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双西”一体化 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有哪些新思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1-17 07:30   

一体化不等于“一样化” 西湖边可以建立生态保育区 

加强创新,打造成年轻人“打卡”乐园

都市快报

“钱塘之西,表里溪湖”,西湖与西溪,有着许多共同点——有水、有船、有绝美的自然风光……如何在“双西”一体化的保护进程中,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与文化传承的发掘提升,是“双西”景区实现精彩蝶变的重要因素。

西湖与西溪因水而生,水资源是“双西”的灵魂和根本。多年来,根据西湖与西溪自然属性与水环境的差异,景区管委会“对症下药”,制订了全方位的治理方案。

昨天上午,多位专家学者、景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的大背景下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三个小时的会议干货满满。

杨星

(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轮值会长、《都市快报》创始人)

把西溪这张城市名片

打造得更加鲜明

如何定位西湖和西溪这两张“城市名片”,借此来展现杭州的城市气质?

在文化保护提升方面,举个例子,西溪对于杭州意味着什么?容易引起好感度的点在哪里?事实上,它对于杭州城的防洪排涝、对于周边居民的劳作的生存功能可以作为抓手。通过深度的论证、挖掘与定位,把西溪这张城市名片打造得更加鲜明,进一步提升杭州的城市形象,对于形成杭州的认知好感度以及生态发展、旅游发展、文化发展的先进性有着积极作用。

方益波

(新华社驻浙江分社轮值总编)

一体化不等于

“一样化”“一致化”

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从管理上要做到一体化。在未来发展的思路上,一体化不等于“一样化”“一致化”,而是要朝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方向努力,在“各”上也可以多做一些文章。

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开发要上好生态与文化两门课,上好生态课就是要维护好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城市之肾的功能,上好文化课就是要发扬与挖掘湿地的文化内涵,做好传播和营销。

姜青青

(杭报集团新研所原所长)

一体化的保护

多样化的呈现 差异化的发展

双西一体化文化保护传承怎么做?

首先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指导思想要明确。过去,西湖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而西溪则属于儒家文化里的渔樵耕读。这种文化的回归要在顶层设计中体现出来。

其次,要有一个标准设置,在保护第一位的前提下,形成一套一体化管理的标准。这一点西溪可以借鉴西湖的模式。

第三,要有平台设计。一体化保护之后,西溪现有的研究中心可以把西湖学的研究整合起来,搭建一个文化研究的大平台。

总的来说,“双西合璧”应该是一体化的保护、多样化的呈现、差异化的发展。

王苗

(杭州市市志办原二级调研员)

打造成年轻人“打卡”乐园

双西一体化,既要考虑二者的差异性,又要考虑二者的相关性。西湖更加强调雅致,西溪突出质朴和野趣,这种文化品格的差异在今后的融合上要更突出。

第二是物理空间上的互融转化为文化互融。比如沿西溪路一带,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如果把东岳庙、五方庙等连珠成串,构成一个整体,会大大提升双西的活力。

第三是传统和现代的互融。一个文化景观要有生命力,首先要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兴趣。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打造成年轻人“打卡”乐园。

陈苍松

(浙江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

重视生态保育区的功能和作用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我首先希望能够有一个总体规划,遵循适度修复的原则。

其次,经过多年检测,我发现西溪湿地存在生物入侵和人工放生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适当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比如人工打捞,将问题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第三,要重视生态保育区的功能和作用。目前,西溪已经建立了一些生态保育区,西湖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在靠近山体的地方建立生态保育区,到了生物繁殖的季节,可以在科学监测的基础上,精准定点定时降低这些区域的光污染、噪声污染,给生物提供一个繁衍生息的栖息地。

第四,继续坚持科学监测。西溪湿地公园目前已经制定了监测的规范,这个科学监测的规范也可以适用于西湖景区。

王繁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院副研究员)

注意引配水过程中的咸水问题

水是湿地的灵魂。清淤、截污、引配水的工程对水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今后还可以继续坚持。

但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引配水过程中的咸水问题,引水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要水质提升了,整个湿地的生态功能反而下降了;另一个是池塘水质的问题,一些封闭不连通的水域水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于生态保育区可以用“引导+培育”的模式,多采取一些生态修复的方式,比如说西湖的水下森林方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是否可以把这种方式引到西溪湿地来,从生态、旅游景观的角度都是非常好的措施。

杨小茹

(杭州市园文局原总工)

建立西溪湿地生态基因数据库

在保护管理上,西溪可以借鉴西湖的经验。例如在治水方面,水下森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干预。

此外,西溪湿地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海绵”,让城市能够呼吸,如何发挥它的作用,走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杭州经验、杭州特色,是我们需要在研究当中做的。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我建议在十多年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基础上,建立西溪湿地生态基因数据库,把西溪生态的基因一点点都琢磨整理清楚,科学管理,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摄 见习记者 朱振辉 培训生 费静怡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昨天上午,多位专家学者、景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的大背景下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三个小时的会议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