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习平台
杭州地铁
杭州地铁是服务于杭州市及杭州都市圈各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是杭州城市时空中人员、物品、信息网移动的重要渠道,也构成了人们体验杭城的重要环节。作为杭州的形象窗口,杭州地铁站内的设计亦是一种无声展示,以其独特视角为杭城发声。
为积极响应杭州加快建设“一城”“一窗”战略部署,将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有机融合,杭州市地铁集团联合西泠印社集团旗下杭州西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苏东坡字体+汉官印+名家诗词”为主元素,以“一网一字体、一站一印章、一线一串诗”为理念,打造展现杭州深厚历史底蕴和城市文化气质的地下文化线。
首发试点杭州火车东站地铁站已于9月23日率先揭开文化形象提升的面纱。
火车东站地铁站新站名标识
一网一字体
地铁站用上新字体
站名标识作为地铁这个“城市窗口”的“题眼”,往往最先被注意。
杭州市地铁集团联合西泠文创团队从站名字体为切入口,对车站出入口门楣和站台层扶梯三角区进行优化设计。经过多次讨论,最终选定“苏东坡体”作为新站名字体。
苏东坡曾前后五年在杭州任官,是杭州的“老市长”,西湖边的苏堤至今留名。此外,苏东坡的书法、诗词同样是一绝。他在杭州的几年,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见字如见人”,苏东坡字体本身以丰腴见长,看上去十分大气,以此作为杭州地铁的指示标志,让人以字识站、以字共情,成为游客、乘客认识杭州的“第一站”。
为使“苏东坡字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和标准,西泠文创团队组织西泠印社专家进行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通过集字、笔画组合造字、化繁为简等专业技术,让各自独立的“苏体字”融为一个整体,并计划打造成苏东坡字体库,以满足后续地铁线网站名字体需求,同时让“苏体字”在社会上广泛应用,释放出文化的带动性和示范性。
目前,该字库已初步实现查阅功能,计划于2021年底完成包括6000字的“苏体字库”,并出版一本“苏体字典”。
苏体字示例和字体对比
一站一印章
站名印里增添江南韵味
方寸之间,篆刻国粹。在印学史上,杭州是一个绕不开的城市。西泠八家集聚杭州,开创“浙派”,开启近代篆刻复兴之路。
给站名刻印,如同给孩子篆刻人生中的第一方“姓名章”,需要慎重考虑。经反复讨论,最终“汉官印”因其艺术风格浑厚古朴、端庄凝重,平正自然、落落大方,易被识别而被选用,将由西泠印社专家进行篆刻。
站名印章集齐后,原章将用作陈列和展示,同时将制作一套复制品,供市民乘客在各地铁站点“打卡”收集。后续,以这批印章为主体的文创周边产品也将陆续开发和投放,深入市民乘客群体,真正让文化“活”起来。
一线一串诗
名家诗词提升文化气质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为被很多文人名家“偏爱”的城市——杭州,像这样关于描写杭州的诗句还有很多。此次地铁文化形象提升,杭州市地铁集团联合西泠文创团队,在每个重点站、换乘站的站台三角墙引入体现杭州人文地理特色的名家诗句。
火车东站作为大多数国内外旅客进入杭州的第一站,也采用了最脍炙人口、最具代表性的诗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火车东站刻印
目前,杭州地铁各线路的诗词匹配工作正在开展中。后续,该团队还将按照已获批线路及待报批线路车站数量规模,计划编印一本杭州地铁站点诗集,为“诗城”杭州献一份力。
以火车东站为试点
打造“最杭州”特色文化空间
地铁火车东站站承载着杭州重要的交通枢纽功能和城市形象展示功能,其站内的设计应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里对外呈现杭州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的文明形象,呈现给世界一份别样的“精彩杭州”。
此次火车东站站被选为“最杭州”特色文化空间试点,以钱江两岸的山水文人画卷为创意,用《西湖清趣图》作墙面背景,将杭州著名景点、地标建筑做成手绘灯箱海报,地面用水波纹灯光加以衬托,充分展现诗画江南的杭州特色。
手绘灯箱海报效果图
地铁火车东站站C通道 手绘灯箱海报实景图
这条80米长的通道,通过20幅江南韵味的海报,加上背景图沿湖的堤岸上一株杨柳一株桃的场景,配上水波纹的效果,让乘客犹如行走在西湖边,别有一番意境。
海报
海报
海报
海报
海报
文化与历史同气连枝,艺术与民生互为功用,看似千头万绪,实萦如缕牵连。当下,杭州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起更多“交通”以外的文化责任,助力提速杭州文化兴盛行动的进程。
西泠文创,亦将延续西泠印社非遗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历史使命,将百年文化积淀化作新时代艺术美学,在推动杭州文化魅力传播的道路上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