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良渚效应” 三大世界遗产首度“串珠成链”
良渚古城遗址主题雕塑。记者 张之冰 摄
杭州日报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杭州人也迎来了首个法定“杭州良渚日”。
昨天,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良渚日”暨首届杭州良渚文化周启动活动开幕,由韩美林设计的良渚古城遗址主题雕塑以及良渚文化发现人施昕更先生的铜像也首次与大众见面。
璀璨的良渚文明,晴好雨奇的西湖,生生不息的大运河,作为杭州的三张“金字招牌”,文化基因相近,旅游资源丰富。为持续放大三大世界遗产综合带动效应,启动活动上,杭州正式推出10条杭州三大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路,成立长三角杭州三大世界遗产旅游市场推广联盟,将三大“世界遗产”首度串珠成链。三大遗产精品线路着重突出文化遗产价值,展示杭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进旅游国际化的进程。例如,针对国际客源市场,三大“世界遗产”与西安、北京、上海、南京、无锡、杭州都市圈的旅游资源打通;针对国内及长三角地区的团队和散客,则推出三日游等线路,白天看“世界遗产”,晚上还可以参加运河、钱塘江夜游,观赏《宋城千古情》《最忆是杭州》《太阳马戏X绮幻之境》等演艺秀。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以来,杭州始终以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精神,精心守护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持续擦亮良渚古城遗址这张世界级的“文化金名片”。
“良渚模式”已成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实践范例”。杭州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良渚大遗址保护“特区”模式,最大程度保持了遗址的完整性、真实性,创新大遗址保护展示手段,高标准建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成功构建了“场馆展示+现场展示”的综合展示体系。同时,以数字化赋能保护管理,持续加强114平方公里遗产区和缓冲区“日常巡查+科技预警”,加快建设遗产保护管理“数字驾驶舱”,推动良渚遗址的科学保护、有效保护。
聚焦“文明圣地”定位,向世界讲述着越来越动人的“良渚故事”。良渚博物院深入推动良渚学研究工作,完成《良渚与古代中国》《张忠培论良渚》《大家论良渚》《良渚丛书》《良渚文化通史》等编撰与出版工作等;
与此同时,2019年“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良渚古城遗址亮相第二届进博会、良渚文化“云春游”“云直播”等线上活动让民众足不出户畅游良渚古城;良渚古城遗址整篇入选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成立长三角良渚研学联盟、推出薪火传承计划等,与北京大学等高校研究单位等签约合作共建……系列活动和举措让良渚文明薪火相传、永续传承。
文旅融合又上了新台阶。据统计,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自开园至今共接待访客50万人次,“良渚古城—瓶窑古镇”联动模式,已成为杭州、上海游客节假日光顾的新晋“网红”游线,今年“五一”期间瓶窑古镇共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约为去年同期三倍。据悉,在文化周期间,杭州还举办了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金银币发行活动等八项线下配套活动和“当文创遇上良渚”等线上直播活动,激发全市人民了解良渚文化、热爱良渚文化、保护良渚古城遗址的浓厚氛围。
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永远在路上,接下来杭州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部署,努力将良渚古城遗址建成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切实放大“良渚效应”,加快形成世界遗产群落,努力与不同时期的文化景观地标联动打造“中华文明之旅”,使杭州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