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总体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更迭背后,蕴藏着哪些聚焦富民惠民、增进新福祉的担当与推动力?
今年,是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的收官之年,杭州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头雁”标准高质量推进农村饮用水民生实事,超额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杭州各地形成了一批省市乃至全国的示范点、样板地,不断为百姓创造幸福生活。
高起点规划
立足城乡同质饮水
用上和城里人一样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是不少偏远山区群众的切实需求。杭州市紧扣老百姓生活的“关键小事”,科学规划农村供水格局。“以往,偏远山区多采用建水池集蓄山泉水的单点供水模式,存在雨天水浑、晴天水少的困境。”杭州市河道与农水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广大农民喝上干净水、安全水,杭州市在省内率先深入镇村开展农村饮用水调研,梳理出涉及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关键制约因素,对标城乡同质的目标,聚焦构建“城市县域网为主、乡镇局域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的农村供水格局,引导区、县(市)走规模化供水道路,最大限度挖掘城市水厂、乡镇(联村)水厂供水潜力,归并淘汰一批“低散弱”单村水站,并制定《杭州市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临安区按照“能扩则扩、能联则联、单村单点补充”的原则,新建13处骨干乡镇(联村)水厂,形成“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供水新格局,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由46.4%提升至80%以上。
2018年以来,杭州市72.8万农村人口由低标准的单村水站供水升级为规模化水厂供水,水质和水量得到有效保障,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由84.1%提高到93.5%,新增规模化水厂供水人口全省领先。
高标准建设
保障供水全域覆盖
杭州市为了高质量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交出让百姓放心的供水工程,一方面,组织技术骨干研究制定建设标准,在省内率先出台地方标准《农村饮用水工程提升规范》,整理单村水站设计技术要点及标准图集,鼓励统一设计、统一采购。另一方面,杭州市林水局以“333”党建为引领,成立了一支技术型的党员突击队,为项目规划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加强对供水工程的暗访督查。
如今,富阳区通过统一外观设计,统一制水设备,已经打造出了里山镇民强水站等一批标准高、形象好的供水工程,在满足农村百姓优质饮水需求的同时,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美丽乡村有机融合的典型样本。
在革命老区清凉峰镇马啸片,为确保当地村民“喝水无忧”,临安区采用八级增压供水方式,将马啸片纳入龙岗水厂供水范围,成为省内增压级数最高的供水区域。
杭州市通过城镇管网延伸、单村水站和加装家用净水器等方式,9月底全面解决低收入农户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低收入农户共享发展成果。
据悉,截至今年10月,杭州市已累计建设完成670处达标提标项目,1017个行政村、123万农村老百姓在达标提标行动中受益,完成投资4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