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西溪:共生共荣,书写宜居样本——杭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纪实(上)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1-17 11:51   

浙江日报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强调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宜居城市”,是总书记对杭州的期待与重托。如何不负所托、写就“双西”生态高分报表?7个月来,从宣布建设“湿地水城”到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杭州以保护为先的“双西合璧”方案实现“双西一体化”提升,“合璧效应”在国庆长假成效初显:“双西”共接待游客327.8万人次,西湖的游客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3.4%,而西溪的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2%。

这个秋天,在西湖西溪,杭州继续奋力书写“春天的故事”。一场践行总书记生态先行理念的景域实践,正逐渐走向深处。

浓抹生态

实现颜值精彩蝶变

11月的西溪,秋阳乍暖还寒,绿意依旧盎然。

我们遇见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刘想时,他正在中心附近的一处野塘边查看水质。不远处,一块电子监测屏半掩在叠翠间,几个实时跳动的数字依稀可见:浊度8.12NTU、溶解氧7.12mg/L。

湿地多塘,但以往塘与塘之间几乎互不“交流”。为了增加水的流动性,提高观感度,湿地公园正在试点通过暗管将湿地内的野塘连通起来,并通过电子设备对水质进行24小时监测。刘想说:“总书记牵挂西溪的水,这对我们来说既是鞭策也是动力。”

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春天时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仅牢牢刻在了“刘想”们的心中,更为西溪湿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些年通过各种措施,西溪湿地整体水质和透明度有了不同程度改善,但水体观感度与西湖相比仍不算理想。所以今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调研,厘清家底、发现问题。”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何蕾说,这里的生态环境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

这种细节上的变化,有时候小到只关乎几厘米的水深。比如通过数月的观察与专家研讨,生态研究中心发现观鸟区的浅滩水位常常会没过石头表面,这让很多鸟类无从落脚,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所以湿地方面正在考虑设置闸门,以便更好地控制水位线。

“今年以来,鸟类多了5种,植物添了15种,昆虫增加了25种。”刘想对西溪的细微变化如数家珍,“环境是否变得更好了,小鸟是会用脚投票的。”

深蹲,是为了更高的起跳。在10月底举行的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推进大会上,杭州亮出十项硬招实招,提出全力打好一体化保护提升组合拳,其中“第一招”就直指西湖西溪的水环境和原生态保护修复——接下来,杭州要加快推进西湖高效降氮、持续保持良好水质。同时也要用好西湖治水经验,高标准推进西溪污水零直排,加快改造提升原有沉砂池等引水设施,科学论证三江口引水工程方案并加快落地实施,确保西溪湿地水质明显提升。

“道法自然,就是要淡妆建筑、浓抹生态,实现颜值精彩蝶变。”杭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推动“双西”形成良好生态系统,使西湖更加眉清目秀、诗情画意,让西溪更加古典宁静、浑然天成,充分彰显“真山真水园中城”的独特魅力。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张彧 叶怡霖 通讯员 周莹 斯金叶  编辑:高婷婷
返回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强调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7个月来,从宣布建设“湿地水城”到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杭州以保护为先的“双西合璧”方案实现“双西一体化”提升,“合璧效应”在国庆长假成效初显:“双西”共接待游客327.8万人次,西湖的游客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3.4%,而西溪的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2%。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有效运用西湖申遗和遗产保护经验,借力打响西溪湿地品牌,2025年前将西溪湿地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力争早日推动“双西”向“双遗”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