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11月19日,历时3个月,杭州东站网约车服务区2.0正式启用,新增智慧叫号系统—所有进入停车场的网约车信息,自动在候车区液晶屏上显示,并伴有语音提醒。此外,网约车司机在停稳车辆后,后台将自动发布停车位置到旅客手机上,方便旅客快速找到自己呼叫的网约车。
交通设施是今年浙江九类服务大提升的公共场所之一,今年以来,江干积极推动杭州东站打造数字治理“第一站”。在去年实施高铁至地铁免检换乘、停车“先离场后付费”等45个服务提升项目基础上,杭州东站按照“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理念,以全面数字化转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截至目前,杭州东站已完成出租车通道改造、建设P西地面停车场、建立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等“7+1”个改革项目。
瞄准痛点
温馨服务更智慧
一座车站就是一座城市的窗口,作为一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杭州东站的改革始终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入手。
过去,在杭州东站打出租车,等待两小时左右是常有的事,因为候车通道内没有空调,冬冷夏热,尾气严重,导致乘客的体验感较差。“为此,历经7个月,我们对出租车通道实行智能化提升和舒适化改造,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分析判断,司机和乘客可科学判断选择合适的进站区域或通道,实现人车匹配、供需平衡。”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综合科科长姜英豪说,此外,杭州东站还接入杭州市交通局出租车指挥调度系统,当人车匹配失衡时,自动通过指挥调度系统远程呼叫东站周边2公里内空载出租车进站接客。
“当前排队人数8人、当前排队车辆132辆、预计等待时间2分钟……”11月23日,笔者步入杭州东站出租车通道入口处看到,一块硕大智能调度信息显示屏映入眼前,方便乘客选择合适的出租车候车通道。与此同时,出租车司机在进入杭州东站蓄车场前,也可在新风路、新塘路等路段的显示屏看到相同数据。经过智慧化改造后,杭州东站出租车通道上客效率提升12倍,乘客在平峰打车实现随到随走,高峰期等待不超过半小时。
借助数字赋能,杭州东站不断在服务上做加法,持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杭州东站乘坐大巴的旅客,进站时凭“身份证+人脸识别”刷脸进站和上车,实现从网上购票到刷脸进站的“畅享”出行;设立厕所智能引导系统,空余厕位在哪里,看屏幕就能知道;增设临时身份证明自助办理机,未带身份证的旅客自助办理实现20秒出证……
数据赋能
管理应急更高效
出租车通道的改革,不仅让百姓的出行更方便,也为杭州东站的管理应急提供了更多探索。比如,未来将通过与城市大脑连接,设定一定阈值,一旦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就会激发智能疏散人流的功能,这是杭州东站通过数字化转型,从被动管控切换为主动出击的缩影。今年以来,江干刀刃向内,推动杭州东站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促进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形态。
打开“智慧杭东”App,室内导航、反向寻车、票务购买链接跳转、站内寻人、智能客服、一键报警、周边出行服务信息、党群服务、信息发布等十大场景化功能应有尽有,几乎囊括了旅客在杭州东站的所有基本需求。“除了这些场景功能外,乘客在杭州东站遇到任何困难,都可通过‘智慧杭东’进行反馈,管理人员会即时响应进行解决。”姜英豪说。
依托城市大脑数字赋能,实现在线感知电梯运行状态、电梯故障和不文明行为等数据,在线协同就近救援,故障救援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启动视频对讲疏导功能,安抚被困人员等待中的紧张恐惧情绪。此外,91辆垃圾清运车也接入系统平台,精准计量出杭州东站日均垃圾量,为后续推进垃圾减量、提升杭州东站环境提供了精准支撑。
打通更多壁垒
“东站大脑”在路上
去年,在杭州城市大脑年度总结发布会上,城市大脑·东站枢纽综合应用场景1.0版正式发布,通过行车、停车、乘车、安全、环境等5方面场景的综合应用,赋能东站枢纽日常智慧治理。“我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源配置合理化、旅客出行便捷化、主体管控高效化等目标,基于此,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大脑·东站枢纽综合应用场景2.0版的建设。”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副主任孙荣俊说,截至目前,管委会已与长运、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部门机构进行对接,目标是实现杭州全市公共交通的协同。
据了解,正在建设的“东站大脑”将联通与杭州东站相关的神经元,包括管理、服务、经营等不同类别的节点,通过数据上的共享和碰撞,为每位来杭州东站的旅客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会针对每位来杭州东站的旅客设置旅游、商务、走亲访友等不同场景,根据不同的场景,为旅客提供具体的出行方案,确保旅客出行无忧。”孙荣俊说,除了交通外,“东站大脑”还将提供酒店等方面的服务。
下一步,杭州东站以整体智治的理念,立足旅客服务、管理应用、内部增效三大场景,构建好站体物联、运营监管、执法联动、服务协同、办公互通五大系统。“抓住杭州举办亚运会的契机,江干将把杭州东站打造成杭州数字赋能的样本,探索出更多可复制的经验。”江干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由江干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