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社区治理是城市管理的细胞。杭州市有1200多个社区,13000多名社区工作者,他们不但要处理好社区的日常事务,还要完成各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遇到突发事件他们更是责无旁贷的“救火队员”。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工作,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各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昨天下午,2020“公述民评”电视问政第二场的主题就是“社区治理还有哪些痛点?”重点针对服务社区的机制落地难、社区超职责范围事项多等问题展开。十三个区、县(市)分管负责人,钱塘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市民政局、市城管局、市住保房管局、市公安交警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接受现场民评代表的问政。
社区没有执法权
遇上违章搭建、违规停车等乱象该如何解决?
小区管理错综复杂,如何能让工作更有效,结果更向好?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关键在于瞄准“痛点”。然而在面对小区违章搭建、违规停车、非法出租等乱象时,由于社区没有执法权,或是职能部门职责边界不清,往往会使整改工作陷入僵局。
拱墅区的大浒东苑小区,不少高层住户家中都装有保笼,款式也五花八门。在现场播放的调查视频中,有居民向记者透露,之前小区综合整治时,要求保笼必须是贴墙款,不能有凸出,但现在看来,整治似乎没起到任何作用。社区工作人员则表示,社区对违章的定义不是很明确,也没有执法权去拆除保笼,必须由拆违部门拆除。
社区没有执法权,面对一些“违建”只能采取沟通劝说的方式,在滨江区的江南明月小区和富阳区的富春上城小区,同样面临着违规包阳台和楼顶阳光房搭建的问题,业主咨询了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在“谁来出手执法”这个问题上,都陷入了僵局。
对此,市城管局副局长孙敏豪解释,目前杭州市对违法建筑采取的是根据2014年的文件规定,城管部门负责违法建筑的认定和查处,经过认定和查处并作出整改,在整改拆除决定做完之后移交给街道,由街道强制拆除。
针对保笼规范问题,孙敏豪说,如果保笼的外挑部分超出外立面,就定性为违法,如果不超出外立面就不是违法建筑。对于老小区的保笼整治,他建议采取集中整治,一户一户来执法不太现实。
视频中涉及各个城区的内容,各城区相关负责人也在现场作了表态。
拱墅区副区长方友青说,会对大浒东苑安装保笼的情况再做深入调查研究,认定它们建设的时间,是否合法或者非法,再进行合法合规的处理。
“富春上城小区是2016年交付的小区,我们之前也开展过相关的专项整治,我们会再进行一次排查,排查之后我也会让属地部门召集物业、业委会、业主代表共同拿出一个方案来。”富阳区副区长卜利斌表示。
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社区也要管?
基层超职责范围事项多
骑电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者,按理说应该由交警部门进行罚款和安全教育,然而在萧山区,交警部门还会给属地社区也开具一张约谈单,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找到当事人,并进行安全劝导。
除了要上门劝导,社区工作人员还需要对辖区内佩戴头盔的情况进行统计,交警部门则会定期进行考核。而这样的情况,在各个城区普遍存在。
看完调查视频,萧山区副区长陈琴箫首先表态。她说,执法部门想要加强源头管理,培育老百姓的安全意识,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简单地把任务压到社区,确实不太合理。
“我觉得社区作为基层的组织,应该加大面上的宣传力度,更多地营造平安建设人人有责的氛围。”陈琴箫表示,如果相关职能部门要把任务下放到基层,应该在力量下沉、专业职能等方面做到位,进行一些精准的点对点的教育,“这个问题我们回去还会专题研究。”
市公安交警局副局长杨国庆说,从今年4月份起,杭州交警开始对电动自行车违法的行为进行源头的抄报,主要是针对今年以来有三次违法行为的居民,在现场交警处罚、现场交警教育后,会同时将这个违法的行为抄报所在社区。
抄报实施以来,今年杭州电动自行车死亡人数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5人,同比减少了34.66%。
“虽然说我们对社区没有考核,但源头宣教这个工作分解下去之后,确实给各个社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想我们还是考虑得不够周全,今天我把这个问题带回去,及时向党委汇报,一定会形成一个有力的措施切实为基层减负。”杨国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