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没有来过杭州,但你只要用过1元面额的纸币,你就已经认识了她——西湖上一个有着三座石塔的著名景点。她的名字,就是三潭印月。
对于杭州人,特别是70后、80后的杭州人来说,三潭印月是一个记忆中的地标。回家翻翻相册,似乎大多数人都能找到以三潭印月石塔为背景的童年影像。只不过,对于这个在西湖中心的、必须坐船才能到达的景点,你的了解又有几分?
“西湖上新了”第一季第三期,我们来讲讲三潭印月的那些事儿。
三座石塔原本有何用途?
北宋年间,苏轼治理西湖时,清淤泥,筑苏堤,西湖由此有了里外之分。为管理西湖以及监测水文变化,苏轼在外西湖水最深的三个地方各设置了一座石塔作为标记,这便是三座石塔的由来。
现在的石塔是苏轼设下的吗?
苏轼当初设下石塔,规定农民不得在石塔范围内的水域种植菱和藕,以防淤泥再次沉积,因此,北宋时的石塔相距甚远,“限种区”面积很大,包括了外西湖大部分水域。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塔是明代后期重建的,塔间距离仅62米。
“三”这个数字有什么含义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家关于宇宙生成的认识。中国园林在水中营造石笋、假山、石塔时,常取“三”这个数字,与传说中的“海中三山”相合,即方丈、蓬莱、瀛洲。巧的是,三座石塔旁的小岛,就叫小瀛洲。
小瀛洲为什么是田字形的?
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聂心汤治理西湖时,用湖泥在昔日三塔中南塔的残基上堆建圆形堤坝,称“放生池”。至清代,官方历次在此岛上营建园林建筑,修筑长桥,慢慢形成了田字形格局,就是现在的小瀛洲。康熙皇帝南巡时,御笔一挥,指定小瀛洲以及三座重建的石塔为新的三潭印月,这便是我们现在见到的三潭印月。
岛上赏景最佳位置在哪里?
在小瀛洲上看三座石塔,最佳位置是我心相印亭,而我心相印亭最有匠心的地方是月洞门。月洞门不仅是让人进出的通道,也是肉眼赏湖的“取景框”。透过门洞看西湖,碧波倒映石塔,偶有游船划过,这一幅画便活了。
岛上为何有座三角亭?
亭子的檐角以偶数居多,如四角亭、八角亭,可在小瀛洲上,有一座三角亭。这座亭子名为“开网亭”,缺少一根立柱、一面亭墙,两面临水有靠栏,一面向桥面敞开。顾名思义,“开网亭”三角造型有“网开一面”的寓意,恰与聂心汤营造的“放生池”呼应。
岛上有没有代表性植物?
小瀛洲的代表性植物是木芙蓉。木芙蓉邻水生长,枝干细长,秋天开花,而且会变色。初开时,花朵为白色或淡红色,随着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增加,花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深红色。由于一日三变色,木芙蓉也被称为三醉芙蓉。
岛上能看到哪些鸟?
岛上可以看到喜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受欢迎的鸟儿,象征着喜事到来。但说实在的,喜鹊的叫声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听。到了9月底、10月初,普通鸬鹚会到西湖越冬,它们很喜欢小瀛洲,现在去岛上,地面上那些白色不明物体就是它们的排泄物。
三潭印月何来33个月亮?
有人说,中秋之夜,三潭印月有33个月亮。那么,这么多月亮,都在哪里呢?据说,以前中秋之夜,三个石塔中会点上灯,再用桃花纸封住孔洞,每个石塔便会呈现5个圆形光晕,形成5轮“满月”。3×5=15,这15轮“满月”倒映在水中,便形成了30轮“满月”,加上天上一轮真满月,和水中一轮真满月的倒影,共是32个月亮。
最后一个月亮,到底在哪里?你知道这个浪漫的答案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