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 杭州高新区开启新征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0-21 07:33   

每日商报 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如果把这个问题抛回上世纪九十年代,也许很多人都不能给你答案。当时,机械电子、纺织丝绸、化工医药、轻工食品这四大支柱产业几乎撑起了整个杭州经济。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1990年,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空白,杭州将文三路一带圈为高新产业孵化器,一路奋起赶超。1996年,滨江区正式成立,陷于“螺蛳壳里做道场”窘境的高新区跨过钱塘江,开启了“有梦向江来”的故事篇章。2002年,高新区和滨江区合二为一,“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融合发展态势逐渐形成。

30年披荆斩棘,30年筚路蓝缕,如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凭借着一路崛起赶超的“后浪精神”,高新区(滨江)更是成为了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

今年,杭州高新区30岁了。站在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开局之年,高新区(滨江)将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鲜明底色,以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为“双引擎”,抢抓新基建、新健康的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的下一个“黄金期”中,再度起航。

新制造

数字经济赋能 推进产业链建设

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根基,是杭州确保继续走在前列的底气。

2019年,杭州吹响了制造业再出发的“集结号”,擘画出一张清晰的“新制造业计划”施工图,高新区(滨江)紧随其后,以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为“双引擎”,启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并发布新制造业计划,明确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同年12月,高新区(滨江)入选2020-2022年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单),这意味着,高新区(滨江)将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间”。

高新区(滨江)新制造发展的步伐为何能迈得又快又稳?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正是其中的密钥。

新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的赋能。高新区(滨江)是浙江数字经济的重要策源地,是杭州争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先行军,产业体系完整、新兴业态活跃、亩均效益全省乃至全国领先。而制造业也是数字经济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高新区(滨江)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将其作为打造稳企业、稳增长、稳产业的关键抓手。

如今,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一批又一批以技术创新、软硬件结合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在新制造业领域书写出更为精彩的故事。

如何给新制造业发展预留更多的空间?高新区(滨江)从优化土地空间资源、建设工业综合体、发展特别合作区等方面挖掘潜能,推进新制造产业链建设。

尤其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整合了3000多亩产业用地,主攻新制造,实施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新制造业先行区,为杭州发展新制造业提供了重要实践。

今年3月,宏华数码喷印装备和耗材生产基地项目等3个新制造业项目在这里开工,这是高新区(滨江)延展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聚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一个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新区(滨江)推进特色小镇发展,加快建设滨江智造供给小镇,推进建设滨江物联网小镇,加快推进滨江智慧医健小镇,积极谋划布局建设人工智能小镇。

新健康

打造生命健康世界科创高地

要想实现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梦想,高新区(滨江)在擦亮数字经济“金名片”的同时反复叩问自己:产业发展的下一个“引爆点”、下一个“加速器”在哪里?

在7月初召开的区委五届九次全会上,被誉为产业新蓝海的生命健康产业被明确为数字经济后的又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能追溯到更早的时候,2010年,高新区(滨江)视生命健康产业为信息经济后的“第二突破点”,在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上重点布局扶持。

创立于1991年的浙江普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来到杭州高新区的项目之一,主要产品是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这家也近而立之年的企业深知,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疫苗行业,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而且需要有园区、厂区等一定规模的场地支持。

而高新区(滨江)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尤其对刚起步的小微企业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很大的扶持,同时具有比较明确的园区规划,以亩均论英雄,形成竞争态势,生物医药产业在这块热土上未来可期。

近两年,高新区(滨江)的生命健康产业营业收入保持在250亿元左右,集聚了近500家重点企业,在智慧医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四个细分领域已形成产业优势,汇集了赛诺菲(杭州)、创业慧康、启明医疗、和仁科技、医惠科技、丁香园、泰格医药等一批优质企业。

在疫情的考验面前,高新区(滨江)的生命健康产业更是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营收实现了58.2%的逆增长,不少企业也在各自细分专业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不俗的市场竞争力。

后疫情时代,高新区(滨江)的新健康产业如何抓住“风口”扶摇而上?在9月举行的生命健康创新发展大会上,高新区(滨江)再次为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打上了“强心针”,发布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新政。

在杭州德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华绍炳看来,这是继发布5050计划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华绍炳是首批被全球引才“5050计划”引入的人才,他创立的德同生物主攻妇女健康领域,产品主要进行宫颈癌检测筛查,目前已和全国900多家医疗机构展开合作。

“产业的强大并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做到的,只有更多的企业以创新的理念集聚在一起,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真正把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华绍炳表示。

而得益于强大的数字技术、数字经济,高新区(滨江)的生命健康产业也走出了自己的创新发展路径。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海康威视、大华、博日科技等企业基于视觉识别领域的技术积累,将数字技术嵌入生命健康产业,快速投产红外热成像仪、核酸检测仪等新产品。

接下来,高新区(滨江)将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智慧健康、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三大重点领域。力争到2025年,生命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届时,高新区(滨江)也将打造成为浙江省智慧医疗产业基地、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致力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世界科创高地。

新基建

巩固优势产业 紧抓“风口”布局

当下,新基建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风口”,其实它们早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切实的便利。

举个例子来看,疫情期间,善踪-慈善捐赠溯源平台的上线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它通过利用联盟区块链网络,为各社会机构提供透明公开的捐赠信息溯源服务,提高捐赠信息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而这个平台背后的开发者正是位于高新区(滨江)的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它也是国内首家区块链准独角兽企业。

从文三路到丹枫路,短短4年时间,趣链科技跑出了产业布局发展的加速度,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民生、政务、司法、能源、制造业等关键领域,申请专利200余项,软著50余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近百项。

对于趣链科技来说,高新区(滨江)在数字经济发展领域具有令人羡慕的发展格局和创新能力,这为区块链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难得的是,政府周到的服务让企业茁壮成长有了阳光和雨露。今年5月,位于物联网小镇的趣链区块链产业园建设正式启动。园区整合底层系统开发、应用落地、产业孵化等区块链全行业生态,投产后预计将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最大的区块链产业园之一。

而不可否认的是,新基建的发展离不开集成电路“筑基”,作为国家最早批准的7个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以及全国第五家国家“芯火”平台,高新区(滨江)已形成杭州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先发优势。

前不久,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0新基建成长企业100强”,并斩获了“新基建产业独角兽TOP100”人工智能企业榜单。

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梁骏还记得2001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当时的市场都是被欧美国家所主导,国内芯片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想要打开市场,就得把芯片的性价比做得更高。

对此,在近20年的时间里,国芯科技专注于数字电视及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设计和系统方案开发,坚定不移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芯”。比如研发设计国内第一款高清卫星接收机芯片,同时,高集成度高清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芯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世界第一。

“值得期待的是,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更多科研人才、新兴企业集聚在一起,这将助推芯片行业的良性发展。”梁骏表示。

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机遇,高新区(滨江)加快了集成电路,尤其是芯片领域的布局步伐。今年3月,富芯半导体项目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正式落地,在芯片制造领域再布一子。同年5月,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高新区(滨江)建设5G网络应用关键芯片及设备研发项目。而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的落地,也将着力打造浙江省信创及各行业国产化解决方案认证平台、创新及标准孵化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和专业培训平台。

接下来,高新区(滨江)将巩固大数据实时智能和联盟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产业基础,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不断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和装备产业的规模和能力。力争到2021年末,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产业集群营收突破百亿元、集群企业数达120家。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严佳炜 通讯员 肖鳕桐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