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今年,提升改造星级“残疾人之家”被列入省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全省各地正稳步有序推进星级“残疾人之家”提升改造工作,“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缺什么、补什么”“服务品质”“扶持机制”,杭州市围绕省残联统一部署,创新举措、强化保障,由点至面推动杭版“残疾人之家”星级提升,打造助残品牌。
拓展覆盖面 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残疾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残疾人之家”是基层残疾人的专业性综合型服务阵地。建设综合性、示范性的“残疾人之家”为五星级的增强版,是体现杭州市残疾人工作水平、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目前,杭州已建成“残疾人之家”188家,庇护残疾人4647人,实现了全市乡镇街道基本建有至少1家规范化“残疾人之家”,主城区三星级及以上达100%的目标,同时提高四星级、五星级机构占比。对标浙江省提出的“到2022年,在人口相对集聚的万人以上乡镇(街道)建有1家规范化‘残疾人之家’”的要求,杭版“残疾人之家”建设覆盖面显然更广。
除了推进星级机构镇街全覆盖,杭版“残疾人之家”持续拓展人群服务对象。面向本市辖区内的所有残疾人,以劳动年龄段内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为重点,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技能培训、康复训练、文体活动、辅助性就业、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服务,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增设服务内容和项目。
作为星级机构提升改造的样板,成立42个年头的上城区小营街道“残疾人之家”,去年大刀阔斧提升环境文化,开拓“艺术疗愈”服务项目,开展特殊群体辅助性就业烘焙技能培训,帮助精神残疾学员及家属解决心理问题。如今,这里已成为残疾人心目中环境优雅、设备功能齐全、安全有序的温馨家园,并且收获了杭州市“仁爱家园”示范单位、平安创建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推动政策升级
加大补贴力度解决发展瓶颈
如何通过政策升级,推动“残疾人之家”功能升级再上新台阶?
按照省残联提出的规范化建设要求,杭州提出了“八个有”的建设标准,做到每一处“残疾人之家”都有合法的主体、有统一的标牌标识、有稳定的服务对象、有适宜的服务场所、有配套的设施设备、有完善的服务功能、有专业的管理服务团队、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令人振奋的是,杭州市残联正联合多部门加大“残疾人之家”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在充分执行国家、省、市运管扶持政策的同时,杭州市和各区、县(市)残联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从开办费补贴、星级补贴、运营补贴、无障碍设施改造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补贴等方面入手,解决“残疾人之家”在建设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对符合补贴对象条件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给予3万-20万元的开办经费补贴;建立年度考核制度,根据星级评定和日常督查情况,对符合年度考核标准的“残疾人之家”给予1万-5万元的补助;“残疾人之家”每接收服务一名残疾人,每年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享受集中就业退税政策企业创办的,每年按不低于当地2个月最低工资标准予以补助;其他主体创办的,每年按不低于当地6个月最低工资标准予以补助;安排本市户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实施无障碍改造的机构,按实际费用给予全额补贴等。
在此基础上,“残疾人之家”建设不断加码,实行“五个统一”,通过统一机构名称,统一创建标准,统一评估机制,统一扶持政策,统一规范管理,高质量推进机构规范化建设,以“领头雁”的姿态展现新风采。
建立星级评定制度
清单式管理完成提升改造目标
今年,三星级“残疾人之家”已覆盖杭州主城区所有乡镇街道,按照目标,到2022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三星级及以上机构将达100%。星级机构飞速创建、提升,离不开精准施策。
通过实行清单式管理,杭州坚持“一家一策”的原则,联合机构、乡镇(街道)、区县(市)残联,对全市有提升计划的118家“残疾人之家”量身定制星级提升清单,明确提升目标、提升改造清单、提升需投入的资金和提升改造完成时限。通过逐项落实、销号,累计已有84家“残疾人之家”改造到位,均达到3星级及以上,涉及提升改造清单2844条,全面超额完成省残联下达的60家目标任务。同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残疾人之家”提升改造项目,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参与度和影响力。
改造之路,建立星级评定制度必不可少,在规范化建设基础上,杭州市将“残疾人之家”全部纳入星级评定范围,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根据规模条件、功能设置、运营管理和服务品质等方面开展星级评定,起到以评带促、全面提升的效果。
为加快推进杭版残疾人之家星级提升,下一步,我市将着重从提升专业化水平、提升社会化水平、提升智能化水平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培育、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企业、专业机构兴办残疾人之家,实现残疾人之家建设主体多元化。发挥杭州“中国最具创新力的智慧城市”的优势,逐步探索智慧化发展应用,实现“残疾人之家”规范服务和管理效能的蝶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