的重复影响。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王世琪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